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玉器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得玉器优劣并存,导致大量墨绿色“石材”充斥市场,充当翡翠销售.在广东玉器加工批发集散市场上收集了多种墨绿色仿翡翠原料,挑选具有代表性的4件原料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宝石显微镜观察、折射率、密度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偏光显微镜薄片鉴定等测试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该4件样品的密度、折射率与翡翠一致,红外反射光谱与绿辉石非常相似,但其结构特征、矿物组成明显区别于翡翠.综合国标判定,该4件样品均为仿翡翠品.笔者提醒,常规宝石学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不易区分此类制品,而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镜下鉴定能力是防范检测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2.
利用广州南沙区气象探测基地大气成分站2012年散射系数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对散射系数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气象条件中风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年散射系数平均值来看,雾霾日的散射系数﹥霾日的﹥雾日的﹥一般日的;从季节来看,夏季和秋季雾霾日的散射系数﹥霾日的,冬季霾日的散射系数稍大于雾霾日的;一年中散射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0月,最小值出现在6月。霾日和雾霾日的散射系数日变化呈双峰形;雾日双峰型分布不明显,一般日没有明显日变化。散射系数同日照、湿度、气温和风速都呈负相关,与风速的负相关最显著。散射系数的高值出现在西北风中,外来源的输送对南沙散射系数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风速小于7.0 m·s-1时,散射系数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风速大于7.0 m·s-1时,散射系数随风速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33.
根据1∶500航测数据和全国二次土地调查中使用的Quick Bird遥感数据的比对分析,以相对面积精度作为研究评价指标,通过获取遥感影像的最小识别图斑的面积进行精度分析,得到理论上的最小识别图斑的面积阈值。  相似文献   
34.
云岭锡矿位于保山地块东缘的云岭花岗岩体内,含矿岩石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显示片麻状构造。本文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云岭花岗岩侵位于222.8±1.3Ma,其Si O2为64.83%~66.05%,K2O为3.30%~3.72%,Na2O为1.91%~2.19%,铝饱和指数(A/CNK)为1.26~1.30,显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特征。花岗岩中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εHf(t)值分别在-10.6~-13.9和-1.16~-23.8之间,对应tDM2(Ma)分别在1926~2138Ma和1951~3387Ma之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地壳物质重熔。云岭花岗岩中Sn含量在4.3×10-6~14.2×10-6之间,花岗岩中岩浆黑云母Sn含量在5.8×10-6~9.6×10-6之间,蚀变花岗岩中的热液黑云母Sn含量为75.8×10-6~244.0×10-6<...  相似文献   
35.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地质科研范式正由过去的经验范式、理论范式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基础地质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反映了地质调查的精度和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创新、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点与源泉,决定了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竞争力。在以密集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即将来临之际,基础地质数据的数量、质量和更新时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水准的基础标准之一。大部分国家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实现了基础地质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和基础地质数据与图件的一体化表达,并面向社会需求研发出类别丰富的地质数据衍生产品。我国虽然建成了地质云平台,实现了一批数据库的汇聚和共享,但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了宏观尺度的地质认知水平;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与技术刚刚提上日程,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基础地质数据研发服务能力不足,限制了数据更新的外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依托地质云平台构建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体系的建议:一是建立“地质云节点一盘棋”的数据更新工作机制;二是构建全国统一的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体系;三是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和在线化”三位一体的数据更新技术体系;四是打造多方稳定协同的数据更新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36.
基于移动开发平台Android系统架构及SQLite数据库技术,利用天地图API,对天地图在线地理信息服务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旅游地图导航应用,给用户提供智能、便携的旅游地图导航服务,为人们的方便出行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7.
以苹果IOS系统为例,介绍了基于3G网络的掌上移动气象服务系统的系统构架及网络交互。系统采用C/S模式,客户端与服务端通过Hessian接口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交互功能,并通过流程控制实现用户鉴权及产品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以及灵活性,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8.
以钛酸四丁酯(TEOS)、去离子水为原料,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四氟硼酸咪唑盐([Bmim]BF4)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锐钛矿相TiO2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对产物的晶相、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为了评估光催化活性,并以甲基橙水溶液为研究对象,在紫外光照射下分析不同照射时间下光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去离子水和钛酸四丁酯的体积比为1.3∶1∶1.3时,反应所得到的TiO2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未添加离子液体的产品,这一结果可归因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39.
胡云锋  徐芝英  刘越  艳燕  王倩倩 《地理研究》2012,31(11):1961-1972
不同的空间尺度上推方法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信息歪曲等后果;但目前少有研究在较长的尺度序列上、对不同尺度上推方法所得成果开展精度分析。本研究首先提出尺度上推方法精度评价的三个准则,即:保持土地类型构成特征、保持土地面积精度、保持土地空间分布格局和斑块形态;继而使用格点中心值、最大面积斑块、最大聚合面积斑块等3种尺度上推方法,配合100 m~50 km土地利用数据开展尺度转化实验;最后基于上述评价准则和尺度上推实验所得的系列输出结果,分析了不同尺度上推方法的精度。研究表明:(1)格点中心值上推方法能更好地保留区域土地类型构成、土地面积精度等特征;(2)锡林郭勒盟地区土地研究的适宜尺度应小于10 km,最大不应超过30 km;(3)在尺度上推过程中,土地斑块的平均面积、形态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对尺度上推成果精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0.
Forster等依据与δ18O无关的TEX86值来推算古温度的方法,获得了中白垩世(阿尔布期—三冬期)的表层海水温度(SST)记录。中白垩世期间,南美Demerara海隆位于热带大西洋西部,从赛诺曼期SST逐步升高(达31℃—35℃),至赛诺曼期-土仑期界线附近,SST的最高值明显高过35℃;土仑期内出现两次变凉事件(降温约2℃—3℃),打断了中白垩世稳定变暖的趋势;康尼亚克期,SST逐步下降,至三冬期降到了最低值(约32℃—33℃)。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时期内,尽管中白垩世代表了典型的温室气候,但仍然很不稳定。驱动气候变化的因素是综合的,主要受地轴与地球赤道间的夹角变化、太阳辐射程度,及地球深部物质和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其他孤立的事件则很难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气候的变化影响着生物的演化,古气候是研究重大地质事件的重要参数,古生物为研究古气候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