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新发现的含铬浅闪石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新发现的含铬浅闪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子式为(Na0 .50 Ca0 .17K0 .0 6) 0 .73 Ca2 .0 0 (Mg3 .92 ⅥAl0 .79Cr3 0 .0 6Ti0 .0 4Fe2 0 .0 1Co0 .0 1) 4 .83 (Si6.54ⅣAl1.46) 8.0 0 O2 2 (OH) 2 ,简写为NaCa2 (Mg4Al)Si7AlO2 2 (OH) 2 ,晶胞常数为a =9.84 37(19) ,b =17.94 74 (37) ,c =5 .2 796 (15 ) ,β=10 5 .2 2 2 (17)°,V =90 4 .4 0 4 3 ,其结构中确实存在Ca原子占据A位以及Cr代Mg和Al代Si的情况,说明它为新的富钙富铬的闪石类矿物,并形成于贫硅富钙富铬的环境中,其翠绿色由铬所致,故名为含铬浅闪石。  相似文献   
152.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地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德宜 《地球科学》1993,18(5):627-634
  相似文献   
153.
笔者对辽宁后仙峪硼矿床中电气石的矿物学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电气石化学成分对成岩成矿的指示意义。本区电气石属于镁电气石-铁电气石系列。其Mg/Fe与硼酸盐矿体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不同产状中电气石的颜色、粒度、形态和环带特征都有明显的差别。靠近硼酸盐矿体的电气石环带各环圈都较为富Mg。从中心到边缘Mg总体有降低的趋势;远离硼酸盐矿体的各环圈都较富Fe。从中心到边缘Fe总体上有降低的趋势。电气石含量上盘总体上较下盘高,电英岩主要出现在硼酸盐矿体附近.Mg/Fe在远离硼酸盐矿体的电气石中与Na2O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电气石的上述化学成分特征反映了成岩成矿过程中流体演化的特点.早期的电气石是沉积物中富B部分经交代作用而成。在蒸发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流体中Mg、Na、K成分增加,造成Mg/Fe的分带现象。电气石的所有矿物和化学特征表明电气石的形成方式包括沉积变质成因和热液交代两种.电气石的形成与硼酸盐的沉积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4.
铂族元素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铂族元素在研究地球化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示踪作用。根据铂族元素在不同圈层中的分布,可以探索地球的形成历史和地外撞击事件。根据铂族元素之间的分异性,可用来研究岩浆的部分熔融程度、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大地构造环境的判别等。然而,多年来,由于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等的限制,对铂族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化学行为的认识尚欠深入,对其作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的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现象尚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本文提出,应加强地质样品中超痕量铂族元素的高精度分析方法研究和铂族元素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分异行为、分异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5.
伽马能谱测量是一种寻找铀矿的直接方法,但是产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的砂岩型铀矿,由于其矿化品位较低,埋藏深,伽马能谱测量结果具有强度低、变化平稳,无明显的放射性异常信息,常规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单元素分布趋势分析和单元素比值)难以识别。在此情况下,选择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的U、Th、K元素参数进行组合,同时给出了多元素组合参数的数学模型、选择目的及其地质意义,增强和提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关的伽马能谱数据的微弱信息,利用数理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逻辑回归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从铀源和铀的活化迁移富集系数方面给出了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概率。试验证明与常规方法相比,采用多元素组合参数对十红滩、阿右旗已知地区的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数据进行微弱信息增强和提取,砂岩型铀矿找矿的微弱信息得到明显增强。因此,航空伽马能谱测量数据的多元素组合参数增强微弱信息,作为预测砂岩型铀矿成矿有利区的有效方法,对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6.
欧泊具有特殊的变彩效应,是一种含水宝石和含有脉石的宝石,具有独特的加工性质,如硬度低、脆性强、怕热、色彩丰富、透明度多样、折射率极低、具有星光和猫眼特殊光学效应等.本文从欧泊的加工性质和品种分类出发,阐述了琢型设计和定向设计,着重探讨了欧泊的加工技巧,即在检查-定位-分割-预型-打磨-抛光加工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冷加工状态,磨机、夹具和磨料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各种加工注意事项.最后从定向、琢型、比例、平衡性和抛光修饰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欧泊的切工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7.
试用地球系统科学观解读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林素 《地球学报》2007,28(2):209-217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是本世纪初全球发生的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这次地震海啸涉及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甚至还有地外星球和月球的作用,造成能量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传递,说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因此,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必须采用地球系统科学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并用信息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科学观来研究和防御地震海啸.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分析结果表明: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是造成广西1960年以来7月份最强的一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因素,虽登陆地点远离广西,但台风低压稳定维持在江西到湖南境内,其倒槽暖式切变进入广西并与南方季风相互作用,造成大范围暴雨。  相似文献   
159.
为研究二连盆地胜利煤田构造及成因问题,以野外地质调查及煤田地质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区构造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早白垩世以来,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缝合带之上的胜利煤田在早期基底断裂的基础上,受东部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主要经历了伸展断陷、压扭变形和抬升剥蚀三期次级构造运动,形成了NE向边界断层控制下的压扭成因的NW向高角度正断层与NE向帚状构造的组合;其构造演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阿尔善期的缓慢裂陷阶段、腾格尔和都红木期加速裂陷-快速裂陷阶段、赛罕塔拉期进入缓慢裂陷-终止裂陷阶段,研究区在此基础上发育的聚煤盆地。   相似文献   
160.
纳米地球科学是纳米科技与地球科学的结合,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很难划分出经典意义上的单科性研究.纳米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纳米物质与纳米孔隙,二者成因多样、尺度效应明显、广泛分布,对于前者,主要通过各类图像表征手段观察其形态、大小、聚集方式,通过各类谱学方法研究其晶体结构、分子结构等;对于后者,则主要通过图像表征手段、流体注入方法与数值模拟的结合来表征孔隙形态、孔径分布、连通性等特征.纳米地球科学的学科内涵主要体现于:在各传统地球科学学科研究的基础和框架上,针对地球不同圈层中纳米尺度微粒形成、运移、聚集和存在形式以及孔隙形成与演化等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研究,从而加深对矿物、岩石、构造、地化以及资源、灾害、环境等分支学科纳米尺度特性的认知.纳米地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方面进入了一个新层次,是地球与行星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为矿床勘探、资源开发、新能源利用、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着不可估量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