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74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广东2008年罕见“龙舟水”特点及成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8年5月下旬末至6月中旬,广东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时间长、范围大、强度强、灾害重的暴雨到大暴雨降水过程,并有4个明显降水期.诊断分析发现:过程是在亚洲中纬度两槽一弱脊,东槽明显的平均背景场产生的,副高较弱位置较东,南支槽活跃,每一强降水期与一次西风槽的影响相联系,高空急流和低层切变线的南压过程配合一次强降水的发生;低空急流的最大风速变化与暴雨的发生同步,降水的减弱期伴随低空急流的向上抬升;过程的水汽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而以前者为主,水汽的辐合主要发生在华南沿海;龙舟水期间存在两个明显的局地经向环流,低层的两股气流在20~25°N区辐合抬升为持续性强龙舟水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上升运动背景;4个主降水期有3个是在层结不稳定的条件下出现暴雨.  相似文献   
442.
“080825”上海大暴雨综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曹晓岗  张吉  王慧  陈永林 《气象》2009,35(4):51-58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以及非常规高密度观测资料、物理量场资料、云图资料以及PWV可降水汽资料等,对2008年8月25日上海地区的强对流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三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北部地区交汇有利于低涡的生成发展,为上海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为上海强对流暴雨天气提供了水汽、能量和触发条件.在大暴雨开始前12~24小时,水汽、能量和中低层大的正涡度有向长江下游汇合的趋势,在上海附近逐渐形成强的位势不稳定.上升运动集中在1个经度左右非常窄的地区,是产生特强降水原因之一.GPS/PWV探测可以及时了解大气水汽总量的变化,仅靠本地上空的水汽全部落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水汽辐合.对流云团合并,云核合并后强烈发展移动缓慢同样是产生特强降水原因之一,在对流云团的后侧,对应温度梯度最大,是降水最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443.
京津冀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史印山  谷永利  林艳 《气象》2009,35(6):63-69
选取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1961-2007年165个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47年来京津冀地区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高温天气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6、7月份,大于37℃的强高温天气和大于40℃的极端高温天气90%以上都出现在这一时段;(2)京津冀地区高温天气出现次数和同期降水量成反相关关系;干旱年份高温天气出现较多,降水偏多年份高温天气出现较少;(3)高温天气较多和较少年份北半球500hPa环流形势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同期,前期也有明显的反映,前期环流的明显差异为预测高温天气的出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4.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峰 《气象》2008,34(2):18-24
利用常规资料和WRF模拟结果分析了2007年4月17日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附近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于高低层系统有利配置、南海季风涌活跃和低空急流等低层系统加强使得华南地区具备充足水汽和不稳定条件的环境中.热力作用、地形和锋面的抬升作用促使冰雹和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生成和发展.数值模式输出的局地强降水和雷达强度回波等产品对保障航空安全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45.
不同生长阶段氧化亚铁硫杆菌的Cu2+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生长阶段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对Cu2+的吸附实验研究,发现对数期和稳定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Cu2+吸附容量存在一定差别,对数生长期比稳定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吸附量略高.同时,Cu2+的吸附量与溶液的pH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在吸附过程中,Cu2+与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表面存在的化学基团发生了质子交换反应.对数生长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和稳定期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细胞的表面化学非均质性较强.不同生长阶段细菌的吸附性能差异可能与细胞表面的化学结构存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46.
本文是渤海Bc—1孔沉积岩心的天然热释光地层研究,从其天然热释光强度的大小变化,可将240m长的岩心剖面划分成14个地层单位.与粒度、生物等方法所得的结果相比较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447.
求极化椭球体真Cole—Cole参数的联合谱激电反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崧  官善友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2):542-551
  相似文献   
448.
TheMarkVlietriversystemtransportsbedmaterialandpollutedsuspendedsedimentstotheVolkerakZoomlake,awaterenvironmentofhighlimnologicalvalue.Toprotecttheliving,workingandrecreationareasinthiscatchment,aproperintegratedwatermanagementisessential.Asystematiccontrolandsanitationofthepollutedsedimentsintheriverenvironmentwillhelptostopfurtherdegradationofthewaterecosystemquality.Therefore,atransboundarycollaborationbetweenBelgianandDutchauthoritiesissetuptostudyandsanitatethisinterregionalrivercatchment.Toimprove  相似文献   
449.
根据侧扫声纳换能器的波柬分布特点,论述侧扫声纳拖鱼离海底高度与扫描范围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计算公式;高频与中频侧扫声纳的波束分布特征不同,导致横向分辨率的差异。文中还介绍精确确定拖鱼位置的方法和根据阴影计算海底物体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0.
本文应用美国GOES卫星红外云图研究了美国1986和1987年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1986年出现了58个MCC,接近打破记录,1987年出现了44个.虽然这两年出现的MCC数量都超过了1985年以前7年的平均数,但它们的季节分布是不正常的.特别是,在晚春和初夏,即MCC平均季节分布的峰值期,却存在着一个无MCC的持续时段(约3周).通过对这两年"无MCC时段"和"MCC活跃时段"的平均大尺度地面和高空环境场的比较,研究了这一特殊情况.结果证明,低层强热力强迫以及对流层中、低环境场的恰到好处的配置对MCC的形成最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