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40年   3篇
  193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开源GIS在WebGIS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开源GIS的快速发展和功能逐步的完善,尝试利用开源GIS软件实现在网络GIS中的应用,通过运用空间数据库PostGIS、开源OGC服务器GeoServer和WebGIS客户端OpenLayers实现全球H1N1流感疫情地图的发布。目的在于为小型地理信息系统项目探索一些免费开源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82.
本文从赤潮发生前的天气系统与赤潮位置关系,发生与消亡时水文气象各因子变化情况出发,对2007~2015年发生在江苏海域的各个赤潮案例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发现:在赤潮发生海域邻近都有低压或温带气旋出海过程,且大部分在黄海海域停留了24 h左右。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赤潮前1~12 d,且赤潮大部分发生在天气系统移动方向的左侧。赤潮发生前出现的降压、升气温、降水、向岸大风、升水温、降盐、向岸浪等特征,有利于赤潮的发生;赤潮发生后期出现的升压、降气温、无降水、大风、降水温、升盐、大浪等特征,可能有利于赤潮的消亡;同时,初步给出引发赤潮发生与消亡的各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的量值范围。研究得到的结论,可用于江苏海域赤潮发生与消亡条件预测。  相似文献   
583.
利用一种新的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MWT),以及基于MWT的局地多尺度能量与涡度分析(MS-EVA)与Lorenz循环诊断方法,对2009年1月中下旬平流层发生的一次强爆发性增温(SSW)事件的内在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用MWT将各个场重构于三个尺度子空间,即平均尺度、爆发性增温尺度(或SSW尺度)和天气尺度子空间上。结果表明,极地迅速增长的温度主要是由于SSW尺度子空间上极区内的斜压不稳定引起的正则传输(有效位能从平均尺度子空间传输到SSW尺度子空间)造成的,显著增加的有效位能(APE)转换到了SSW尺度子空间的动能(KE)中,加之快速增温前极区内正压不稳定引起的正则传输(动能从平均尺度子空间传输到SSW尺度子空间)的作用,共同导致了极夜急流的反转。  相似文献   
584.
总结了近年来隧道与地下工程空天地一体化中先进的监测技术及其在全寿命工程周期中的应用,包括北斗导航、星载干涉雷达、地基干涉雷达、无人机摄影测量、机器视觉、激光雷达、光纤传感、测量机器人和物联网监测技术等,分析了隧道与地下工程监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顶层设计缺失、感知能力弱、数据关联性差、智能化程度低、专业人员少以及新技术推广难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着眼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土木工程行业深度融合,对隧道与地下工程监测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5.
我队测井组坚持“工业学大庆”,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于1974年底试制成二极管井温仪。经两年使用,与原线绕热敏电阻井温仪比较,具有灵敏度高、误差小、成本低、容易检修等优点,在井下点测和连续测量都进行过试验,效果良好。对40℃以上(最高达42℃)和1070米的深孔也进行过测量,仪器均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586.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掌握白洋淀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了采样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33种(属),群落组成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春季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门类,小球藻、尖尾蓝隐藻、不定微囊藻为优势种(属),浮游植物的密度在496×104 - 6256×104cells/L之间,平均密度为2384×104 ce...  相似文献   
587.
利用FME Suite实现MapGIS地图数据和Geodatabase间的语义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Geodatabase和MapGIS数据模型的分析以及传统数据转换方式的探讨,提出了运用FME Su ite对Geodatabase和MapGIS地图数据进行语义转换的技术路线及技术优势,并以云南省国土资源数据交换中心为例详细论证了利用FME对Geodatabase和MapGIS间语义转换的实现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588.
安徽宣城地区的“黄土”和旧石器文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安徽省宣城地区发现几处风尘堆积剖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普遍埋藏着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向阳陈山剖面(30°52'32″N,118°51'58″E)背依群岗,面向水阳江,剖面高约10m,大约是817kaBP以来形成的。全剖面连续采样的粒度分析与磁化率测量成果表明,该剖面除底部河漫滩相沉积-古土壤层外,还有8个"风尘堆积-古土壤层"旋回,风尘堆积的沉积环境与北方黄土的沉积环境相近。从剖面底部到近顶部,分散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制作比较简单,进步缓慢,以尖状砍砸器为特色,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组合特征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89.
张士三  陈谋智 《台湾海峡》1998,17(4):408-416
气候变化是引发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气候周期性的变化使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本文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冷热变化周期与自然灾害多发期的关系,发现气候由执为冷时期与自然爽发期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气候周期的定位结构来看,现在和21世纪是处在20.4和0.4ka气候周期中的冷时段,由此推断本世纪末和21世纪可能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  相似文献   
590.
东亚北部地区现代板块构造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原欧亚板块划出阿穆利亚微板块,并建立一个包括太平洋、北美、欧亚、鄂霍次克及菲律宾海等板块在内的6板块系统,利用地震滑移矢量,转换断层走向,洋中脊扩展速率,以及最新的GPS观测资料,采用Monte-Carlo盒子法,反演得到该6板块系统的欧拉运动矢量.本文得到的有关欧拉矢量为:AM-EU(60.42°N,123.25°E,0.025°/Ma),AM-OK(53.20°N,141.95°E,0.476°/Ma)以及AM-PH(50.84°N,158.13°E,1.204°/Ma),AM-EU的欧拉运动极点位于贝加尔隆起的东北及斯塔诺夫山脉的西北,并给出在贝加尔隆起有0.4-0.7mm/a的扩张,与从地质学证据得到的估计结果一致;由AM-OK及AM-PH欧拉运动矢量可以分别得到日本海东缘的6-15mm/a及日本南海地槽带的51-66mm/a收敛速率,与最新的GPS观测结果并不一致.因此,东亚北部地区存在独立的南中国微板块及其它亚尺度的微板块,可以更好地描述该地区现今板块构造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