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简易气量法测试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现有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测试方法发现,气量法尽管是最简便的方法,但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广泛使用,而简易气量法则解决了前人气量法存在的问题.利用该方法对同一个土壤样品进行的9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无剔除数据,标准偏差为1.61,变异系数为0.17,显示该方法简单、快捷、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对20个土壤样本进行初始反应速度、最大反应速度、米氏常数测试的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c(H2O2)=0.741 mol/L为最佳测试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底物浓度.最后对简易气量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12.
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随机函数理论为基础,采用相控-多参数协同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气藏精细三维表征。首先,以钻井和岩芯资料为基础构建储层构造模型;然后,以小层界面为控制条件建立储层结构模型;接着,在沉积相、地质条件的约束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法来建立砂体骨架模型;随后,在砂体骨架模型内进行优势相计算,形成最终有效砂体骨架模型;最后,以有效砂体骨架模型为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结果表明:将物性参数变量与微相分布结合的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的分布模型,以及采用地质分析类比、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优选最佳模型是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所建地质模型精确细致地表征了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构造格架及储层、流体三维分布,反映了辫状水道复合连片,东北向展布,储层物性受相控较明显,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313.
贵州省境内近期发现了新玉石矿,玉石以白-浅绿色为主,偶见糖色、青色,多呈蜡状-弱油脂光泽。通过对采自该矿玉石样品的镜下观察,配合FTIR及XRD等大型仪器分析,确定其主要为透闪石矿物所组成的矿物集合体,与新疆和田玉基本一致。SEM观测结果揭示,该矿软玉中透闪石矿物主要呈纤维状、柱状和片状变晶结构,晶粒(片)粒度小,结构致密。其中具纤维状交织结构的软玉质地最为细腻,质量较好,与新疆和田玉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314.
从考虑土壤本身复杂性而引起的基体效应出发,建立了土壤—水悬浊液体系以探求更合理可靠的土壤总石油烃测定的前处理过程.研究了土壤—水悬浊液体系中以CCl4为萃取剂全量置入提取土壤中总石油烃(TPH)红外光度法(IR)测定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阐明了应用该体系提取总石油烃的优化条件为:当水土比例(V/m)为12.5∶1、振荡...  相似文献   
315.
对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进行了系统采样,用ICP-MS法分析了17件锰矿样品和两件含锰灰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所有样品REE配分模式皆为富LREE型,锰矿样品表现较弱的Ce(δCe值0.79~1.29)异常和Eu(δEu值0.84~1.20)异常;而含锰灰岩则显示出强烈的负Ce异常和较弱的负Eu异常。并通过logTh-logU图解分析,得出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含锰岩系普遍经受了多期次的热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16.
本文以丰富的实际资料,论证了地下水中微量元素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317.
方家庄地裂缝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掌握区内地裂,房裂时空分布的基础上,结合对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开采过程及地面变形与地裂关系的研究,确定了本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利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和太沙基因结原理进行了地裂缝成因机制的探讨,认为该区地面升降是导致地裂发生的直接原因,粘性土层是地面变形的物质基础,大强度交流量开采奥灰水是地面变形的主导因素,地下水系统功能和松散层厚度,岩性在横向上的变化,是地面不均匀变形的充要条件,当地面变形程度达到足以使土体完整性坡坏时,地裂缝便在区内应力集中的部位显现。  相似文献   
318.
高连国  高洪娇  唐德东 《气象》2001,27(1):56-57
引 言  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相比,抗旱能力较强。人们将这种抗旱能力解释为是由各自遗传性决定的,而未说明具体原因;另外,也有人认为某些禾本科作物叶片表面具有蜡质,可以防止水分散失,因而抗旱能力较强。但我们观测发现这并不是抗旱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叶片没有蜡质的玉米抗旱能力也明显高于大豆。为了揭示禾本科作物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特点,我们以玉米为例,在干旱的条件下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玉米叶片具有集纳降水的功能,即使在降雨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将其集纳起来,沿着叶鞘流淌到根部土壤之中,甚至对雾露也有这种集纳作用。继而使根…  相似文献   
319.
主要介绍了应用多普勒径向速度资料时必须了解的有关术语的意义,详细叙述了资料定性分析及图像识别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认为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可大大缩短识图时间,对监测中小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消亡以及预测短时天气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