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27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本文研究了zn(Ⅱ)与PAN和PVA在NH_4Cl-NH_4OH缓冲介质中的显色反应,提出在520nm处用β修正新光度法测定微量锌。该法可准确消除剩余显色剂的干扰,分析精密度、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均比单波长高,修正吸光度(A_s)与Zn(Ⅱ)浓度在0-1.4μg/ml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0.02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93-96,方法适合环境水样中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73.
74.
75.
目前稀有元素对发展我国尖端工业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钛主要用于冶金工业,而锆英石、独居石的用途更为广泛,可用于制造各种高溫合金、特殊光学仪器、耐高溫和高压的絕緣材料以及防止原子射綫等。在锆砂矿中除锆外,还可能富集钛铁矿、钶铁矿、独居石、磷钇矿、金紅石等稀有元素。因此应該  相似文献   
76.
在一系列将要作的报告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苏联的鹽类矿床及鹽类矿床的研究、勘探和评价等问题。我以苏联的鹽类矿床为例来加以说明,这样也有助于大家对中国的鹽类矿床进行了解、研究和勘探。所有苏联的鹽类矿床可分为以下三种:1.矿物鹽类矿床;2.鹽湖;3.滷水。  相似文献   
77.
在鑽进工作中,每当一个回次进尺結束后,在昇降鑽具的过程中,往往由於操作不愼使提引钩与提引器脫离,而發生跑鑽事故。为了解决这个問题,我們改进了原有的提引設备,研究出夾板式安全提引鈎(如圖所示)。因此就防止了因提引器脱鈎而發生的跑管事故,並且在打斜井时,也避免了提引鈎鈎掛横軸的現象。  相似文献   
78.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内容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亮  唐新明  周一  李霖  吴岚 《测绘通报》2006,(1):47-48,57
提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完善的定义,并详细阐述数据库内容的完善。我国已建成一系列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这些国家级的数据库向全社会各类用户和各类专业信息系统提供了统一、权威的空间载体,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防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地理信息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需求,这些需求很多涉及到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完善的问题。数据库内容的完善是数据库完善的重要方面,包括对核心地形要素数据库(DLG)的内容进行调整,对地理要素进行详细定义以及对地理要素的分类分级体系进行细化等。  相似文献   
79.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型特征及其在初夏的预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应用NCEP/NCAR 500 hPa逐日资料对影响华北盛夏旱涝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给出了盛夏旱涝分别与“西高东低”和“东高西低”流型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初夏与盛夏的环流演变特征,得知若在6月500 hPa华北出现异常增高过程时,则盛夏多出现“西高东低”流型,华北少雨;反之,6月华北出现异常低压过程时,盛夏多出现“东高西低”流型,华北多雨。6月华北高压区环流特征与盛夏的环流型相关系数达0.597,与华北中部盛夏降水相关系数为0.562,为初夏进行盛夏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依据。以此为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天津盛夏降水短期气候预测的经验方法,在2002—2004年的业务应用中预报趋势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