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443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煤系烃源层的构造—热演化过程研究对揭示煤系气的生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黄陵矿区向斜核部中生代煤系烃源层的构造—热演化过程、生排烃阶段及煤系气成因类型,根据含煤地层岩性、剩余地层现今埋深、储层孔隙度、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和生物甲烷产率等数据,运用Petromod 1D模拟软件与回剥反演法及EASY%Ro法对研究区煤系烃源岩的受热和生烃演化过程进行重建.研究结果表明:黄陵矿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煤系主要经历了3~4次"沉降—抬升"过程,其生烃演化过程可分为原生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3个阶段.晚三叠世末期至中侏罗世早期,煤系烃源岩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演化至0.3%,对应原生生物成因气生成阶段;中侏罗世早期至早白垩世末期,煤系埋深及受热温度逐渐升高至最大值,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演化至0.67%~0.74%,热解生烃作用停止,对应热成因气生成阶段;自始新世早期至今,煤系发生抬升且埋深浅于2077~2148 m,受热温度低于75℃,对应次生生物成因气生成阶段.侏罗系延安组3号和2号煤层中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数据和微生物降解煤岩生成生物气实验(甲烷累计产率为10.5~16.1μmol/g)为该区存在次生生物成因气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52.
张辉  韩雷  何毛  等 《江苏地质》2021,45(2):150-153
岗察岩体位于秦岭、祁连、昆仑和松潘—甘孜造山带交会部位,属西秦岭成矿区,为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H、O、S同位素示踪手段对岗察岩体内江里沟、双朋西、谢坑3个矿床的成矿流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个矿区样品的δ18O(H2O)大部分落在岩浆水范围,因此O同位素具有岩浆水特征,推测3个矿区的流体均来自发生过脱气作用的岩浆,但成矿作用发生在浅部。研究区δ34S值集中在-3.8‰~0.9‰之间,与多数岩浆岩δ34S值的范围-5‰~5‰相近,说明3个矿床的硫均为岩浆来源,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总体δ34S江里沟>δ34S双朋西>δ34S谢坑,这种差异可能与岗察岩体岩浆演化有关。3个矿床的δ34S平均值均接近正常地幔硫的范围-1‰~1‰,暗示硫源可能有深源岩浆的参与。  相似文献   
53.
谦比希铜钴矿床是中非赞比亚成矿带重要的超大型铜钴矿床之一,由主矿体、西矿体和东南矿体3部分组成,赋矿层位主要为下罗安亚群敏多拉组和基特韦组,岩性包括泥质板岩、泥质石英岩、板岩、石英砂岩等。现有资料对于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和含钴矿物成因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也直接制约了对钴矿的成因认识及今后找矿方向。本次研究聚焦谦比希矿床中的富钴矿物,对该类矿物进行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S同位素研究,通过查明谦比希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及成因机制,为今后区域上钴资源的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谦比希矿床中钴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其中独立矿物主要为硫铜钴矿和硫钴矿。在热液黄铁矿(Py2)和磁黄铁矿中,钴含量最高分别可达4.9%和1.5%,Co与Fe含量成反比关系且Co富集区域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硫化物中,说明Co取代Fe以类质同象方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此外,谦比希矿床热液期黄铁矿-磁黄铁矿的Co-Ni范围不同于夕卡岩型及其他几种成矿类型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结合前人对热液矿化期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研究,暗示富钴的成矿流体可能并非岩浆热液流体,而是中-高温的变质热液流体。西矿体斑铜矿和东南矿体磁黄铁矿δ34S值分别为6‰~6.9‰和7.2‰~12.6‰,表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是谦比希矿床还原性硫形成的主要机制,硫化物在经历了变质作用后δ34S值具有均一化。综合本文和前人已有研究,我们认为钴的主成矿期与卢菲利安造山作用密切相关,造山期中-高温变质热液使得钴、铜等金属元素再富集。NE-SW向挤压形成的褶皱枢纽及特定走向断层的交汇处等构造发育部位可以作为钴矿体的有利找矿地段,而热液脉中的黄铁矿-磁黄铁矿组合可作为区域上寻找钴矿体的矿物标志。  相似文献   
54.
55.
陈锁忠  陶芸 《江苏地质》1994,18(1):37-41
泊松模型预测潜水位动态变化陈锁忠,陶芸江苏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南京,210049关键词:泊松模型,潜水位,动态预测,江苏盐城UsingthePoissonModeltoPredictDynamicChangesofthePhreaticLevel¥C...  相似文献   
56.
57.
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建立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误差向后传播算法拟合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方法。借助于这一方法可将地震烈度作为一有序分类变量而非数值型的连续变量处理,并可对长、短半轴两个距离项同时拟合衰减关系。 为了说明所建议方法的实用性,也介绍了实际拟合的中国东部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结果,并与常用的统计关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8.
59.
60.
麦饭石最早源于我国南北朝,人称粗黄石,到宋朝才称麦饭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直到1983年,我国才重新对麦饭石进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的研究。到1989年12月底,全国共发现麦饭石达数十种,储量超过数十亿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统一,导致过多过滥的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