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8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加入WTO,中国农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本文从我国农业目前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潜在机遇.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8月,运用LASG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了四川盆地的业务定量降水数值预报的试验表明:虽然晴雨预报TS平均评分超过0.7,但个别个例TS评分偏低。本文对试验期间TS评分最高和最低的两个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预报的准确性与盆地内外特征物理量场的分布有关。当盆地外的大气状况的分布有利于降水时,盆是内降水预报的准确性也更高。  相似文献   
13.
高原牧区雪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中科院的LASGη模式对1991年4月16-23日的高原牧区雪灾过程进行了降水模拟和成因分析,揭示了造成这次雪灾天气的主要原因,首次证实了该模式对雪灾天气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1986~2015年盐源所在的攀西地区20个县(市)地面冰雹观测资料为基础,建立了烤烟关键生育期冰雹频次与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的多元回归方程,结合盐源县烤烟观测资料和2016年社会经济数据,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烤烟不同生育期的冰雹频次、烤烟播种率、地形、农村经济、土地覆盖等作为区划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盐源县烤烟冰雹灾害的风险区划模型,基于GIS技术完成了盐源县烤烟冰雹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对于盐源县农业用地区域,烤烟冰雹灾害风险等级以中、高等级为主,低风险区域面积较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凉山州沪沽雷达站的回波资料为基础,分析带状雹云出现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特征及生命史过程,并用一次典型个例加以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年1、2、7、8月、2007年1月和2008年7月天空状况晴朗的NOAA16和NOAA18的AVHRR白天和夜晚的遥感资料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与近郊不同季节昼间、夜晚遥感监测的量温大小;研究昼、夜亮温的空间分布;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亮温与下垫面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成都市夏季城市白天平均热岛强度最大,为3.7℃,冬季白天城市平均热岛强度最小,只有0.5℃,夏季夜晚平均热岛强度为1.5℃,冬季夜晚为0.6℃;尽管成都中心城区平均亮温高于近郊,但亮温的分布并不一定逐渐降低的,且冬季夜间亮温的高值区大部分不在中心城区;夏、冬季的白天和夜晚亮温的分布也不尽一致。统计分析表明城市热岛的强度与地表植被指数呈负相关,夏季的相关性很好,显著性水平达到0.01,而冬季的相关性较差,显著性水平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成都平原37高炮防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清涛 《四川气象》1996,16(1):48-50
以成都、德阳市1961~1991年的冰雹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检验防雹前(1961~1978年)、防雹后(1989~1991年)每年冰雹平均次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防雹后每年冰雹次数显著减少,信度为0.1.又重点利用广汉市较完整的冰雹资料,分析了该市防雹前后雹灾面积、冰雹次数的变化,得出:高炮防雹使平均每年的冰雹次数和受灾面积都显著减少,信度分别为0.05和0.04。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4年4~6月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EOS/MODIS资料为基础,参照四川省护林防火办公室的地面森林火灾观测资料,在充分研究EOS/MODIS传感器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试验研究,根据四川林区的气候特点,设置合理的川西山区森林火灾遥感监测参数,提高了森林火灾遥感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对邻近地区天气系统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卿清涛  钟晓平  王春国 《气象》2000,26(1):19-24
利用LASG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模拟了1998年4月28日和8月9日四川盆地的两次暴雨过程中高原地形高度变化对500hPa和200hPa高度场、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高原地形高度的降低使本地的大尺度系统进一步加强,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进一步加强,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减弱或消失;(2)高夺地形高度降低,本地温度升高,盆地的温度下降,而且春季的影响比夏季大得多;(3)高原地形对流  相似文献   
20.
1998年7-8月,运用LASG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进行了四川盆地的业务定量降水数值预报的试验表明:虽然晴雨预报TS平均评分超过0.7,但个别个例TS评分偏低.本文对试验期间TS评分最高和最低的两个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预报的准确性与盆地内外特征物理量场的分布有关.当盆地外的大气状况的分布有利于降水时,盆地内降水预报的准确性也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