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2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平潭岛东北部近岸海域开展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探讨了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特点及演替趋势。周年模拟挂板试验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隶属13门92种,以广分布暖水种为主,其中主要优势种为营固着生活的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和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以及自由生活的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齿掌细身钩虾(Maeropsis serratipalma)等。虽然该海域全年均有生物附着,但附着强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附着盛期为6月至8月(生物量介于7 326.0~12 970.0 g/m2之间,以湿质量计),12月至次年2月(生物量介于39.5~1 580.5 g/m2之间)为附着淡季,而且污损生物摄食类型以悬浮物食者为主。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水体透明度、水动力条件、地表径流和养殖等人类活动对污损生物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主要类群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者,其硅质壁的存在使其成为了海洋生物硅的最大贡献者,而且成为海洋碳汇的主要来源。因此,硅质壁形成机制的阐明至关重要。硅酸转运是硅藻硅质壁形成中的关键,阐明其转运机制对建立硅藻代谢途径模型和进一步理解硅藻在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硅酸转运子(silicon transporters, SITs)是硅藻中参与硅吸收或转运的一类膜蛋白,因其重要性及多样性成为讨论及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硅藻中SITs的分子特征、分子机制、功能多样性及进化关系,为SITs转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This paper reports the occurrence of a marine brachyuran crab species Eucrate alcocki Serène, in Serène et al., 1973, of the family Euryplacidae Stimpson, 1871, for first time from India, based on a male specimen from Parangipettai fish landing centre in Bay of Bengal, Southeast Coast of India. Although morphologically corresponding with what is currently defined as E. alcocki, the color pattern of the carapace of the present specimen is rather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hinese material-only the anterior fifth of the carapace is marked with scattered red spots, the rest of the surface is yellowish, with four unusually shaped red blotches which almost look like Sanskrit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84.
张夕迪  孙军 《气象》2017,43(8):1022-1028
2017年5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偏强且呈单极型分布,中高纬环流呈多波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强,南支槽强度较常年偏弱。5月全国平均气温17.1℃,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来第4高;全国平均降水量59.4 mm,比常年同期(69.5 mm)偏少14.5%,但5月7日广州出现破历史极值的极端强降水。月内我国南方地区有5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北方出现极端高温过程;东北西部、华北等地发生严重气象干旱;北方地区有2次沙尘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85.
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丹  孙军  周锋  吴莹 《海洋与湖沼》2008,39(6):619-627
根据2006年6月2-11日在长江12低氧区及邻近水域(26°-34°N,121°-126°E)27个站位的调查,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经Utermohl方法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130种,隶属4门57属.甲藻和硅藻是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主要浮游植物门类,其优势物种是: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调查区浮游植物物种以广温、广布型为主.本次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0026×105-37.37×105个/dm3.平均值为1.47×105个/dm3;甲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细胞丰度介于0.0002×105-32.01×105个/dm3,平均值为1.39×105个/dm3;其次为硅藻,细胞丰度介于0.0001×105-18.72×105个/dm3,平均值为0.52×105个/dm3.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所占丰度比例分别达到45.81%和26.44%,优势度分别为0.30和0.18.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北部3号站-20m水层,为3.19×106个/dm3;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南部29号站表层,为1.71×106个/d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为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根据浮游植物的表层分布和断面分布可以发现,细胞丰度高值主要集中在调查区的西南部和北部.东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低.同时调查海域东南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近岸低氧区和中部区域则较低.调查区水体层化现象明显,表层水和底层水之间氧的交换变弱,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沉降分解可能导致了底层低氧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86.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侧扫声呐、表层地质取样、地质钻探等调查手段,查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海底地形地貌、底质类型及分布、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地应力等基础地质特征,归纳总结海底浅表层地质灾害、第四纪地层格架与古环境演化、阐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主要进展成果.渤海海峡活动断...  相似文献   
87.
张小雯  孙军 《气象》2013,39(7):938-944
2013年4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绕极分布,强度接近常年;中高纬度呈4波型,东亚大槽较常年明显偏强;中低纬度地区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强度都稍偏弱,不利于西南地区旱情的缓解。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0℃,与常年同期持平,东北地区气温异常偏低。全国平均降水量为43.2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5 mm。月内我国共出现了2次冷空气过程,并伴有扬沙、浮尘甚至沙尘暴天气;南方地区共有3次大到暴雨过程,以4月29-30日过程强降雨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其中江南、华南地区还伴随有明显的强对流活动。  相似文献   
88.
2009 年冬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威  孙军  田伟 《海洋科学》2011,35(9):8-13
根据2010年1月6~30日对南海北部的调查取样,作者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2属155种(包括变形及变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和广布性种为主,其中硅藻有38属94种,占总种数的60.6%;甲藻有12属58种,占总种数的37.4%;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6.46×10^4个/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77×10^4个/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9×10^4个/m^3,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平均细胞丰度为21.30×10^4个/m^3。粤东近岸区域是浮游植物高密集区,珠江口及其西南沿岸其次,而浮游植物稀疏区主要在调查区的中部海域,呈现出沿远岸区域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格局。除铁氏束毛藻为绝对优势种外,主要优势种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粗根管藻(Rhizosolenia robusta)及角毛藻(Chaetoceros spp.)等。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4.50,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81。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基本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相似文献   
89.
The efficacy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Cyprinidae) and weevils Neochetina spp. (Curculionidae) to control the aquatic weed, water hyacinth, is investigated in a square net cage (happas) setting at a farm in Cuddalore District, South India. This novel combination of insects and fish is found to be superior to individual treat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weed growth within 110 d. The biomass of the weed, number of plants, percentage of flowered plants and chlorophyll contents were studied. The weed ...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