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现行计算水平面太阳日辐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影响辐射的相关要素建立模型,另一种是依据实测资料进行空间插值。但后一种方法若要保证精度则需有足够多的样本。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我国不同区域67个站点的数据,在VP-RAD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适用于中国地区的逐日太阳辐射算法CNR,该算法仅需要输入站点基本信息、最高最低温度和降水量。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2.
13.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基地。伴随着农业开发与工业、城市快速发展,长江流域湿地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导致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减弱,水质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湿地资源过度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因此,在长江流域开展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很有必要。根据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包含压力、状态、响应3大类共14个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Globe Land30土地覆盖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长江流域2000年和2010年湿地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0年到2010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略微下降,2000年长江流域平均湿地生态健康指数是0.478,2010年的为0.475;2)2000年和2010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指数中游的下游的上游的,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以重庆、武汉和上海为主的三大经济中心;3)从行政区平均健康水平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江西省和福建省的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有所好转,而云南省、广西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受2010年干旱影响,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金矿成矿流体特点及深-浅部流体相互作用成矿机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以中国一些典型金矿研究资料为基础 ,结合前人关于深部流体研究成果 ,分析对比了金矿成矿流体和深部流体的特点 ,总结了深部流体参与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表现 ,然后计算了深部富气流体的能量传递效应和富水流体在不同深度上的密度变化规律。认为深部富气流体主要是向浅部输送大量热能和部分有利于成矿的物质 ,而浅部富水流体下渗提供足够的水体 ,二者在中地壳的“低速层”附近交汇 ,发生相互作用并作用于围岩 ,在有利条件下演化形成成矿流体 ,最终上升到地壳浅部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5.
基于MODIS数据的近地表气温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温是各种植物生理、水文、环境等模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近地表气象参数,多年来气温数据均以气象站点资料插值得到。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气温估算,且精度不断提高。为研究基于MODIS数据的近地表气温估算方法,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利用33个站点2011年逐日每10 min一次的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数据和MODIS地表温度产品及参数因子,建立了MODIS地表温度和地面观测的气温的线性关系,同时通过考虑归一化植被指数、水汽压、地表反照率、高程4个影响因子,得出了卫星过境时刻MODIS地表温度和气温的多因子估算模型;利用Zaksek等提出的基于能量平衡的遥感模型进行了气温估算,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该模型重新进行了拟合,得到近地表气温。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7、0.94、0.9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35℃、2.31℃、2.78℃,多因子估算模型得到的结果最好。同时对其分白天和夜间进行检验,二者的RMSE分别为2.27℃、1.93℃,夜间精度比白天高。对于季节的变化,秋季估算结果最好,春季次之,冬季稍差,夏季最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波段统计检验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将历史土地利用矢量图与新时期遥感影像结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多波段统计检验差异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有效避免了传统方法中阈值的不确定性.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开展的试验及精度分析表明,本方法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较好地检测出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检测精度达到86.2%.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的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特征空间估算地表蒸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被广泛应用与地表蒸散估算和土壤湿度监测,而利用散点图直接拟合干边会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改进的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特征空间进行地表通量的计算。该方法是基于能量平衡公式进行干边定位,从而减少干边确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我们选取的17天的MODIS数据以及相应气象数据进行地表蒸散计算,并采用郑州的LAS观测站验证显热通量计算值,估算结果均方根误差(RMSE)、偏差(Bias)和相关系数平方(R^2)分别为44.06Wm^-2、36.99Wm^-2和0.71。总体来讲,通过能量平衡公式确定的理论干边相比通过散点图拟合的实测干边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孙睿  朱启疆 《遥感学报》2001,5(1):58-61
在假定气温平均升高1.5℃,降水平均增加5%,地表植被分布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利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和1992年12个月的1km AVHRR-NDV1资料及地面气候资料对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华南沿海NPP略在下降外,中国大部分地区NPP将有所增加,平均增加6.2%。其中从相对增加量来说,青藏高原NPP的增加幅度最大;而从绝对增加量来说,森林植被的增加量最大,荒漠地区NPP的增加量最小。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杨胜天  刘昌明  孙睿 《地理学报》2002,57(6):679-684
利用1982~1999年AVHRR-NDVI数据和对应年份黄河流域气象观测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春季、夏汛及伏秋黄河流域NDVI距平值和湿润指数距平值的年际变化,得出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黄河流域气候相对湿润,90年代中后期相对干旱,植被覆盖状况总体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结论,并评估了黄河流域近20年来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陆地植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07,自引:5,他引:102  
孙睿  朱启疆 《地理学报》2000,55(1):36-45
利用植被指数与植被吸光合有效辐射比例之间的线性关系。由1992年4月~1993年3月12个月的1km AVHRR NDVI资料及同期地面气象资料确定地表植被吸收的光合有儿辐射,然后由光能利用率得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为了更准确计算NPP,本文还考虑了温度及土壤水分条件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最后得到我国陆地植被所NPP分布图,并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布情况的季节变化及不同匠NPP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