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罗纳河中悬浮物质的痕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琦  于志刚  吴莹  张经 《海洋与湖沼》1998,29(2):197-205
于1989年5月-1990年4月间,在罗纳河下游近河口处进行每月一次为期间个月的样品采集工作,并且样品用HNO3-HF-HCIO4湿法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悬浮颗粒物中的Co,Cr,Cu,Mn和Pb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之间悬浮物中的痕量元素组成具有显著地差别,其中一些元素的浓度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另外一些似乎与流量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在稳定体系的假设下,所估计的人文活动对痕量元素的贡献可占观测浓度的10%-50%。当与其它河流对比时,发现罗纳河中的颗粒态痕量元素的浓度明显高于那些受人文活动影响较小的体系,而与北美的河流系统接近,表明罗纳河流域的人文活动对河流中颗粒态痕量元素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52.
长江流域有机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7年 4~ 5月 ,在长江流域采集的土壤、植物和南北支流与主流悬浮颗粒物样品 ,对其进行了有机质δ13 C分析。结果表明 ,南北支流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δ13 C值范围在 - 2 .8%~- 2 .4 % ,而主流的δ13 C值分布在 - 2 .6 4 %~ - 2 .4 5%。南北支流的输入对长江主流不同地段的δ13 C值有着一定的影响 ,并对长江流域不同物源的贡献大小进行了估算。研究显示 :南部支流中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贡献主要来自高等植物 ;北部支流中高等植物的贡献相对降低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成了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3.
Biomarker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study of marine organic geochemistry.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elucidate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ocean. Hydrocarbons are the most useful molecular markers. They are used as tracer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source indication;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iagensis proces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aleooceanic study, etc. They are studied in the estuaries,coastal area and deep sea to give the knowledge of marine organic geochemistry.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biomarkers as well a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相似文献   
54.
长江中游若干湖泊水生植物体内C、N、P及δ^13C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亮  吴莹  张经  李伟  周菊珍 《地球学报》2003,24(6):515-518
本文就长江中游9个湖泊10种水生植物的C、N、P和稳定C同位素进行了测定,水生植物C元素的平均含量为33.2±5.46%,N、P分别为1.58±0.90%和0.30±0.13%,δ13C组成变化在-27.91‰~-17.16‰之间.从水生植物的生长区域来看,叶子中的C、N和δ13C值与其所处的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沉水植物,由于受到无机碳的限制,其叶子中C和N含量显著低于挺水植物及浮水植物;而同时由于水体中无机碳δ13C组成较高,使得沉水植物叶子的δ13C大于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  相似文献   
55.
利用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上搭载的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的一级亮温数据,通过谱差法识别被无线电频率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污染的典型陆地地区,确定欧洲、东亚和南美作为主要研究区域,进一步分析RFI与卫星方位角、太阳方位角和太阳天顶角之间的关系,讨论RFI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水平极化方式下受RFI影响的区域范围比垂直极化方式下的范围更广;相对于强RFI信号分布对应的较宽的卫星方位角区间,存在RFI的像素点对应的太阳方位角和太阳天顶角角度区间范围较为集中;当RFI强度较弱时,垂直极化方式下的RFI的像素点远多于水平极化方式下的RFI像素点,但随着RFI强度的增强,水平极化方式下的RFI像素点多于垂直极化方式下的RFI像素点,且强度越大则两种极化方式下的RFI像素点数量差距越大。  相似文献   
56.
针对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上搭载的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建立了陆面亮温数据的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RFI)校正算法,同时提出了适用于GMI的综合指数雨强反演算法,即极化订正温度及散射指数(polarization corrected temperature-scattering index,PCT-SI)综合指数法,估算了2021年第6号强台风“烟花”登陆后,江苏及周边地区的雨强,与同时期双频降水测量雷达(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DPR)的近地面雨强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并比较了RFI校正前、后的近地面雨强反演精度。进而用强台风“梅花”和一次江淮气旋检验了该雨强反演算法的精度以及RFI校正算法对提高反演精度的有效性。结果表明,GMI的高频观测与降水强度大小密切相关,利用低频组合拟合89.00 GHz通道亮温获得大气散射指数,散射指数越大,雨强越大;RFI信号对微波资料反演近地面雨强的影响显著,所提出的校正方法可以有效地校正陆面上受RFI污染的GMI观测数据。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微波传感器多通道亮温资料和降水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微波反演陆面降水的精度,并为陆面降水反演和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