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法海洋卫星散射计近海岸海面风场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海洋卫星散射计(CSCAT)使用扇形波束旋转扫描体制,能够以多角度测量同一海面的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并具有空间分辨率较高的特点。这为近海岸海面风场反演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CSCAT近海岸海面风场处理的主要流程和关键技术。特别地,在风场反演之前,利用一种矩形窗算术平均的方法将L1B级的高分辨率条带数据组合平均到相应的风矢量单元中,从而实现近海岸风场反演的快速预处理。通过对比CSCAT、欧洲先进散射计(ASCAT)以及美国QuikSCAT的近海岸风场,发现CSCAT风场的质量在离岸40 km以外区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在离岸40 km以内显著恶化。分析表明,CSCAT近海岸区域风场统计特征恶化的原因可能是由潜在的海冰污染引起的。总体而言,CSCAT的近海岸风场与模式背景风场和浮标风场都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2.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优点突出,但由于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对工程场地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十分必要。选取关中地区某学校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及陕南地区某小区售楼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通过监测工程运行期间地下水温度、水位和水质动态数据,分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质条件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工程采灌平衡时,地下水位恢复迅速,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长期运行不会对区域地下水位产生明显的改变;在一个完整的供暖、制冷年内地下水回灌井从井口至井底不同深度地下水温度均处于平衡状态;工程运行过程中水质常规阴阳离子、总硬度、总碱度、总溶解性固体、pH值和水化学类型没有明显的改变,有毒物质中的氰化物、汞离子、砷离子、铅离子、铬离子、挥发酚、铜离子一直处于检出限以下,仅有锌离子浓度受工程运行有一定变化。论文通过分析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对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影响,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科学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3.
通过不同时期的水深对比对龙口湾拦江沙坝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从其形成过程和现代泥沙运动的角度对拦江沙坝冲淤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沙坝范围和轮廓稳定,但坝体泥沙在波浪作用下发生沿坝输移和横向输移,在人工开口情况下有较为明显的冲淤响应。  相似文献   
84.
We modified the sediment incipient motion in a numerical model and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this modification using a study case of the coastal area around Weihai, China. The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versions of the model we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simulated and observed data of currents, waves,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SC) measured from July 25~(th) to July 26~(th), 2006. A fitted Shields diagram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sediment model so that the critical erosional shear stress could vary with time. Thus, the simulated SSC patterns were improved to more closely reflect the observed values, so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of the variation range decreased by up to 34.5% and the relative error of simulated temporally averaged SSC decreased by up to 36%. In the modified model,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values of the simulated silt with a diameter of 0.035 mm and mud with a diameter of 0.004 mm varied from 0.05 to 0.13 N/m~2, and from 0.05 to 0.14 N/m~2, respectively, instead of remaining constant in the unmodified model. Besides, a method of applying spatially varying fractions of the mixed grain size sediment improved the simulated SSC distribution to fit better to the remote sensing map and reproduced the zonal area with high SSC between Heini Bay and the erosion groove in the modified model. The Relative Mean Absolute Error was reduced by between 6% and 79%, depending on the regional attributes when we used the modified method to simulate incipient sediment motion. But the modification achieved the higher accuracy in this study at a cost of computation speed decreasing by 1.52%.  相似文献   
85.
“HY—1A”卫星海洋水色扫描仪像旋转图像校正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1"号("HY—1A")卫星海洋水色扫描仪由于K镜的失效而出现了像旋现象,对获得的卫星图像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基于光学反射矢量理论,分析了多元探测器并行扫描方式下45°扫描镜加K镜的扫描轨迹特征,利用图像之间的相关性,首先自动寻找K镜停转的准确角度,然后根据K镜的停转角度与多元并扫理论对像旋图像进行了校正处理,获得了可用的校正图像。  相似文献   
86.
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中发现具有反环带结构的单斜辉石斑晶。反环带辉石的核部为次透辉石,与边部相比具有较低 的Mg#值(68~77)、TiO2 (0.23~0.50 wt.%)、Cr2O3 (<0.06 wt.%)和较高的Al2O3 (3.4~5.0 wt.%)、Na2O(0.43~0.78 wt.%)、 FeO(8.8~11.0 wt.%)、MnO含量。核部的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较为平坦,且具有非常显著的Eu和Sr的负异常(Eu/Eu*= 0.35~0.63,Sr/Sr* = 0.03~0.17),指示其为曾与斜长石平衡的变质岩辉石。在Mg#-TiO2相关图上,核部总体成分落入华北下 地壳低Mg麻粒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范围,因此核部应该是来自下地壳麻粒岩的捕掳晶。反环带辉石边部与正常辉石斑晶成 分一致,具有较高的Mg#值(81~85)、TiO2(0.40~1.65 wt.%)、Cr2O3(0.03~0.25 wt.%)和较低的Al2O3(2.1~3.4 wt.%)、Na2O (0.34~0.63 wt.%)、FeO(4.6~6.6 wt.%)、MnO含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 N = 3.23~7.89,与玄武岩全岩的特征吻合。 利用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进行的模拟计算均表明,反环带辉石边部与寄主岩浆已达到成分平衡,说明边部是在熔蚀 核部的基础上再生长而成的岩浆成因辉石。五大连池正常辉石斑晶的Mg#值与TiO2具有负相关性,指示岩浆在地壳深度经历 了一定程度的演化。反环带辉石斑晶边部由里到外Al2O3和Na2O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支持岩浆经历演化的结论。核部辉石 的麻粒岩属性表明岩浆演化主要发生在下地壳。温压计计算结果也指示正常辉石斑晶和反环带辉石的边部都结晶于下地壳 深度的系列岩浆房。晚期结晶的辉石斑晶总是比早期结晶的辉石更富集不相容元素,说明分离结晶作用导致五大连池玄武 岩的不相容元素更富集。平衡计算表明,与辉石斑晶平衡的岩浆与玄武岩全岩在微量元素特征上高度相似。考虑到全岩高 度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认为五大连池玄武岩的成分变化主要受下地壳岩浆房中的结晶分离作用控制,地壳混染(包 括壳源岩浆混合)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7.
关中盆地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赋存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分布广、能量大以及可就近利用等诸多优势的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建筑节能的洁净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关中盆地主要城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分别建立了每个城市地下水热泵和地埋管热泵系统的适宜分区评价体系,并进行了适宜性综合分区。基于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对主要城市进行了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包括热容量计算、换热功率计算和热能潜力计算,旨在有效地丰富浅层地温能勘察评价与开发利用的理论、奠定浅层地温能广泛开发利用的基础,为改善我国现有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88.
洋中脊与地幔柱相互作用诱发的洋脊抽吸作用,被认为是产生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以及某些洋岛和海山的重要地质过程。但是,对于边缘海扩张是否同样会产生洋脊抽吸作用并控制其周边的玄武质岩浆活动,目前仍不清楚。南海海盆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海盆之一,它的扩张时间为~32~16 Ma。由于其周边分布有大量的软流圈来源的玄武岩,因而是讨论这一问题的理想研究区。文章对相对远离南海扩张中心的浙江省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K-Ar定年工作,发现浙江余姚的新生代玄武岩主要形成于渐新世至早中新世(32.2~21.7 Ma),属于南海扩张期的玄武岩。前人研究发现,南海周边的新生代玄武岩主要是形成于南海盆地扩张结束之后。结合前人数据和此次研究的年龄结果发现,越远离南海扩张中心,中国东南部的南海扩张期玄武质岩浆活动越密集。洋脊抽吸作用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时空分布规律,因为上涌的地幔流会汇聚在南海扩张中心的区域。而在浙江地区发现了南海扩张期玄武岩,则表明该区域深部的地幔流并没有受到南海洋脊抽吸作用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