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282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774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32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灵敏度波动和振动传感器是目前油气探测急需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光纤Bragg光栅(FBG)型波动和振动传感探头,分析了其工作参数和传感优势,给出了这种新型地震检波器探头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实验室振动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检波器探头有较好的频率响应,测试性能稳定,此结构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根据麻竹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凌云县1971~2000年30a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凌云县造林季节温度适宜.旺长期和出笋期水分条件充分,地形、土壤符合种植条件,是种植麻竹理想的区域,但个别年份干旱、雨涝和低温冻害等是影响麻竹生长和产量的不利因素,应加以防范,以达到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提高麻竹产量和品质及进一步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区域生长与GVFSnake模型相结合的水域边界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梯度矢量流GVF(Gradient Vector Flow) Snake模型实现了全色遥感影像上水域边界的智能提取.对于形状特别复杂的水域,单独利用GVF Snake模型提取其边界,存在着人机交互繁琐、时间消耗大、提取精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初始化的GVF Snake,利用区域生长法自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廊固凹陷的三维精细地质结构.通过重建三维地质结构,可以更为直观的显示其真实地质结构形态.对廊固凹陷三维地质结构的分析表明,认为廊固凹陷新生代以来经历多期构造活动,形成了上、中、下3个构造层:下构造层为孔店组—沙四段,为裂陷初始期沉积;中构造层为沙三段—东营组,为强烈裂陷期沉积;上构造层为明化镇...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微量元素方法进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于油气田上方地表土壤中产生的微量元素分布异常的原因,主要有“电场作用理论”和“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两种理论假说.大量实践证明,地下数百米,甚至几千米的微量元素能够近乎垂直地迁移至地表,在油气藏正上方生成某种晕状异常.地球化学晕的宽度接近下伏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宽度.因此,可以根据油气田上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通过对大庆喇嘛甸油田B层土壤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铀(U)、锶(Sr)两种元素可以作为油气的指示元素.油田上方土壤中铀元素含量一般呈现微弱的低值异常,而在油田边缘出现高值异常.锶元素在油田上方土壤中表现为高值异常.根据地表土壤中元素的分布异常,可以确定油藏边界位置,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喀什国家基准气候站1982~201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地面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方法,分析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对新疆常见的5种木本树种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9年来喀什气候增暖,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基本气象要素的增加趋势较明显,年平均气温和年总降水量的增幅分别为0.37~1.10℃/10a和12.14mm/10a;以季节而言,在春季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升幅最大,降水量在秋季较明显.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与5种树物候期有密切相关,春季气温和春季日照时数的增多使物候期提前,而秋季的降水量促进木本植物的生长,使物候期延迟.  相似文献   
997.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样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样带研究是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在黑河流域上、中、下游分别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流域样带和空间网格,系统调查植被、土壤、水文、地貌和气候特征及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特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完善流域整体概念的野外观测试验研究网络,形成以流域为单元、科学问题为导向的生态—水文过程的数据—模拟研究平台,使我国流域生态水文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998.
胡文君  张杰  王燕 《云南地质》2013,32(1):119-120,105
狼泥塘金矿区附近无较大地表水体,岩层富水性弱,地表水对矿坑充水无较大影响.矿区内水位、涌水量变幅较大,区内两条重要容矿构造为导水断层,开拓时应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999.
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特征与龙门山隆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焕  李海兵  司家亮  黄尧 《岩石学报》2013,29(6):2048-2060
2008年汶川地震(MW7.9)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上,并沿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分别产生约270km和80km的不同性质的地表破裂带。断裂岩是断裂活动的产物,是断裂带的物质组成,其结构特征记录了断裂活动演化的历史。本文以汶川地震发震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带中虹口八角庙地区地表露头和汶川地震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1)岩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调研、显微结构及XRD分析等,识别出映秀-北川断裂带由五个次级单元组成,分别为:碎裂岩带、黑色断层泥和角砾岩带、灰色断层角砾岩带、深灰色断层角砾岩带以及断层泥和角砾岩带。断裂岩组合显示映秀-北川断裂带具有多核断裂结构特征。映秀-北川断裂带在地表出露的宽度约为240m,岩心中厚度约为105m,碎裂岩、断层角砾岩、断层泥在地表及岩心中均发育,而假玄武玻璃仅在地表碎裂岩部分出现。汶川地震主滑移带斜切了映秀-北川断裂带,不完全沿袭古地震滑移带,暗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与映秀-北川断裂带可能不是同一个断裂体系。通过断裂岩的研究确定了映秀-北川断裂带存在着摩擦熔融、热增压、动态润滑和机械润滑等多种断裂滑移机制。低温热年代学的研究推断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形成时代为15~10Ma,自形成以来,映秀-北川断裂带的长期活动控制着龙门山的快速隆升。断裂带五个不同断裂岩组合的内部结构带,可能与龙门山不同的隆升速率期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最壮观的地质事件,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研究一直是地学界的研究焦点.河流阶地的发育记录了丰富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信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构造运动和气候演变的研究,但前人研究的河流阶地基本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周缘,阶地的形成可能是气候与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解译,在青藏高原内部的西昆仑阿什库勒地区发现了多达七级的河流阶地.对该处河流阶地结构、沉积特征、几何特征的研究表明该阶地是典型的构造成因阶地.野外利用全站仪对河流阶地地貌形态进行了精细的测量,获得了各级阶地的拔河高度分别为4~5m(T1)、9~ 10m(T2)、16 ~ 18m(T3)、28~31m(T4)、45~48m(T5).通过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年方法对各级阶地面的暴露年龄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各级阶地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7±0.7ka(T1)、32.7±3.lka (T2)、53.6±2.5ka(T3)、115.7±23.2ka(T4)、166.8±10.4ka (T5)、19.5±8.5ka (T6).由此确定了晚第四纪166.8ka以来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总体介于0.2~0.35mm/yr,该速率代表了青藏高原西北部晚第四纪166.8ka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