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Z07孔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环境磁学研究.通过结合沉积速率和古地磁长期变化数据,我们为该孔建立了较为精确可信的年代框架(1999-03—2006-06A.D.).环境磁学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与中国黄土的磁学特征相似,主要载磁矿物为单畴(SD)磁铁矿,超顺磁颗粒(SP)含量也较高.整体上,该孔沉积物磁学参数的变化主要受粒度和含量控制.岩芯磁性参数在2003年前后发生了系统变化.我们认为,黄河自2002年起进行调水调沙工程,黄河下游河道冲刷加剧,形成新的物质来源,河流输入的沉积物粒度变粗,输沙量增加,这一新的物质来源是造成Z07钻孔磁性参数发生显著变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32.
菲律宾海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PSP)与南海(South China Sea, SCS)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区域,其构造演化对东南亚、西太平洋乃至全球板块构造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虽然PSP和SCS的构造演化模型已经分别建立,但二者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还不明确.本文综述了PSP和SCS的古地磁数据、海底磁异常条带资料,并结合地震层析成像以及其他地质结果的约束,对二者的演化关系进行了探讨.PSP四国盆地与SCS在渐新世开始时,受控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两者具有地质意义上的亲缘性.早中新世,澳大利亚板块与东南亚地块碰撞,致使PSP发生旋转,四国盆地开始与SCS发生分离,并逐渐向北运动和顺时针旋转,直至演化至现今位置.本文最后提出了这种协同构造演化模式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3.
地球磁场g01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球磁场g01项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发现g01的变化是地球磁场与外核流体径向运动相互耦合的结果.在任一时刻g01的变化不仅与外核流体的径向运动方式相关,而且还与地球磁场自身的值相关.当g01s02的值相对于其它项较小时,g01遵循线性变化;而当g01s02的值相对较大时,g01则服从指数变化.在临界状态,由于非偶极子服从高斯分布,下一时刻g01是增生还是衰减也将是一个随机过程.  相似文献   
34.
磁屏蔽室内岩石和各种沉积物样品所受的地磁场影响可以被有效地压制,然而磁性样品本身也会产生次级干扰磁场.本文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定量评估了这种次级干扰磁场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单个还是聚集在一起的磁性样品,其产生的干扰磁场一般都低于磁屏蔽室的本底值(~300 nT).因此,弱磁性样品的相互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为进一步理解古...  相似文献   
35.
冰芯中所含不溶性微粒与大气粉尘沉降过程密切相关,是重建气候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本文对宁金岗桑冰芯(56m,公元1864~2007年)样品中不溶性微粒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不溶性微粒的载磁矿物以低矫顽力、准单畴颗粒的磁铁矿为主.在过去的144年中,磁性矿物的粒径无显著变化.但是其含量(饱和等温剩磁指标)变化以~1980年为界,之前变化稳定,之后显著增多.这一现象与青藏高原及北半球的气温变化在大的趋势上具有良好的相似性.我们认为磁性颗粒的增加与气候变暖有着一定的关系.其可能的机制是:在大的时间尺度上,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和局地气候不稳定使得冰芯中含有磁性矿物的大颗粒物质增多,而与年降水变化相关的沙尘天气频率相关性较弱.因此,青藏高原冰芯不溶性微粒的饱和等温剩磁可能在趋势上反映了气候变暖,为研究该区大气粉尘的沉降过程提供新参数.  相似文献   
36.
风成粉尘是远洋沉积物中主要陆源组分之一,其搬运距离、粒度及含量随气候条件而变化,可用于古气候演化重建.本文以西北太平洋ODP882A孔深海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力分异的方法分离出其中不同粒径组分(〈8,8~16,16~64,〉64μm),并对各组分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钻孔中粉尘组分(〈8μm)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本文所研究的样品年代覆盖2.85-2.55Ma,其中2.73Ma对应于北半球冰川作用增强时期.在此之前的风成粉尘组分的强磁性矿物含量较少,而在冰川作用增强之后,强磁性矿物含量突然增加.与之对比,冰筏碎屑(〉64μm)组分对样品的磁性贡献不大.因此,我们认为在2.73Ma前后样品磁性增强主要是由亚洲粉尘输入量的增加引起.这种新机制为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古环境信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7.
陆架沉积物是研究海平面以及环境气候变化的理想载体,黄海作为典型的陆架海一直以来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地区。利用沉积物研究古环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年龄问题,总结了黄海近30年来第四纪年代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南黄海的研究程度明显高于北黄海,短尺度研究程度明显高于长尺度研究。从短尺度的测年结果来看,不同部位的钻孔同一深度层位的年龄值存在一定差别,这除了和该区复杂多变的环境有关以外,还和所用的测年方法和材料有关;长尺度研究目前仅集中于南黄海3个钻孔的磁性地层研究,其结果显示南黄海的B/M界线基本可以限定在60~70m之间。由于黄海长尺度年代学研究相对匮乏,因此,应该将其作为该区日后年代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8.
王宝仁  刘青松 《地球科学》1996,21(6):656-660
基于匹配滤波和优选延拓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优先延拓滤波器,与Pawlowski的优先延拓因子相比,它解决了对位场信号的中等频段成分优选延拓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一种优先操作因子,这样就可以对位场信号的不同频段成分同时进行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39.
长江口海岸带环境及管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活动影响和全球变化因子相互叠加,使得长江口海岸带面临生态恶化、湿地损失、海岸工程安全系数降低和渔业资源衰退等诸多问题,实行海岸带综合管理是该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讨论了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模式和目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0.
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年代框架主要是基于磁性地层所建立的. 然而, 黄土剩磁是否存在显著的lock-in效应, 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 通过比较黄土高原洛川剖面记录的地磁异常和大西洋Heinrich冰筏事件在马兰黄土地层中的位置, 揭示了Laschamp地磁漂移被记录在两次寒冷事件(距今~39 ka的H4及~48 ka的H5)之间, 估算的Laschamp地磁漂移相应的年代大约为41.7~43.7 ka, 与该地磁事件的年龄(大约40~41 ka)相近. 这说明, 马兰黄土的剩磁不存在显著的Lock-in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