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应用多次匹配滤波技术进行垂向位场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位场信号的径向平均对数振幅谱可以由多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段拟合,直线的斜率即为相应的等效层的深度。当相对于某一参考面,场源深度相对地相差不多时,在对数振幅谱上就难以将其区分,而经过匹配下延处理,场源的深度发生相对变化,选择适当的下延深度,在对数振幅谱上又可区分,此时经第二次匹配滤波又可进一步细分位场信号。这一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到满意为止。这即为多次匹配滤波的思想。最后本文对沙市实测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两次匹配滤波处理,比较合理地分离出由基底起伏盐系地层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53.
利用2007—2016年重庆市闪电监测资料及该区域数字高程模型,使用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了雷电灾害两种主要致灾因子(闪电密度、强度)与3类地形因素(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向对地闪密度具有影响,坡度与地闪密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坡向分类之间的地闪强度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海拔高度、坡度与地闪强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54.
蛇纹岩在大洋地壳性质、俯冲带地球化学、岛弧岩浆活动和镍矿床形成等地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北大西洋大洋钻探钻孔ODP 897D和1070A孔的蛇纹岩为研究对象,综合磁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蛇纹岩样品的磁性矿物组成和变化机制.结果表明,钻孔中的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在钻孔基岩的上段与顶部发育部分磁赤铁矿.蛇纹石化过程决定着铁在不同矿物相之间的分配状态,裂隙发育状态以及流体活动性等因素制约着磁铁矿的产出.通过钻孔对比,发现蛇纹石化过程中磁铁矿的产生机制单一,但是低温氧化过程持续时间的不同造成了不同钻孔之间的磁学性质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蛇纹石化橄榄岩磁性增强机理,为合理解释该区航磁异常以及古地磁信息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海底磁异常的形态与洋中脊两侧板块的微运动或变形密切相关.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可为确定板块运动的演化历史、小尺度的动力学过程以及洋中脊分段的机制等提供重要约束.本文对南大西洋一段洋中脊(31°S—34.5°S)两侧的磁异常的偏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扩张方向并不总是垂直于洋中脊走向,并且研究区域不同剖面的扩张方向也不一致,具体表现为从北向南,平均扩张方向逐渐增加,依次为33.6°±5.3°、62.8°±13.0°以及94.3°±8.0°.这表明洋中脊的倾斜扩张机制具有复杂性,初步解释应该与转换断层的剪切应力增加有关.深部辉长岩层倾斜和扩张速率不对称性对海底磁异常偏度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另外,由北向南确定的欧拉极向东移动,表明洋中脊两侧的板块在6.5 Ma期间存在剧烈形变.  相似文献   
56.
磁化率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5,自引:15,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地质与环境演化过程的替代指标,磁化率被广泛地用来研究各种与古气候和环境演化相关的问题.然而,磁化率的复杂性和多解性常常被忽略.本文从磁化率的物理基础出发,系统地论述了磁化率的测量、影响磁化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磁性矿物的类型、粒径、温度、频率和外加场等),简要介绍了磁化率在海陆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
应用部分非磁滞剩磁(pARM)谱,对山西宁武天池干海湖泊沉积物携带的磁信息研究表明,粗磁铁矿颗粒(MD)是主要载磁矿物颗粒,其pARM谱在低矫顽力区间(AF20 mT)达到最高值;而细磁铁矿颗粒(PSD-SD)为次要载磁颗粒,其pARM谱在高矫顽力区间(AF20 mT)稍有突起。但是,剖面三个层位具有不同特征,上层(大约7.3~4.0 ka)的粗磁性矿物颗粒含量最高,下层(大约12.0~13.0 ka)次之,而中层(大约12.0~7.3 ka)相对最低;中层的细磁性颗粒含量最高,下层和上层的细磁性颗粒含量次之。pARM谱分析结果与磁滞曲线测量获得的磁畴结果一致。在较高的交变磁场区间获得的pARM可以有效地压抑粗磁颗粒的信息,进而使细磁颗粒的信号增强。应用pARM谱分析,能有效判别样品中磁性矿物的磁畴状态,有助于沉积物的古气候、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  相似文献   
58.
赤铁矿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重要的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意义.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杂质离子和分子,在成土作用过程中,这些杂质离子(主要是Al)会进入到赤铁矿的晶体结构中,形成含铝赤铁矿(Al-Hm).为了确定不同的形成环境因素对Al-Hm中所含Al成分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的Al-Hm,并对各组样品的最终Al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最终样品的Al含量与初始溶液中的Al含量呈线性关系,前者随着后者的增加而增加,这说明环境中的初始Al含量是影响赤铁矿中Al替代量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它起到了源的作用.另外在弱酸或者弱碱性的常温环境中利于Al进入晶格结构.赤铁矿中Al的替代量可用来指示土壤中相对的富铝化强度.尽管影响赤铁矿中Al替代量的因素很多,但是不同环境中其影响因素存在很大差异,如黄土-古土壤和南方红土,所以赤铁矿中的Al替代量可作为区分不同来源赤铁矿的有利参数,具有重要的环境气候意义.  相似文献   
59.
以北京通州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分析基坑开挖卸荷、基坑锚杆施工、基底CFG桩和抗拔桩施工对基坑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围护结构及基坑周边地表随着基坑的开挖、围护锚索和基坑内工程桩的施工出现典型的先上浮后沉降的趋势,应力重新分布现象明显。具体表现为基坑开挖卸荷初期引发围护结构及基坑周边地表上浮,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在基坑侧向位移和基坑锚索竖向分力作用下,围护结构及基坑周边地表开始下沉;在基坑槽底施工CFG桩和抗拔桩削弱了护坡桩嵌固区被动土压力,基坑降水导致土体有效应力增加,产生附加固结沉降,在基坑地下水渗流的联合作用下,围护结构及基坑周边地表呈现二次加速下沉;基坑开挖和基础桩施工对桩顶水平位移和锚索轴力影响较小。根据分析结果,建议类似基坑增加嵌固深度、调整被动土压力区打桩顺序,将有利于围护结构及基坑周边环境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