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中国天山山区降水空间分布模拟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中国天山山区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理,基于研究区DEM及气象站点数据资料,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和GIS技术建立了山区降水估算模型,并分析其降水成因。结果表明:天山山区年降水具有明显的经度和纬度地带性,西段多于东段,北坡(迎风坡)多于南坡(背风坡);研究区降水在海拔4 000 m以下呈线性增加特征,随后显著减少,在5 500 m左右出现第二极大值带;坡度小于50°时降水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地形抬升条件下,随气温下降和相对湿度上升使降水增加,这也是山区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总体来看,偏最小二乘法可以有效解决降水及各因子间多重相关性问题,模型回归效果较显著,在模拟山区降水方面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82.
叶尔羌河突发性洪水策源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洪水系指洪峰陡涨陡落、洪峰高、历时短、变化快的洪水,且这种洪水来前没有任何先兆,突然骤至,异常迅猛,往往使下游防洪措手不及,而造成很大的灾害和破坏。一、对叶尔羌河突发性洪水的推测解放以来,新疆的水利及有关部门就已开始调查研究叶尔羌河(以下简称叶河)洪水的发生成因与危害。新疆水利厅水文总站、喀什水文队、叶河管理处等单位都作过大量工作,继之,也有人作过研究,但由于叶河发源于著名的喀喇昆仑山,山高谷深,交通闭塞,  相似文献   
83.
本文针对现代人工景区宏观规划中两大基本问题《开发规模与景观配置》提出了旅游供十需分析的理论依据与思想方法,并以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景区宏观规划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4.
刘琳  白永清  林春泽  杨浩 《气象》2018,44(9):1179-1190
基于多种检验指标对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的6种污染物(PM_(10),PM_(2.5),SO_2,NO_2,CO,O_3)和AQI指数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在确保模拟效果的基础上,通过敏感性试验研究区域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华中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湖北省6种污染物和AQI具有稳定且较好的预报效果。存在03预报较实况偏高,预报误差较大的问题,后期将通过误差订正来减小误差。对比CUACE模式预报效果表明,24~48 h的预报效果区域模式优于CUACE,72 h两个模式预报效果相当。气溶胶对地面气象要素具有一定的影响,对2015年1月9-12日的模拟过程而言,气溶胶的总辐射效应使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减少7.740 W·m~(-2),2 m气温降低0.162℃,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16.457 m,相对湿度增加0.557%,10 m风速减小0.011 m·s~(-1),其中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各有一部分贡献,气溶胶对白天地面气象要素的影响比夜间大。由于区域接受太阳辐射减小、气温降低、行星边界层高度降低、风速降低、湿度增加有利于气溶胶吸湿增长等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不断累积升高又促使气象条件的上述变化,由此产生了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双向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85.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高湿度代表城市,大气污染严重,霾天气多发,但有关该地区大气能见度与PM2.5浓度及相对湿度(RH)的定量关系尚不明确。利用2014年9月—2015年3月武汉地区逐时能见度、相对湿度及颗粒物质量浓度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武汉大气能见度与PM2.5浓度及相对湿度的关系,并进行能见度非线性预报初探,得到以下结论:武汉霾时数发生比例高,霾的发生和加重是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能见度降低伴随大量细粒子产生和累积,这是武汉大气能见度恶化的重要诱因。细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共同影响和制约大气能见度变化,高湿高浓度时能见度显著下降,湿情景下(RH≥40%),能见度恶化主要是由湿度增高诱使细颗粒物粒径吸湿增长导致其散射效率增大造成的。当RH >90%时,能见度随湿度升高成线性递减,相对湿度每升高1%,武汉平均能见度降低0.568 km。而干情景下(RH2.5质量浓度升高。在城市大气细粒子污染背景下,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成非线性关系,这主要与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及吸湿性颗粒物的散射效率变化有关。PM2.5浓度与能见度成幂函数非线性关系,80%≤RH2.5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敏感阈值是随着湿度升高而减小的,干情景下能见度10 km对应的PM2.5浓度阈值为70 μg/m3,湿情景下该阈值为18—55 μg/m3。当PM2.5质量浓度低于约40 μg/m3时,继续降低PM2.5可显著提高武汉大气能见度。预报试验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大气能见度非线性预报模型是可行的,预报能见度相关系数为0.86,均方根误差为1.9 km,能见度≤10 km的TS评分为0.92。网络模型具有较高预报性能,对霾的判别有较高准确性,为衔接区域环境气象数值预报模式,建立大气能见度精细化动力统计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6.
GPS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在地学遥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干旱区地理》1995,18(3):20-24
本文阐述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特点、结构性能、观测原理与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了GPS在地学遥感中的应用价值:(1)野外调查中的定位监测与测量;(2)遥感影象定位校正;(3)GIS地学编码;(4)全球环境信息定位。  相似文献   
87.
实地调查测量兰州市主要绿化树种的胸径、冠径、冠高、冠下高、树高等指标,建立常见绿化树种"冠径-冠高"相关方程和树冠绿化三维量计算公式。以1∶2 000数字航空正射影像为数据源,在ARCGIS9.0支持下测算出研究区绿化三维量,计算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符。研究表明,绿化三维量作为半干旱区城市绿色环境评价的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8.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联合环境数据分析中心(JEDAC)资料,分别定义了表征海洋和大气变异的风场涡度指数和温度场指数,对热带太平洋海域的极值曲面上的温度距平、850 hPa风应力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气对海洋热力强迫的响应主要是Gill型,而大气又可以通过风应力旋度造成的Ekman抽吸作用来影响海洋,这种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着ENSO循环的发展.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解释了二者在ENSO循环之中所起的作用,并从资料中验证了El Nio事件具有3~4年的循环周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ENSO的时滞振荡子和自然振荡子理论.  相似文献   
89.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和副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联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对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和副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主要振荡周期为2 a和4 a,而副热带偶极子事件的主要振荡周期为8 a;对整个印度洋海区的海表温度距平进行2~8 a的带通滤波,发现未滤波之前,2个事件的相关性很低,而在进行了滤波之后,2个事件的相关性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当副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超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事件9个月时,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对温度场和风场的分析,从物理上解释了2个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0.
马艳  陈尚  刘琳 《海洋学报》2008,30(6):30-38
利用一个极地中尺度数值模式(Polar MM5)对北极地区大气环流进行了2005年7月17-19日48 h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数值分析表明,2005年7月19日500 hPa高度上,北冰洋上空北极点以东由一个冷低压控制,在极点以西则是一个暖性高压系统,在地面图上对应的则是一个气旋性环流和反气旋性环流;整个极区呈现出高(反气旋)-低(气旋)-低(气旋)-高(反气旋)的波动分布型态。选择了5个北极地区探空站与相应温度场和风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气象变量统计分析和垂直分布表明了数值模式很好地再现了观测大气特征,表现为小的模式偏差和较高的相关系数。在Barrow站2 m处空气温度,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PolarMM5还有效地反映出此处极地逆温层和下降风的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