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风成沉积石英绿光释光测年的单片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再生法进行单片技术测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感量变化。论文探讨了石英绿光释光测年中对感量变化进行校正的方法,然后运用单片技术对沙漠黄土边界带风成沉积沙样进行等效剂量测定。结果表明,单片技术是石英绿光释光测年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62.
案情 2019年7月,某公司取得某省自然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开采矿种为煤,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15万吨/年,有效期限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2020年7月27日,某公司向某省自然资源厅提交采矿权延续申请.同年9月13日,某省自然资源厅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矿产资源勘查登记、开采登记有关规定的通知》(...  相似文献   
63.
对中国北方环境敏感带封闭湖泊岱海获得的高质量沉积物岩芯, 进行了年代学、以及有机质含量(TOC, TN)、碳酸盐含量(CaCO3)和孢粉等代用气候环境指标的测试与分析. 结果表明: 全新世以来岱海沉积物中TOC, TN等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孢粉百分含量、孢粉通量的变化相当吻合, 并在约6.7~3.5 ka BP(日历年约7.6~3.6 ka BP)期间达到全新世以来的高值; 6.7 ka BP以来, 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也在6.7~3.5 ka BP期间达到峰值; 而在早全新世及中全新世早期9.0~6.7 ka BP(日历年龄约10~7.6 ka BP)期间, 相对较低的有机质含量、孢粉通量却对应较高的碳酸盐含量. 上述关系揭示: 在6.7~3.5 ka BP期间, 岱海流域生产力、有效降水条件均得到很大增强, 进而有可能在水动力条件增强的情况下, 携带较多的流域有机质、花粉以及碳酸盐类物质入湖, 并造成有机质和碳酸盐的同时富集. 而9.0~6.7 ka BP期间, 较低的有机质含量、孢粉通量以及高碳酸盐含量恰恰说明在流域有效降水减少、植被相对匮乏的背景下, 湖泊自身可能的高蒸发率. 二者具有不同的气候环境背景. 基于上述认识, 认为中全新世6.7~3.5 ka BP期间极可能是岱海流域降水充沛、植被丰盛的气候适宜期, 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中全新世早期或早全新世.  相似文献   
64.
为了科学合理地规避矿山开采中地质灾害发生,以贵州某矿山为例对矿山沉陷进行分析。以概率积分法为理论基础,利用Visual Studio2010开发程序编写沉陷预计程序,实现了对该矿山的地表沉陷的数值模拟。得出了矿区的6层采区开采后造成的沉陷范围和沉陷程度。为今后地下开采引起的损害分析提供更加直观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5.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22个气象站(周边21个站和沙漠腹地1个塔中站)2005—2007年的逐时风记录数据,首先基于输沙势定义计算了2007年各测站的16个方位的输沙势;其次以内积相似度指数聚类分析为基础,再结合其空间分布特点,把该沙漠的动力输沙环境划分为5种类型:沙漠东部库尔勒型(西西南型)、北部新和型(偏南型)、西部策勒型(偏东型)、南部民丰型(东东北型)和一种特殊类型;其中策勒型输沙势最大、新和型最小;民丰型输沙势方向稳定性最好、库尔勒型最差;此外,输沙势的季节差异上(2007年为例),各测站春夏季(3~8月)的输沙势都很强,占年均输沙势的81.29%~98.79%,尤其是5月份占年输沙势的22.7%~56.8%,冬季(11月~次年2月)几乎无起沙风;沙漠合成输沙势年际变化表现为:输沙势变幅为±33%,输沙方向变幅为±9.6°,其中输沙势值变幅最大是阿拉尔站(±80%),方向变幅最大的是库车站(±24.4°)。  相似文献   
66.
Reconstruc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regional habitat quality can revivif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ckground at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In this study,we selected 10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 changes,including elevation,slope,aspect,GDP,population,temperature,precipitation,river distance,urban distance,and coastline distance,to construct the CA-Markov model parameters and acquired the land use spatial data for 1975,1980,1985,1990,and 1995 by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land use status map for 2010.On this basis,we used the InVEST model to reconstru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habitat quality in the study area and conducted classification divis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computed habitat degradation degree index and the habitat quality index.(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75 to 2010,the habitat degradation degree gradually increased,and the habitat degradation grade spatially presented a layered progressive distribution.Habitat quality presented a constantly decreasing trend.The high-value zon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while the low-value zones were mostly located in built-up areas.During the period of 1975-2010,low-value zones gradually expanded to their surrounding high-value zones,and the high-value zones of habitat quality tended to be fragmented.(2)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bitat quality from 1975 to 2010 showed that the regions with low habitat quality were difficult to be restored and mostly maintained their original state;the regions with poor habitat quality,which accounted for 6.40%of the total study area,continued to deteriorate,mainly around built-up areas;the regions with good and superior habitat quality,which accounted for 5.68%of the total study area,were easily converted to regions with bad or poor habitat quality,thus leading to the fragmentation of the regional habitat.(3)From 1975 to 2010,land use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significant and had a huge influence on habitat quality;the habitat quality in the study area decreased consistently,and the area of the regions with bad and poor habitat quality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60%of the total study area.Construction land was the largest factor threatening habitat quality.  相似文献   
67.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弹性波CT的二维剖面的建立和三维建模,然后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弹性波CT工作的流程和测试分析,同时对典型CT剖面进行了解译,对比施工验证结果,表现出其分辨率和工作效率高及空间位置准确等特点。最后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模拟桩基础下方的岩溶分布,展示了岩溶的空间形态特征。三维模型的建立可较真实的表现岩溶发育的空间规律,在岩溶地区的施工和勘查中,合理的布置弹性波CT工作,科学的构建三维模型,可有效的避免重复勘察。  相似文献   
68.
波流共同作用下双层砂质海床的稳定性,目前集中于对其瞬态液化特征的研究,由于海床瞬态液化深度一般较小,难以全面反映双层砂质海床的液化特征,故有必要对其累积液化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海床累积孔隙水压力发展控制方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分析平台,对波流耦合作用下双层砂质海床的累积液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顺流会增大海床的液化深度,考虑到海床的累积液化效应,实际海况中的较大流速不容忽视;上下层海床的渗透系数及其相对厚度对双层海床的累积液化特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9.
针对LSSVM模型参数选择的随机性与单一变量序列高维度重构参数选择的困难性,将相空间重构理论、果蝇优化算法引入LSSVM模型中,建立基于相空间重构的FOA-GLSSVM变形预测模型。为了验证提出模型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GLSSVM、支持向量机模型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精度更好、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70.
Younger Dryas时期东亚季风气候和中国东部沙区沙漠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沙漠/黄土过渡带的杨桃峁剖面,高分辨率地记录了YoungerDryas时期东亚季风气候和沙漠变化历史。在AMS14C测年基础上,磁化率、粒度和有机质含量等替代性气候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YoungerDryas时期东亚季风气候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总的表现为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相同的干寒特征,即沙漠总的具有扩大的趋势;但又与南北半球大气相互作用,特别是赤道太平洋地区气压异常引起亚洲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有关,表现出降水变化特点,沙漠出现逆过程变化,存在短暂成壤固定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