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雨雾、雪雾共生天气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边界层风廓线仪及自动/人工气象站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2007年秋冬季北京地区雨雾和雪雾两次共生天气形成与维持过程中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伴随降雨、 降雪过程的变化。结果显示:(1) 高湿和小风是雨雾、雪雾生成并造成地面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大雾形成与维持过程中, 地面水平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反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能见度越低时, 雾的含水量也越高。 (2) 较弱的降雨和降雪可以促使雾含水量减少, 提高能见度, 但降雨或降雪蒸发增湿又利于雾的维持。 (3) 雨雾在降雨过程中高层气温经历大幅增降, 除可能受天气系统影响外, 与云层中水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潜热和含水量大幅度增加也有关系。雪雾在降雪过程中高层温度总体随着时间趋于降低且变化幅度较小。 (4) 在降雨、降雪过程中雨雾和雪雾低层一直存在水汽饱和层, 且饱和层的顶部随降雨和降雪强度的加大而抬升, 厚度不断加大, 造成地面水平能见度进一步下降。结合催化剂人工消雾与共生雾降水 (降雨或降雪) 相似的原理, 个例分析结果初步表明较弱的降雨或降雪过程对消除暖雾、冷雾的影响有限, 对改善地面水平能见度并不显著, 这对人工消雾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2.
西南天山成矿规律及其与境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依据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岩石建造、成矿时代和主要矿种,在简要论述中国西南天山成矿带中金属矿床地质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与境外南天山成矿带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进而明确了境内外成矿的差异性,指出该区的主攻矿种及其主攻矿床类型,提出了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部署地区。  相似文献   
93.
鲁西中生代幔枝构造及其金矿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收集岩石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相互验证和综合分析的方法,论述了鲁西中生代地质特征和金矿床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鲁西地区中生代为典型的幔枝构造,它是华北地幔亚热柱的次级构造单元。鲁西幔枝构造由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盖层拆离滑脱层和上叠构造断陷-火山盆地3个单元组成。在上叠构造断陷-火山盆地单元内,广泛分布幔源岩浆岩,包括中基性到碱性的侵入岩、富钾火山岩和煌斑岩;同时,由于幔枝构造的上隆,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放射状和环状断裂体系。结合前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年龄数据,提出了鲁西中生代幔枝构造的活动经历了早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个高潮期。按照构造控矿的特征,鲁西幔枝构造中的金矿床可分为韧性剪切带型和外围拆离滑脱层型两种。  相似文献   
94.
安徽铜陵朝山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属于矽卡岩型金矿床,侵入岩体为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体。成矿过程包括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3个主要成矿阶段。文章通过对朝山金矿床的氢、氧、碳、硫、硅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碳、硅和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加入的大气降水比重越来越大,到晚期可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该矿床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矿区大理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其δ^13 Cv-PDB、δ^18OV-SMOW值分别为-4.5~-5.3‰、13.9~14.0‰,与岩浆作用形成的CO2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来源于岩浆作用。硅和硫具深部岩浆或岩浆热液来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
野外重力测量是精化全球和局部重力场模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我国1∶5万数字高程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地形景观生成技术,构建了野外地形匹配可视化及重力测量的自动布点系统。在重力测量布点方案的设计中,给于用户施测区域所属地形及布点点位以直观的认知形式。尤其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特大山区,可对外业测量点位进行优化,减少外业的工作量,提高重力测量的外业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6.
桂西北乐业台地是右江盆地北部典型的晚古生代孤立碳酸盐岩台地。从中泥盆统唐家湾组至上二叠统合山组均由碳酸盐岩构成,与北侧陆棚区多样的沉积类型及台地周边泥质-硅质岩深水沉积形成鲜明对比。台地内上古生界主要由台缘生物礁组合和礁后澙湖组合两种浅水碳酸盐沉积类型构成。地层发育与沉积特征主要受基底沉降、海平面波动、气候变化和盆地内生碳酸盐沉积速率控制。研究表明,乐业台地是在右江盆地强烈扩张、沉降过程中由扬子地台南缘破裂的微地块向盆地滑移而形成的孤立台地。它的演化经历了边缘台地(D1-D2)、孤立台地(D3-P2)和淹没台地(P3-T1)3个发展阶段。孤立台地是其最重要的主体特征,反映了右江盆地在晚古生代强烈扩张、沉降,扬子地台边缘拉伸、破裂,微地块向盆地滑移的构造背景。乐业孤立台地的形成及演化模式可能具有普遍性,也适用于右江盆地西北部其他晚古生代孤立碳酸盐岩台地。  相似文献   
97.
2016年在北部湾白龙半岛邻近海域采集了表层沉积物,用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了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沉积物中40K、210Pb、226Ra、228Th、228Ra、238U和137Cs比活度分别为354±125、89.2±41.2、32.40±9.38、49.2±14.7、42.8±12.6、48.3±20.2和0.74±0.33 Bq/kg.白龙半岛邻近海域沉积物238U、232Th、226Ra含量水平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的含量水平接近,40K、137Cs含量低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的含量.由沉积物放射性核素活度计算的平均γ辐射吸收剂量(D)和平均年有效剂量当量(AEDE)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镭当量比活度(Raeq)远低于UNSCEAR建议的最低限值.  相似文献   
98.
针对传统圆筒型FPSO垂荡运动剧烈的特点,提出一种带有垂荡抑制结构的圆筒型FPSO。采用1∶77.8的缩尺比制作模型,进行垂荡纵摇衰减试验,得到带有不同垂荡抑制结构模型的固有周期和无因次阻尼系数,进而选取最优的垂荡抑制结构型式。之后计算并对比传统圆筒型FPSO和新型圆筒型FPSO垂荡纵摇运动的固有周期和幅频响应函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海海洋环境条件,设计新型圆筒型FPSO的系泊系统,计算分析自存工况下的耦合动力响应,并与传统圆筒型FPSO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垂荡抑制结构可以有效增大系统垂荡纵摇运动的固有周期,改善运动性能,提高系泊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
基于多波束数据的海底地形建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基于多波束数据的几种建模技术,针对多波束数据量大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建立空间索引数据块并结合MQS插值方式来构建海底DEM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多波束数据海底地形的建模与实时渲染。  相似文献   
100.
一种新的气候分型区划方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上证明统计聚类检验(CAST)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或旋转主分量分析(REOF/RPCA)用于气候聚类分型区划的关联性。研究表明,CAST在一定的意义上可认为是REOF/RPCA用于气象要素场(气候)分型区划的理论基础。由此,作者提出CAST与REOF/RPCA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分型区划方法,并用仿真随机模拟资料和实例计算验证了理论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从而证实了这种分型区划方法的有效性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