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469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51.
旋转机械升降速阶段微弱振动信号具有潜在性和动态响应的微弱性等特点,因此瞬时频率是限制早期故障诊断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引入了图像处理领域的Seam Carving(SC)算法,并对SC算法进行改进,结合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ation,STFT),提出了STFT-SC瞬时频率估计算法.STFT-SC算法采用STFT对振动信号进行时频分析,然后利用Seam Carving算法中的能量梯度,采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寻求seam路径,实现了旋转机械振动信号的一阶瞬时频率提取,最后对一阶时频数据进行时域重构,将重构的时域信号和仿真信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TFT-SC算法对于高噪声、邻近阶比等振动信号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2.
VSHMS型矿床是近年来研究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新动向,埃塞俄比亚北部阿迪戴斯塔矿床为一个铜锌异体共生、伴生银的大型VSHMS型铜锌多金属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指出铜锌矿床赋矿地层为新元古代特沙里特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群,矿带具有"双色蚀变带"特征,并与典型VSHMS型矿床对比,初步探讨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53.
近年来随北方青白口系层型剖面的解体,华南梵净山群及下江群时期地层的归属成为争议较大的问题。中国地层表(2011~2014)将武陵造山运动界面之下的梵净山群及相当地层(870~820Ma)与武陵造山运动界面之上,南华系之下的下江群及相当地层(820~780(720)Ma)一并划归为青白口系,给前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与研究带来不便。在湘黔桂相邻区发育一套武陵造山运动界面之上至南华系(820~720Ma)间,分布广泛、出露完整、层序连续的裂谷盆地沉积建造——"下江群",为研究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天然而理想场所与物质基础。本文在对"下江群"时期的泥市群、板溪群、下江(芙蓉溪)群、丹州(高涧)群地层分区、岩石地层详细划分对比、充填序列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等研究基础上,认为下江群具有岩石建造组合特征典型,岩石层序序列完整、出露连续及划分标志清楚等优势。结合近年年代地层研究的新进展,提出重启"下江系",以约束华南、全国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对完善我国及国际新元古代地层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54.
哈拉哈塘地区是近年塔里木盆地油气增储上产最重要的地区,开展该区构造演化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哈拉哈塘地区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通过不整合面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对研究区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地震层拉平恢复了关键目的层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顶面在不同时期的古构造形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区经历6 个构造演化阶段:早加里东期稳定碳酸盐岩台地阶段、中-晚加里东期南倾斜坡、早海西期西倾斜坡、晚海西-印支期被动凹陷期、燕山-早喜山期稳定沉降期、晚喜山期-现今构造反转定型期。哈拉哈塘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顶面从中加里东期开始,长期保持北高南低的斜坡形态,整体构造格局变化不大,只是构造轴线方向、构造高点稍有变化。晚喜山期以来,研究区发生构造反转,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顶面成为西倾鼻状构造。哈拉哈塘地区构造演化控制了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中-晚加里东期古构造控制了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发育,晚海西期古构造高部位与现今构造高部位叠合区控制了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955.
摄影测量和遥感相关标准是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标准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对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介绍测绘类摄影测量与遥感标准的现状,并对标准的技术方法、传感器平台、传感器类型和标准现势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摄影测量与遥感相关标准的发展特点,针对规范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56.
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全面进入3500 m以浅的页岩气开发、上产关键阶段。油气地质学界长期以来针对页岩岩相、岩石学与孔隙特征等储层静态参数的重视以及对龙一11小层的单一层系开发的局限,对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整体产能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制约。回归基础地质本质,采用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思路,以构造控制下的沉积分异格局为框架,补充完善川南地区笔石生物地层划分体系;依靠多期节理构造与古应力反演等构造解析方法,建立川南渐变型盆—山边界条件下龙马溪组多期构造演化与流体温压模型,明确川南地区复杂构造背景下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三隆一坳”古构造—沉积分异,控制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渐进式发育与分布。在川南—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边界条件下,晚白垩世以来所经历的4期不同应力场构造变形事件,使威远、泸州—大足与长宁—宁西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差异性构造变形—抬升剥蚀与演化特征。差异性的埋深—隆升过程,对受埋深与构造热事件控制的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充注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构造—沉积分异、盆山建造与热演化过程,最终控制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早期有限聚集—中期相对富集—晚期调整改造的页岩气成藏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57.
958.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河套平原是世界地方性砷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笔者以平原西部的重病区杭锦后旗为研究区,对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砷区沉积物中As的含量为7.7~34.6mg/kg,其中粘性土和亚粘性土中As含量相对较高。高砷地下水的pH值为7.0~8.3,平均Eh值为-155.1mV,平均矿化度为1.58g/L,主要的水化学类型包括:Cl-HCO3-Na型、Cl-Na型、HCO3-Cl-Na型,As的含量为15.5~1093μg/L,且主要以As(Ⅲ)形态存在,水中DOC(0.73~35.76mg/L)、HCO3-(283.75~1290.48mg/L)、NH4+(0.27~10.48mg/L)的浓度较高,硝酸盐和硫酸盐含量较低。研究区的氟中毒现象也较严重,高氟地下水中氟含量为1.11~6.01mg/L。绝大多数高氟水中砷含量也超标,出现了一种高砷水与高氟水并存的现象。综合判断,河套平原的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处于还原性环境。还原条件下,高砷区沉积物中的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易使吸附的砷释放到地下水中。这是研究区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9.
玉树7.1级地震断裂特征与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位于 33.2°N,96.6°E,自玉树县城至隆宝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在NW向的玉树-甘孜断裂西段的玉树-治多断裂上,自隆宝镇东至玉树县城,地震引起了长约5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主要分布在第三纪红砂岩、高漫滩及河床中,致使公路错断、桥梁位错,并引发大量滑坡和崩滑.震中附近的调查表明,地表破裂带主要沿NW向的玉树-治多断裂展布,总体走向NW320°,分为两组,一组为NW向,另一组为NE向,NW向的破裂为左旋走滑,发育一系列小的类拉分盆地,NE向的破裂表现为正断性质.由震源机制解和断裂特征判定,NW向的玉树-治多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60.
西藏中部格仁错断裂带错嘎错-那拉错段细结构及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格仁错断裂带的错嘎错-那拉错段进行野外调查,先根据该区的地貌及地形变化分析认为河/湖谷北侧断裂带由分布于山坡及坡/冲积物中的一系列正走滑断裂组成.并对错嘎错和那拉错北侧两个综合地质地貌剖面的详细考察结果,重点对断裂活动在地表沉积物中形成的不同方向的派生构造进行了剖析,分析其形成机制与主断裂带几何学和运动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判定主断裂的活动性质,根据断裂错动晚更新世以来的坡/冲积物的年龄和冲沟位错,并对断裂活动速率进行了半定量约束,所得断裂在该段活动速率<4mm/a,远远小于前人的估算,并具有相当的正断分量,认为该段这种活动特性是受南北向的申扎-定结地堑系伸展作用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