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山东夏季两次切变线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0日和2013年7月9日山东出现的两次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850 hPa切变线造成的暴雨,线状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组织化程度高,地面辐合线触发了暴雨的发生。不同的是:①“7〖DK〗·30”暴雨500 hPa影响系统为阶梯槽,副高位于朝鲜半岛以东;“7〖DK〗·9”暴雨为典型的东高西低形势,副高控制华东沿海;②“7〖DK〗·30”暴雨受一股较强的东南气流作用,将东海及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到暴雨区,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和最强上升速度较“7〖DK〗·9”暴雨分别大-10 g〖DK〗·hPa-1〖DK〗·cm-2〖DK〗·s-1和-0.2 Pa〖DK〗·s-1,“7〖DK〗·9”暴雨由低空西南急流将南海的水汽输送到暴雨区,925 hPa水汽通量和比湿较“7〖DK〗·30”暴雨分别大2~4 g〖DK〗·cm-1〖DK〗·hPa-1〖DK〗·s-1和2 g〖DK〗·kg-1;③两次暴雨过程MCS发生发展过程、形成方式和成熟期组织结构存在显著差异,“7〖DK〗·30”暴雨是对流单体独立发展逐渐合并成β中尺度,最终形成α中尺度对流系统,“7〖DK〗·9”暴雨为多个对流单体合并为β中尺度系统。通过分析得出,切变线暴雨触发机制应着眼于地面辐合线的形成和加强以及冷空气侵入引起的锋生。  相似文献   
22.
运用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我国3 54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新增项目与扩展项目)进行多类别空间分异研究,并运用缓冲区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探寻非遗项目的多类别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我国五大类别非遗项目具有分布广泛且省域分异显著的特征,数量占比排序为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艺类>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2)非遗项目总体与表演艺术类呈“双核多中心”,传统手工艺类呈“双核弱中心”,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以及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类呈“多核多中心”,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呈“单核多分散”空间分布态势;(3)我国非遗项目总体呈集聚分布状态,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艺类的空间集聚性显著强于其他三大类别,非遗项目总体与各类别项目具有鲜明的东—西向分布特点,且空间重心均处于中国几何中心东南部;(4)经济发展水平、非遗传承情况、旅游资源禀赋、交通运输条件、地貌形态、河流水文、气温热量、大气降水等均是非遗项目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但其解释力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23.
基于毫米波云雷达、降水天气现象仪、风廓线雷达、双偏振雷达、自动气象站等多源观测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ECMWF Reanalysis v5,ERA5)资料,对2023年12月14日山东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降水粒子微物理参数进行分析,探讨新型观测资料在降水相态监测与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受高空槽、低空西南急流和江淮气旋影响,伴随地面气温下降和中层暖层消退,出现雨、雨夹雪、冰粒和雪等相态。(2)降水天气现象仪探测发现,雪和雨的下落末速度均较小,雪粒子直径超过8 mm,雨粒子直径大多在4 mm以下。(3)毫米波云雷达观测到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谱宽和垂直液态水含量降低时,雨夹雪转为雪。(4)风廓线雷达显示雨夹雪和冰粒阶段对应强的低空西南急流和最大垂直速度(4~5 m·s-1),转雪时3 km以下垂直速度降低至2 m·s-1左右。(5)相关系数(Cc)、差分反射率(ZDR)和水平极化反射率因子(Zh)等双偏振参量可判断融化层亮带,亮带的下降和消失可指示此次过程雨向雪的转换。  相似文献   
24.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靶区,构建了基于旅游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产品供给、公共服务、产业人才和生态环境等6大维度、48个具体指标构成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权重、加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子系统权重、综合性发展以及耦合协调给予研究。结果显示:子系统权重旅游技术创新>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产业人才>旅游生态环境>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创新产出、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人才规模、生态环境治理、公共信息服务、旅游资源丰富度分别在上述子系统中所占权重也较大。旅游经济发展与产品供给在黄河流域空间格局相似,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人才的空间格局相似。旅游生态环境则与其他子系统差异较大,在黄河流域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分布格局。除四川省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黄河流域总体呈河段差异性特征,下游省区发展等级较高,中下游省区次之,上游省区多为低等级类型。此外,沿线省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有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5.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背景下环渤海旅游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沟通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经济联系、加快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程。长期以来,由于渤海及渤海海峡的空间阻隔,环渤海旅游圈整体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城市间旅游竞争大于合作,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有效改善环渤海旅游圈的交通"瓶颈"。基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背景,环渤海旅游圈需要强化圈内旅游合作机制、提高区域旅游发展层次、完善旅游产品结构、统一旅游品牌形象,从而提升环渤海旅游圈整体旅游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6.
辽宁省温泉旅游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温泉资源储量丰富,地域分布广泛,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以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为例,在对温泉旅游小镇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SWOT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AHP定量分析法得出其增长型的发展战略,进而提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树立小镇整体形象;细分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多维组合营销;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拓宽旅游融资渠道;加强温泉资源管理,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等发展温泉旅游小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华北区域雷达拼图等资料,普查了2012—2016年影响山东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LMCS),分析了LMCS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方式以及合并后的演变趋势等特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LMCS(A)与多单体风暴(B)有A追B,A扩展,A、B相向和B追A四种合并方式;2)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的临界距离为30 km;3)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后,强度增强或维持,尺度增大,生命史延长,长轴将可能转向;4)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时,其本身合并部分将减弱,多单体风暴合并进入LMCS,成为LMCS的一部分;5)合并是雷暴的传播运动造成的;6)63.3%的合并案例会产生雷暴大风、冰雹或强降水灾害,雷暴大风灾害出现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28.
先进村是泰来县江桥蒙古族镇的一个较大的村,总幅员面积2662.2公顷,其中,耕地804.5公顷,沙地800公顷,荒山300公顷。多年来,由于受内蒙恶劣生态环境的影响,加之地势高低起伏较大,人为毁林开荒等原因,先进村及周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块涵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量较大,形成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地质灾害,特别是春季,一场大风过后,垅走沟平,甚至一夜之间吞没一个屯,被人们称为“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靠天吃饭的老百姓生活很难保障。2001年省政府在泰来县召开了治沙现场会,泰来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该村确定为防沙治沙扶贫开发整理推进试点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科学规划,探索出十多十少治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模式,实现了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9.
谢涛  罗强  周成  张良  蒋良潍 《岩土力学》2018,39(1):45-52
掌握高速铁路陡坡地基条件下路肩桩板墙力学特性是路堤侧向变形控制的关键。以贵广高速铁路某陡坡地基路肩桩板墙为试验工点,对墙背土压力、桩身内力与变形进行了900余天现场长期观测,讨论了墙后路堤分层填筑引起的墙土侧向变形形态差异及机械碾压残余应力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高速铁路小变形要求的强约束、深锚固路肩桩板墙能有效控制陡坡地基路堤侧向变形,桩体仅呈0.94‰的近似刚性转动,填筑完成后变形约占30%,且1.0~1.5 a趋于稳定;经碾压密实的墙后粗粒土填料,即使在小变形下依然能达到主动土压力状态;分层填筑引起墙后填土侧向变形呈现的“上小下大”分布形态与墙体位移相反,是墙背土压力呈现出中部大、两端小抛物线分布模式的重要因素;基于适筋梁受力状态及平截面假定,分别结合实测钢筋应力与混凝土应变换算得到的桩身弯矩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极限地基反力法的理论计算吻合。  相似文献   
30.
根据德州市10个县市区1978—2013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分析干旱、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和低温冻虫害4类气象灾害的成灾率,并计算其变异值,将气象灾害分为5个等级,对4类气象灾害与年度各类灾害总和的关联度进行灰色关联计算,呈现出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大风冰雹>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冻虫害,通过灾损评估模型的建立,得到36a农业年景分级和综合评价。结论如下:德州农业气象灾害较重年景占8%,灾害最重的年份为1992年,而中灾及以下灾情的出现次数占到了总灾情的92%,其中灾害最轻的年份为1979年、1999年。德州农业受灾历史记录与年景评估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