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数值预报是研究地球系统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加深科学家对大气、海洋、气候和环境等复杂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的理解,在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模式复杂度和分辨率的提高,传统数值模式在气候变化研究和气候预测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得到数据同化、集合耦合、高性能计算和不确定性分析等多方面的支持。而近年来,“AI+气象”的交叉研究在气象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架构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依托强大的计算资源和海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能够以新的科学范式进行高效数值预报。气象大模型不断涌现,一些科技公司如华为、英伟达、DeepMind、谷歌、微软等,以及国内外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密歇根大学、莱斯大学等发布了多个涵盖临近预报、短时预报、中期预报和延伸期预报等不同领域的气象大模型。这标志着人工智能与气象领域的交叉融合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尽管气象大模型在现阶段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其发展仍然面临弱可解释性、泛化能力不足、极端事件预报强度偏低、智能预报结果过平滑、深度学习框架能力需要拓展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2.
珠穆朗玛峰绒布河谷近地层大气湍流及能量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中国科学院2005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期间 (4月2日至6月7日) 收集的大气观测资料,分析了珠峰绒布河谷近地层水平风速、温度、湍流强度、湍流通量日变化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通过分析得出近地层三维风速方差与稳定度的关系基本满足1/3次方规律;珠峰绒布河谷近地层大气水平风速、温度、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地表获得的能量很大一部分以感热形式散失掉了,潜热所占比重很小。另外,还发现绒布河谷地区地表能量通量各分量并不满足能量平衡方程Rn=Hs+Le+G。通过对地面加热场的分析发现珠峰地表白天是强热源,晚上转变为弱冷源。  相似文献   
203.
通过对周公山泉域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分析,并根据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从温泉的水源、热源、构造等方面阐明了周公山温泉的成因.通过对该地区地热成因的研究,为该地区地热资源开发以及区域上其他温泉的成因模式提供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204.
Stabiliz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channe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l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BILIZATIONOFTHEYELLOWRIVERCHANNELANDDEVELOPMENTOFTHEDELTAZhaoYinWANG1,QishunZHANG2andShaolingHE3ABSTRACTTheYelowRiverdelta...  相似文献   
205.
为全面了解中国南海海区海雾的分布特征,为南海海雾气象服务提供基础背景资料,利用2011—2016年1—3月FY-3B气象卫星资料的雾监测产品,分析了中国南海海区海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海海雾具有特定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海海雾多出现在华南沿海、北部湾沿海、琼州海峡和海南岛东北部沿海海区,南海南部海域出现海雾概率低;南海出现高频次海雾的时间多发生在2月,1月次之,3月最少。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南海海雾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06.
针对台风登陆后常有的显著非对称性特征,以2012年10号台风“达维”为例,利用常规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统计学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非对称性台风在登陆后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风雨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台风非对称结构对风雨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相对于台风中心不同象限量值上的差异,同时也表现在其量值分布形态的差异上;台风“达维”非对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东部象限的强上升区和西北象限的下沉稳定区;右前侧低空暖湿输送带和对流不稳定层结是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7.
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建设成果丰硕。“一带一路”涵盖亚、欧、非三大洲,地域广阔,气候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大。文章从“一带一路”区域的气象灾害事实为出发点,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并结合中央气象台的实际业务能力和潜力,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提出:1)建立“一带一路”专项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评估业务,有利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2)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资料共享,提高气象服务能力;3)加强“一带一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规避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4)拓展“一带一路”气象服务的传播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08.
王伟  王敏芳  郭忠  等 《江苏地质》2016,40(1):85-96
土墩铜镍矿床位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的西端,具有较好的铜、镍资源前景。铜镍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磁铁矿以及黄铁矿等。在详细研究土墩铜镍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土墩铜镍矿床中浸染状矿石和块状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进行电子探针原位测试发现,金属矿物中Pt含量较高,范围在490~2 450 g/t之间,平均为1 713 g/t,而Pd含量则较低。进一步研究Pt的赋存形式及矿石中伴生元素Co、Se、Ag、Sb等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晚期成矿热液对早期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交代使Pt常发生扩散交代作用,这种热液改造作用对贵金属元素的活化和再富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土墩铜镍矿床中具有高Se含量、较低S/Se比值以及高R因子值的矿段是极有可能形成铂族元素(PGE)的矿化富集带。  相似文献   
209.
利用九里山煤田的工业、元素及工艺性质等煤质数据,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以灰分、硫分及有害元素为指标,对该区进行洁净煤等级5级划分。结果显示:下石盒子组原煤洁净等级为Ⅱ—Ⅲ级,属好—较好的洁净煤,浮煤等级洁净等级为Ⅰ—Ⅱ级,属特好—好的洁净煤;山西组原煤洁净等级为Ⅰ—Ⅲ级,属特好—较好的洁净煤,浮煤等级洁净等级为Ⅰ—Ⅲ级,属特好—较好的洁净煤。经洗选后,洁净等级一般有所提高,除西部外,整体上山西组煤炭洁净等级提高程度优于下石盒子组。  相似文献   
210.
通过对中甲锡多金属矿床石英斑岩中锆石的SHRIMPU-Pb测年,获得了(98.5±1.7)Ma(n=29,MSWD=1.8)的年龄值,说明中甲矿区石英斑岩是早白垩世晚期(燕山晚期)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区域对比后认为,中甲矿区的锡多金属成矿是华南钨、锡多金属成矿省边部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研究提出,闽西南地区的燕山晚期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是今后寻找燕山晚期形成的锡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