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1.
气象条件对奥运测试赛机动车限行期间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8月17—20日北京市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交通措施期间空气质量的形成,从天气形势、气象要素、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不仅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减少对较好的空气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该期间气象条件也为空气污染指数的下降,及其在较低水平维持起到重要影响。好运北京测试赛机动车限行期间北京空气质量良好,是行驶机动车减少和较有利的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臭氧的ENSO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年际变化中的ENSO信号,并与同纬度无山区及赤道地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ElNino年(南方涛动指数为负),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偏大,在LaNina年(南方涛动指数为正),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偏小.同时讨论了与ENSO事件有关的大气环流物质输送.  相似文献   
13.
斯堪的纳维亚臭氧亏损和物质输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冬季在北极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存在一个明显的臭氧亏损区,亏损区的中心值达-50 DU.对臭氧亏损和地面温度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臭氧亏损和该地区地面温度和地面热通量关系极其密切,进一步分析物质的向上输送表明冬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臭氧亏损可能是由于地面加热引发的物质抬升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波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4年7月10(简称04710)北京出现了局地暴雨天气.这次暴雨的落区主要集中在城区,由于降雨时间短、雨量集中,给北京城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近十几年来罕见的一次北京城区暴雨.针对这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雷达、自动气象站、常规气象站资料等,结合天气学分析和重力波指数分析方法对暴雨的触发机制和落区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04710暴雨是一次中小尺度天气过程,其中由重力波所激发的小尺度波动对强降雨的产生及其时空分布起主导作用;重力波发生、发展条件与判据的分析显示,强垂直风切变使平均气流中的部分动能转化为扰动动能,促使重力波的产生与传播;重力波通过积雨云团时加快了积雨云的发展,加大了云内上升速度,使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进而触发强降水;天气学分析指出,中层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垂直风切变是触发重力波的主要原因;雷达回波图显示出强降雨的产生、发展及其分布形态与小尺度重力波的分布和传输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气象环境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模拟北京地区气象环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的气象环境很复杂,其主要特点是受昼夜循环的山谷风气流、城市热岛环流以及大尺度系统共同影响.(2)北京市区冬季地面风的日变化较小,主要是偏北气流,城市上游方向在市区的北边,而春夏季地面风的日变化比较明显,市区的进出口气流方向变化很大.(3)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在夏季较强,城市热岛环流明显,城市中心近地面气温比郊区近地面气温高5~6℃左右.(4)数值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北京地区流场的日变化,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斯堪的纳维亚上空的臭氧亏损与北大西洋海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TOMS臭氧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海温资料,分析研究了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臭氧亏损状况及其季节变化规律,指出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上空存在一个严重的臭氧亏损区。该臭氧亏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最强,夏季最弱。同时研究了北大西洋海温分布和季节变化,指出其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臭氧亏损有极好的负相关。因此,认为可以用北大西洋海温的季节变化来估计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气候尺度的臭氧亏损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北京325 m气象塔不同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5年;第二阶段:2004-2008年)风温梯度观测,北京地区气候站长期观测(1971-2008年,20站)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978-2008年),从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对比的角度,分析研究北京近地层大气风温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城市化进程已经导致该地区近地层大气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地面和近地层温度增加,热岛强度增强;地面风速和近地层低层风速明显减小;近地层低层(63 m以下)风向变得更为紊乱;近地层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加;近地层大气风温结构特征的变化表明:2004-2008年325m气象塔,在63 m以下基本反映的是城市冠层流场特征,即气象塔周边地区城市冠层厚度约为63 m.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大气环境影响多尺度评估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首先从城市规划着手,城市大气环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规划部门对不同尺度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定量评估的需求出发,在高分辨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规划大气环境影响多尺度数值模拟系统,提出了多尺度评估指标体系,构成了城市规划大气环境影响多尺度评估技术体系,并在城市规划编制(北京城市化发展)及奥林匹克公园两种规划方案优选工作中进行了应用.从而在城市规划实施之前对其进行不同尺度大气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估,为优化城市整体规划和局部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斯堪的纳维亚臭氧亏损和地面加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表明,冬季在北极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存在一个明显的臭氧亏损区,亏损区的中心值达-50DU.对臭氧亏损和地面加热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臭氧亏损和该地区地面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净辐射通量以及总的热通量关系极其密切,其相关系数均在-0.87以上.由此,我们认为冬季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臭氧亏损可能是由于地面加热引发的物质抬升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已建精细城市PBL模式,用拖曳力法考虑城市建筑物的影响,并以北京前三门地段板房为例,通过8个数值试验具体研究了建筑物对气象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三门地段板房的有无对风速、湍能和NOx浓度的影响较明显。有板房比没有板房时30m处水平总风速减少0.03~0.10m/s,湍能增大O.02~0.14m^2/s^2。板房对水平总风速的影响大于0.01m/s的范围为:迎风向和背风向约400~500m,侧风向约100~200m;垂直方向的影响高度约为150m。在30m高度附近影响最大。对湍流动能的影响范围与风速的类似。对NOx浓度的影响以地面为最大,其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和板房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以及板房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有关。总之,在高分辨的边界层模式中,用拖曳力法考虑城市建筑物的影响是可行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