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A land surface model driven by the continuous three-year observed meteorological data with a time interval of 30 minutes at the Tongyu station, a reference site of the Coordinated Enhanced Observing Period (CEOP),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observation bias of soil moisture (SM) data and analyze the variation of SM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The saline-alkaline soil of the grassland at the Tongyu site makes the measured SM too high, especially in boreal summer of 2003-05. The simulated annual mean SM has the lowest value in 2004 and its three-year variation corresponds to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whereas the observation shows the increasing trend from 2003 to 2005. Compared to the variation range between -60% and 40% for the anomaly percentage of the simulated daily mean SM during May-October of 2004, the measured data show the higher values more than 40%. The magnitude of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observed daily mean SM in 2003 and 2005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imulation. The largest deficiency for the soil moisture observation of the grassland is the overestimated value in the drought year with less precipitation. The simulated monthly mean SM has the lowest value in March due to the large contribution of evaporation relative to precipitation and this phenomenon can not be reproduced in the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22.
迎接大气科学发展即将到来的新飞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叶笃正  季劲钧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1047-1052
一门学科中新的事实的发现、新的观测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引发新理论,从而促进这门学科一个大发展。大气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沿上述道路前进的。近10多年来,对大气、海洋、陆面、生物和冰雪圈进行了大规模、四维的观测,获得了海量的资料。同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多项国际和地区的研究计划。通过对观测资料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必将发现许多新事实和新现象。这是大气科学即将到来的一个飞跃时期的事实基础。 展望未来10~20年大气科学重大发展,预估将会有多方面的重大突破。新事实和新现象将催生大气科学新理论出现;对气候系统中各种过程的深入了解,巨型计算机的发展,使得新气候环境模式将会出现;这将是一个集地球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过程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的模拟系统;对于人类生活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气候突变现象的发生发展机理的了解将会比现在前进一大步;能够发现一些气候突变的阈值和一些气候突变的前期信号;对于未来气候的稳定性、极端气候的发生、海平面升高的程度都将会有比较确切的回答;气候预测的精度也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3.
东亚季风区夏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东亚夏季风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亚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率表现出明显的对季风气候的响应特征。使用EOF(经验正交分解)方法分析了AVIM2动态植被陆面模式离线模拟试验模拟的1953~2004年东亚季风区夏季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净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NEP)、植被呼吸以及土壤呼吸的时空分布特点,探讨了东亚夏季风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强季风年,江淮地区高温少雨的特点限制了光合作用,造成GPP偏低;而华南地区在强季风年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GPP偏高。季风对于植被呼吸和土壤呼吸影响不明显,使得GPP和植被呼吸之差NPP的变化及NPP和土壤呼吸之差NEP的变化与GPP的变化保持一致。在强季风年江淮流域地区干热的气候条件使得NPP和NEP降低;但是在华南地区温度升高的同时降水增多使得在NPP偏高的基础上NEP也偏高。  相似文献   
24.
大气经圈环流对波动和能量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劲钧 《大气科学》1990,14(4):413-421
本文用斜压准地转模式讨论了经圈环流作为基流的一部分对不同风系中波动和能量传输的影响。特别指出在东风带中因经圈环流的存在,就可能形成定常和非定常的经向行星波,使夏季低纬度东风气流中的波动及其能量向中、高纬度传播。 文中还分析和计算了定常经向波和瞬变波的群速度和一些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25.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nnerMongoliaSemi-AridGraslandSoil-Vegetation-AtmosphereSurfaceStudy,IMGRASS)”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九五”期间支持的跨学部重大项目。该项目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着眼于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带半干旱草原区域中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参数化方案研究,理解在人类活动逐步增强背景下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的作用与反馈,定量了解中纬半干旱草原在温室气体排放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发展利用卫星定量遥感陆气相互作用的反演方法与集成。这一项目将由一项中尺度综合观测和几项研究课题构成,希望成为我国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新的独特贡献,亦为温带半干旱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对策依据。本文简要介绍IMGRASS项目的科学问题与实验计划。  相似文献   
26.
青藏高原地表能量通量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劲钧  黄玫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2):1268-1272
利用1981—2000年逐日气候、植被和土壤基础资料作为输入,以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2)计算了青藏高原0.1°分辨率的年平均地表能量通量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年平均地表净辐射通量由高原西南部的100 W/m2减少到东部的70 W/m2左右。高原东南部的林区潜热通量强而感热通量弱,从高原东南向西、向北潜热通量逐渐减少,而感热通量逐渐增大。夏季这种趋势更加显著。冬季除东南部外,高原上广大地区地表能量通量都较低。  相似文献   
27.
吕建华  季劲钧 《大气科学》2002,26(1):111-126
在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包括对植被生理过程,如(1)光合作用;(2)呼吸;(3)分配和(4)物候等新的描述方法.对青藏高原上30个站点进行模拟计算,给出了高原上地表辐射及水热物理通量以及地表拖曳系数和地面反照率的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净辐射和感热通量由东南向西北增加,高原西北部地表反照率较高,东南部地表反照率较低.  相似文献   
28.
青藏高原1981~200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基于分辨率为0.1°×0.1°的植被、土壤和气象数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1981~200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20年自然植被(森林、草地和灌木)受气温和降水量增加的影响,NPP总量呈现上升趋势。灌木和森林NPP总量分别以每年1.14%和0.88%的速度增加,均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草地NPP上升趋势不如灌木和森林显著。降水量变化对森林和草地NPP的影响高于气温变化对它们的影响,而降水量变化对灌木的影响则小于气温变化影响。总的区域平均来看,尽管1981~2000年青藏高原年平均净辐射通量略有降低,但由于平均气温以0.058 ℃·a-1的速率增加,且降水量略有增长,降水量与气温的共同作用使得青藏高原植被NPP总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9.
IMGRASS计划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旨在通过野外实验、过程分析和数值模式研究理解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中的多种时空尺度和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的作用 ,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文中介绍部分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相关的初步研究结果 ,主要是 :(1)冬季风、大区域地表环境和本区地形的结合对浑善达克沙地在长时间过程形成的作用 ;(2 )夏季风、本区地形和植被对本区夏季降水的水汽通道和降水分布有重要作用 ;(3)实验区内不同类型地表与土壤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地气交换通量特征与不同的边界层结构 ;(4 )草原温室气体 (N2 O ,CH4 ,CO2 )收支的定量测量与过程研究表明 ,温带草原N2 O源强较IPCC 2 0 0 1报告估计值偏低 ,而草原CO2 收支表现出很强的变动性 ;(5 )人类活动干预下的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表现出该区域普遍的规律与对气候的依赖 ,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草原放牧强度的阈值。  相似文献   
30.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IMGRASS)综合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为深化对中纬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过程、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贡献的认识 ,一项名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IMGRASS)”的基金重大项目于 1997—2 0 0 1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执行。IMGRASS计划在 1998年草原生长季节、在所选定的以典型草原为主 ,包括草甸草原、稀疏沙地草原等在内的中尺度试验区开展了多点、多要素的综合观测。观测内容包括土壤、植被、大气的相关要素和发生于地气界面的潜热、感热通量 ,还包括N2 O ,CH4 ,CO2 等微量气体交换量、辐射与降水分布。除 1998年中尺度观测试验外 ,在 1999— 2 0 0 1年在代表性地点进行了微量气体收支、遥感和沙尘天气相关的专项观测 ,结合草原站已进行的长期监测资料 ,分析气候生态长期相互作用 ,特别是人类活动干预的影响。在分析观测结果的基础上 ,对该地区的气候生态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文章作为介绍IMGRASS计划的第一部分 ,对该项研究计划作一全面简要介绍 ,包括科学目标、计划实施实验区背景、中尺度综合观测 ,并对实验所得大气边界层结构、辐射通量、沙地土壤水份状况、地表反射率谱与遥感测量等提供了个例分析 ,并简单介绍IMGRASS数据库。有关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几个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将在本期刊中另文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