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4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中承担第2分项——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该项目在2000年的主要进展如下:1)卫星资料反演技术探讨了利用静止气象卫星GMS-5可见光通道的资料反演北京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的可能性;利用太阳光度计资料和卫星资料相结合反演北京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可能方祛。研究城市高反射率对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包括使用6S软件),研究了在不同下垫面反射率值条件下反演…  相似文献   
122.
一、引言虽然人们对岩石的动态力学性能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对岩石动态断裂情况下的能量利用规律的研究却几乎是空白,类似的研究也甚少。而且采用的岩石试件形式多为圆柱形,没有采用过岩石断裂试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动态断裂过程非常复杂以及实验方法、手段落后。目前,岩石破坏工程中广泛存在能量利用率严重偏低的问题。有资料表明,凿岩过程中,真正用于破岩的有效能量只有其消耗能量的10%;在粉碎工程中,球磨机的能量利用率为5%左右。因此,对岩石材料动态断裂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及消耗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寻求降低破碎能耗的办法,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3.
一、引言分形几何学的创立为人们认识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不规则的几何形貌及复杂的物理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在短短的20年内,分形几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普遍的应用。分形几何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分形维数(D_f)。目前,对材料断裂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断面分维数的测量。分维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小岛法(Slit—island analysis,简称为SIA法)、侧面轮廓线法(Fracture profile method,简称为FPM法)、谱分析法、二次电子线法、相关函数法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间接地通过剖面(降低一维)来测量断面分维数,其中最常用的是小岛法和侧面轮廓线法。  相似文献   
124.
北冰洋浮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观测的气象资料 ,初步分析研究了 1 999年 8月 1 9~ 2 4日北冰洋浮冰 ( 75°N,1 60°W)上的温、压、湿、风、云量、辐射、海表温度、冰面及冰中温度等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并结合 50 0 h Pa高度场分析了该期间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 :在考察期间海面与冰面温度日变化差异明显。除晴天夜间出现逆温外 ,气温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冰面为热源 ,不断有向上的热量输送。海温则稳定少变。冰中热交换主要发生在冰下 0~ 40 cm深度。由于有海上湿平流等影响 ,存在“逆湿”现象。晴天反射率具有明显日变化 ,早晚大 ,中午小。海冰表面平均反射率约为 0 .76。辐射与云量特别是低云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5.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林年丰  汤洁  卞建民 《地理科学》2003,23(5):597-603
阐述了中国三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提出了农业生产内部环境和农业生产外部环境的概念,为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从数字地球的角度讨论了应用数字化方法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必要性。在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将农业生态环境模拟系统与GIS耦合,进行数字信息技术集成,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信息化、数字化、模型化及可视化。借助于用户界面可对有关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检索、咨询。通过变量调控、优化决策,可以达到调整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6.
127.
利用东南极高原熊猫-1自动气象站2011年2月—2012年1月观测的辐射资料和相关资料,对辐射分量和辐射平衡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是东南极高原获得太阳能的主要时段,总辐射通量夏季平均为365.0 W/m2,总量达到2752.1 MJ/m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8%。各个季节均能出现总辐射瞬时值大于大气顶水平总辐射,春季发生频率最高,冬季最小,总辐射平均日变化呈单峰型。大气长波辐射除夏季外,日变化不明显。冰雪面长波辐射除冬季外,各季节平均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单谷型。净辐射12月和1月为很小的正值,其他月份为负值。年平均净辐射为 -8.7 W/m2,表明地表相对于大气为冷源。该站的辐射平衡特征与其他南极内陆高原站相似,雪面具有强烈的辐射冷却效应,导致净辐射绝对值都小于下降风区。  相似文献   
128.
微藻是指1群真核、单细胞、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微藻种类多,分布广泛,有关键生态学功能,也有水产、生物能源应用价值。与模式生物和经济动植物一样,新基因克隆是微藻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因组注释、转录组分析和基因分离等依据序列和结构同源性,是从已知到已知的过程;而新基因克隆需锁定序列和验证功能,其中,功能验证是基因克隆的最重要内容。已有的基因功能验证方法有基因敲除、基因沉默、插入突变、基因组编辑等。多种微藻已有遗传转化技术,有望直接采用模式生物和经济动植物的基因功能验证技术克隆新基因。本文归纳了已有新基因功能验证技术,并分析了它们在微藻新基因克隆中的适用性,以促进微藻新基因克隆研究。  相似文献   
129.
亚洲夏季风是低层污染物进入平流层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夏季亚洲季风区是对流层低层水汽和污染物进入全球平流层的一个重要通道, 自然或人为污染物通过该通道进入平流层后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全球气候环境的影响, 成为目前国际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早先观点认为: 夏季青藏高原是对流层低空物质向平流层输送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 越来越多的观测表明: 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整个亚洲夏季风通过强对流的快速输送以及大尺度输送过程可以把低层大气物质输送到全球平流层。在地面物质进入平流层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过程, 一是垂直快速输送的对流活动, 这对于短寿命化学成分非常重要, 二是缓慢的大尺度反气旋输送和限制作用。但是, 目前对于亚洲季风区不同源区的贡献还有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30.
北冰洋80°~85°N浮冰区对流层大气的垂直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夏季中国第3次北冰洋考察所获取的GPS探空资料对北冰洋(79°~85.5°N,144°~170°W)浮冰区对流层大气的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冰洋浮冰区对流层中部大气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6.47℃/km;对流层顶高度为8.0~10.7 km,平均为9.3 km,对流层顶温度为-59.4~-4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