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395篇
测绘学   238篇
大气科学   333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744篇
海洋学   27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1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为了研究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地壳岩石的基本力学参数和变形破坏性状,我们对云南省大理县采石场出产的大理岩进行了三轴压缩实验。岩样产自前寒武系苍山群二段。苍山群与古生界至中生界含化石地层均为断层接触。岩样呈灰白色,中等粒度,致密,无宏观节理裂隙,基本上可视为各向同性。岩样全分析结果见表1,热差、热重和红外光分析结果表明,岩样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  相似文献   
102.
到二○○○年上海市区将从141平方公里扩大到260平方公里,人口从现在的620万人有控制地发展到650万人。近郊和远郊的工业卫星城镇相对独立,人口也由现在的50万人发展到130万人。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耗能量全部折算成标准煤为2101.83万吨,平均每亿元工业产值耗煤量为3.23吨,万元国民收入能耗为7.40吨。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但能源不能同步增长。作为能源补充调节的水资源,将起到一定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根据所求出的许多小震平均断层面解阐述近期华北地区应力场特征。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的小震应力场动态变化,提出了强震发生前可能存在一个高应力背景区。分析判断存在高应力背景区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从而确定了怀来~延庆(京西北)和冀南~豫北地区为近年高应力背景区。结合地质构造条件估计两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采用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区域应力场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来寻求近期地震危险区的静态标志。又以中小地震活动图象,局部应力场方向及初动符号矛盾比的变化,强地震的重复性等作为确定潜在源区的动态因素。根据地震活动强弱交替的客观规律,探讨了今后地震活动的总趋势。最后提出对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5—10年危险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5.
中国海城-大石桥菱镁矿矿床举世闻名,矿床分布于辽东元古宙裂谷海槽北缘的次一级盒地中。含镁建造属元古宙上辽河群大石桥岩组的上部.按含矿建造组成岩石的各种成因标志,确定建造的沉积岩相为闭塞台地相,因此.推测它形成于裂谷边缘的泻湖环境。由于长期潮汐作用,泻湖内有充分的富镁海水周期性地供给,在当时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泻湖中的卤水不断浓缩,并通过化学与生物化学成矿作用,在泻湖盆地内形成了大型-超大型的菱镁矿矿床。元古宙末期矿床遭受了绿片岩-角闪岩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6.
青藏高原积雪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地面反照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1983年7月至1990年6月青藏高原主体58个格点积雪资料进行EOF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主体积雪分布以西部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以及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为主;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北部昆仑山脉和东部巴颜喀拉山脉的积雪相对较少,青藏高原西部、南部的积雪变化与中部、北部和东部的积雪变化趋势存在反位相关系。另外,本文还对积雪对高原地面反照率的影响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07.
贡嘎山山地发现有24条石冰川,主要类型有山麓型石冰川、山谷型石冰川、槽谷瀑布型石冰川和半覆盖型石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4800m之间的西北坡。阐述了各类石冰川的基本特征和发育条件。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主要是在中国-冰岛水分析成果比较的实际资料以及一次涉及18个国家的水分析比较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概括了目前国内外水化学分析主要项目准确度和水化学资料可比性的某些情况和问题。作为解决实验室分析前、水样预处理标准化问题的讨论和提出在我国开展“水化学分析实验室室际比较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上海为控制地面沉降,自1965年底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的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使地下水开发利用由单一的常年开采进入季节性灌采,使含水层补采水量、水位、水温、水质等动态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计算和评价地下水灌采动态规律,引用的物理量繁多。但在以往的地质设计和报告中所采用的物理名称、符号和单位很不统一。对研究工作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等初步整理了地下水灌采中常用的有关物理最名称、符号和单位,列表如下,以资交流。表中错误之处,请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110.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