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341.
根据电极法岩心电阻率测量原理及准静态电场理论,用三维有限元法编制了大直径岩心电阻率测量数值模拟程序,并运用该程序计算考察了裂缝对大岩心电阻率的影响。得出大岩心的电阻率随着裂缝与电场方向夹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降低。该结果可供大岩心实验系统和大岩心实验的研发参考。  相似文献   
342.
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大尺寸直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炜  汪益敏  陈页开  周刚  余继东  黄放军 《岩土力学》2008,29(11):3133-3138
采用自行研制的500 mm?500 mm?400 mm(长?宽?高)大尺寸直剪仪,对土工格室加筋土以及土工格室加筋水泥稳定土的剪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大尺寸直剪试验模拟土工格室加筋土的剪切作用过程,得出加筋土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关系为非线性确定了土工格室加筋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土工格室对土的抗剪强度增强机理,土工格室加筋土的黏聚力提高较大,内摩擦角变化相对较小。通过对素土和掺入量为5 %的水泥稳定土进行常规直剪试验、大尺寸直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试验方法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得出3种试验方法对应的抗剪强度指标及其相对大小;即素土的摩擦角大小依次为:三轴试验小于大尺寸直剪试验小于常规直剪试验,素土的黏聚力大小依次为:大尺寸直剪试验小于三轴试验小于常规直剪试验;水泥稳定土的摩擦角大小为:三轴试验小于大尺寸直剪试验,黏聚力结果比较大小依次为:三轴试验小于大尺寸直剪试验。  相似文献   
343.
HUBEX期间暴雨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4和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循环试验(HUBEX)外场观测资料,对1998和1999两年HUBEX期间的暴雨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将处理后的云图资料输入到MM4中,改变水汽场条件进行数值模拟,作为敏感试验,并且与不用云图资料的控制试验作比较.两种模拟结果与地面试验区的雨量资料对比分析表明,MM4对夏季淮河流域的强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44.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是我国南北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陆内构造变形的产物,研究其地质结构与构造样式是探讨陆内构造变形机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剖析地震活动与开展油气勘探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该区近年来新的钻井、高精度二维与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构造解析方法,研究构造变形样式及圈闭分布特点。研究表明,马家滩地区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冲断带中段,经历长期的伸展—聚敛旋回演化,是贺兰山—六盘山陆内造山带变形系统的一部分。马家滩地区的地质结构具有"分带、分层、分段"特征,自西向东发育后缘伸展带(银川地堑)、逆冲推覆构造带(包括韦州—苋麻湾冲断席、石沟驿向斜)、前缘过渡带和天环凹陷;前缘过渡带以石炭—二叠系煤层或泥岩为区域滑脱层分为上、下构造变形系统,下构造变形系统向西缓倾,发育低幅度背斜;上构造变形系统发育三排断层相关褶皱背斜带,向南变窄,上构造变形系统因滑脱层发育差异而南、北分段,二者之间斜向过渡转换。马家滩地区及邻区主要发育伸展-聚敛旋回制约的反转构造系统、陆内造山变形制约的扩展式前陆变形系统和后陆造山后伸展变形系统等3种构造变形系统;前缘过渡带上部构造系统经历印支晚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三期变形,形成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叠加构造。马家滩地区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双重构造、叠瓦构造、构造楔和反冲断裂组合(冲隆构造)等构造样式,形成断背斜、断鼻及断块等油气圈闭类型,圈闭分布受断层控制呈带展布。马家滩地区构造圈闭发育,为西缘油气勘探的有利远景目标区。  相似文献   
345.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精细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具有良好的直观性、立体性,以及更多的细节展示效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开展实例研究,探索了精细化三维地质建模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346.
通过分析甘孜黄土1.15Ma以来的高分辨率碳酸盐记录,发现0.65Ma以前川西地区受到印度季风强烈稳定的影响,降水丰沛,气候湿润;0.65Ma以后,尤其是0.50Ma以后印度季风对该地区的影响开始逐步减弱,气候开始向干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47.
In order to study the adaptability of Arctic mieroalgae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 the growth curves and antioxidase system of three microalgae ( Skeletonema marinoi, Chlorella sp. and Chlam ydomonas sp. ) that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Ny-Alesund, the high Arctic, at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s (0 ℃, 4 ℃ and 8 ℃ )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microalgae to temperatures depended on the species. The growth rate, SOD and CAT activities of Skeletonema marinoi were the highest at 4 ℃,but MDA content was the lowest. The growth rate and enzyme activity of Chlorella sp. were the highest at 8 ℃, while the lowest MDA content presented at 0 ℃. The growth of Chlamydomonas sp. at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not so significant, the lowest MDA content presented at 8 ℃. The change of antioxidase system also depended on species and temperatures. Three indexes of antioxidase system of Skeletonema marinoi between 0 ℃ and 4 ℃ showed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1 ). SOD activity of Skeletonema marinoi and Chlorella sp. between 0 ℃ and 8 ℃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and the other two indexes of them differed insignificantly. Antioxidase systems of Chlamydomonas sp. at the three temperatures differed insignificantly. In conclusion, the three microalgae had good adaptability to the three temperatures;their MDA content presented a low level, and had uniqu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with different low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348.
《 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 》书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鹤健  张文开 《地理学报》2005,60(2):350-350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郑新奇博士的新著《城市上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方法、技术、实证》紧紧扣住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科技研究的主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最近与读者见面了。根据结构和内容,全书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阐述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第1~4章)、  相似文献   
349.
姚安和马厂箐富碱侵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32  
姚安岩体和马厂箐岩体属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带的组成部分,位于NW-WNW向哀牢山-金沙江深大断裂东侧。姚安岩体主要为正长斑岩,马厂箐岩体主要为花岗斑岩两岩体化学成分上具有富碱、高钾的特点。岩石富轻稀土和Rb、Sr、Ba、Th、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的Rb/Sr、La/Nb和Ba/Nb以及LREE/HREE比值高,铕异常不明显,ISr值偏高,εNd值偏低。研究表明:(1)姚安岩体和马厂箐岩体形成于喜山期大陆弧伸展环境。两岩体的岩浆均起源于富集地幔(EMII),其壳幔混合特征,主要是俯冲带地幔楔内壳-幔物质源区混合的结果;(2)尽管姚安和马厂箐岩体在成岩构造背景、成岩时代、成岩方式和源区特征以及成分上高碱富钾等方面具相似性,但它们在岩性和组成上仍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源区物质部分熔融程度不同,以及岩浆结晶时温压和氧逸度等条件的不同所造成;(3)金矿化主要与相对高温、低压和高氧逸度的碱性系列岩浆活动有关,而铜矿化则主要与相对低温、高压和低氧逸度的碱性-亚碱性过度系列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50.
苏北与长江三角洲沉积环境及其土体物理性质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把苏北沿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环境和物理性质进行联系性的对比分析,说明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源的不同是造成这两个地区浅部土层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主要原因,也论证了特定的沉积环境将形成土体特定的物理力学性质。因此,把沉积学与工程地质学结合起来广泛展开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地质普查工作,将有助于认识、验证甚至提前预测不同地区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