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71.
沉积盆地内断裂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及其形成演化机制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以南海北部陆缘珠三坳陷为研究目标,在大量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区域伸展方向的转变规律,探讨了其对断裂体系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珠三坳陷断裂具有多走向、多级别、多性质的特点,依据断裂走向可以划分为NNE-NE、NWW-NW和近EW向3组,不同走向断裂发育特征、断裂性质及分布规律存在差异。新生代珠三坳陷区域伸展方向经历了顺时针旋转的演化,由古新-中始新世神狐-文昌组沉积期的NW-SE向,转变为晚始新-早中新世恩平-珠江组沉积期的近SN向,到中中新世韩江组沉积期至今的NNE-SSW向。新生代区域伸展方向的转变与先存断裂共同控制了珠三断裂体系的发育演化,整体上导致各演化阶段活动断裂特征存在差异。从具体断裂上看主要表现在:古新-始新世强烈活动的南断裂带南支西段在中晚期消亡;南断裂带北支不同分段的断裂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走向弯曲的琼海1号、南断裂带北支文昌B凹北段晚期发生局部构造反转。以上几方面现象共同反映了新生代区域伸展方向转变对珠三坳陷断裂体系发育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72.
水合物开采可能诱发海底滑坡或其他工程地质灾害。实现水合物商业化开采需要中长期稳定产气,长期荷载下储层的蠕变特性是地层稳定性评价的基础力学参数。利用南海水合物储层粉黏土为试验介质在压缩加载条件下的系列固结排水蠕变测量试验结果,对粉黏土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含水合物沉积物经历瞬时变形、固结变形和蠕变变形3个阶段;随着加载应力和水合物饱和度的提高,蠕变应变不断增加;修正的Singh-Mitchell蠕变模型可以较好预测不同应力水平和水合物饱和度下粉黏土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473.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常被用于判别沉积物物源,相同物源沉积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往往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然而,当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性判别仍然采用人眼目视判别,主观性较强且无法实现定量判别,因此需要一种统一的度量手段实现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的定量相似度计算,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聚类、分类等统计分析操作,充分挖掘稀土元素数据中的物源信息。本研究提出一种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性度量算法,该算法不受稀土元素绝对丰度的影响,能够有效甄别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之间形态上的差异。该算法的聚类结果显示,黄河和长江是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主要物质来源,黄河黏土粒级物质可以由沿岸流输运至黄海33°N处,长江黏土粒级物质被黄海暖流携带北上最远至黄海36°N附近,西朝鲜海洋锋面将朝鲜半岛河流的影响范围限制在了其东侧;东南黄海泥质区除了接收朝鲜半岛河流的供给外,其南部还接收了中国河流的细粒物质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