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本文叙述一些数值模式中行星边界层的处理。讨论关于行三边界层模式和自由大气模式的耦合、混合层的演变、表面层参数化、卷央的参数化以及湿热力过程和辐射的作用。并指出行星边界居的处理对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2.
渤海海冰漂移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海冰-海洋动力耦合模式对渤海典型天气形势下海冰动力过程作了数值模拟,海冰模式建立在动量和质量守恒基础上,忽略了海冰变化的热力过程。海冰厚度被划分为三类:堆积冰、平整冰和开阔冰,冰的形变由一个厚度的重新分布约束条件确定。海洋模式是一个二维风暴潮模式.同时考虑了潮汐的作用。风场资料来自于沿岸气象观测站每日四次的风观测,计算网格是十分之一经纬度。主要的分析和模拟是在大气和海洋共同作用下海冰的漂流特点。观测结果比较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上反映了该海域流冰的漂移性质,同时也可为短期冰情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3.
应用一维K闭合OSUPBL模式和ARCSCM极地柱模式,采用SHEBA观测资料和ECM- WF的输出结果作为模式的初始场和外强迫场,对SHEBA试验所在地(75°N,150°W)单点的北极大气边界层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并与SHEB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这两个模式都具有较好地模拟单点北极大气边界层特征的能力。OSUPBL模式在垂直高度上的高分辨率,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边界层内部的细微变化特征。ARCSCM模式中考虑了比较多的物理过程,且需要提供比较完整的初始场、边界条件和侧向强迫,并每小时更新,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对模式的不足和下一步的研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4.
中国海区风暴潮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中国海区9个台风风暴潮个例数值模拟结果。整个中国海海域分成三个子区,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方法积分模式方程组,计算结果指出所提出的方案对业务预报的可能性和进一步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采用移动型套网格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对台风路径的预报进行了试验。为保证大小网格连接处的协调,每积分二步,对小网格边界第二图实施九点平滑。计算表明:这个处理方法能保证小网格边界附近的连续和光滑。我们试验了几个例子,多数结果表明:套网格模式的预报效果比一般正压模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6.
海冰的动力-热力过程的数学处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吴辉碇 《海洋与湖沼》1991,22(4):321-328
本文叙述海冰模式中动力-热力过程的数学处理。模式将冰作为一种粘性-塑性流体,引入热力增长函数和变形函数表示气-冰、气-冰-水相互作用,冰脊和水道等对海冰热力和动力学过程的作用。讨论了冰模式中参数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7.
吴辉碇  季晓阳 《海洋学报》1985,7(5):633-640
近十几年来,秦曾灏(1975)、孙文心等(1978)、冯士筰(1982)和刘凤树(1982)[1-4]等在风暴潮动力学和数值模拟等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为数值预报打下了基础,Flather (1979)[5]联合大气模式和海洋模式进行风暴潮业务数值预报,大气模式采用英国气象局10层细网格业务预报模式[6].  相似文献   
128.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流域、高分辨率、多过程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拟计算量巨大,传统串行计算技术不能满足其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于并行计算的支持。本文首先从空间、时间和子过程三个角度对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可并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空间分解的方式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并行计算的首选方式,并从空间分解的角度对水文子过程计算方法和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了分类。然后对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其中,在空间分解方式的并行计算方面,现有研究大多以子流域作为并行计算的基本调度单元;在时间角度的并行计算方面,有学者对时空域双重离散的并行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最后,从并行算法设计、流域系统综合模拟的并行计算框架和支持并行计算的高性能数据读写方法3个方面讨论了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9.
We studied the flood, ebb and tidal averaged along (net) water diversion ratio (WDR) during dry season 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estuary, China, along with the effects of northerly wind, river discharge, tid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WDR using the improved version of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ECOM. Using data for annual mean wind speed and river discharge during January, we determined that the flood, ebb, net WDR values in the North Branch of the estuary were 3.48%, 1.68%, −4.06% during spring tide, and 4.82%, 2.34%, −2.79% during neap tide, respectively. Negative net WDR values denote the transport of water from the North Branch into the South Branch. Using the same data, the corresponding ratios were 50.09%, 50.92%, 54.97%, and 52.33%, 50.15%, 43.86% in the North Channel and 38.56%, 44.78%, 103.96%, and 36.92%, 43.17%, 60.97% in the North Passage, respectively. When northerly wind speed increased, landward Ekman transport was enhanced in the North Branch, increasing the flood WDR, while the ebb WDR declined and the net WDR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Similarly, in the North Channel, the flood WDR is increased, the ebb WDR reduced, and the net WDR showed a marked decrease. In the North Passage, the flood WDR also increased while the ebb and net WDR declined. As the river discharge increased, the flood and ebb WDR of the North Branch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e net WDR increased markedly. In the North Channel the flood and ebb WDR changed very slightly, while the net WDR declined during spring tides and increased during neap tides. The WDR in the North Passage changed slightly during flood and ebb tides while the net WDR showed a marked increase. The WDR values of different bifurcations and the responses to northerly wind, river discharge, and tide are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with variations in river topography, horizontal wind-induced circulation, and tidal-induced residual current.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