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河南省桐柏县刘山岩铜锌多金属矿区开展深部及外围预查,对矿床进行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评价标志研究.矿床的异常元素组合主要为Cu、Zn、Pb、Ag、Ba、Mo、Cd;次为Mn、Bi、As、Ga、Ge、V、W;矿床实用元素轴向分带序列由上至下依次为Cu-Zn-As-Ga-Ag-Pb-Mo.同时,根据已知矿和非矿异常特征、元素组合及分带特征、元素比值特征等建立了矿床的找矿评价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2.
GNSS观测站环境变化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周围有树遮挡的GNSS观测站数据质量检测问题,该文利用TEQC软件分析多期观测资料每个观测时段的多路径效应MP1/MP2、数据有效率及周跳等指标的变化,结合站点实际照片及观测季节等分析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数据质量随周围树的遮挡情况不同而变化。遮挡增强时,数据质量变差;冬季树落叶后,MP1/MP2相应变小,数据有效率提高。而对位于周围植被受季节影响不大地区的测站,各项指标变化也不是很大。采用扼流圈天线可有效减少周跳。建(构)筑物的遮挡对卫星信号接收影响明显,数据有效率低,解算的速度场误差大。环境变差的观测站通过数据后处理,不能完全消除多路径效应和/或周跳的影响。以上结论可为GNSS选建站、观测、数据处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空气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因其具有较强的携屑能力、上返冲洗液不冲刷孔壁、钻进速度快等优势,是施工大口径钻孔和抢险救援孔的首选方案。但由于反循环潜孔锤技术还不够成熟,制造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因此开展了用正循环潜孔锤实现反循环钻进工艺方法的研究。研制了这种工艺配套的钻具,包括大口径双壁钻杆、双壁稳定器、阻风环、正反接头等。研制的钻具在山东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处理中得到了实践验证,完全能够达到预期目标,能够为大口径潜孔锤反循环钻进工艺推广提供硬件支撑。  相似文献   
124.
区域变质石墨矿是我国最重要的晶质石墨矿类型,其矿质来源于微体生物(藻类)。微体生物在元古代陆缘潮坪相和澙湖相中富集、埋藏,在缺氧环境下沥青化,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石墨。采用热力学方法对该类型石墨矿中石墨形成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根据热力学参数H、G、S确定有机碳转变成元素碳,进而结晶为石墨的反应的能量效应,并且根据碳相图和泥质变质岩成岩格子图推断矿床中石墨形成的温度和压力。  相似文献   
125.
浙江朱家尖岛东沙海滩沉积与地貌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质海滩是浙江沿海的稀缺资源,以朱家尖岛东沙海滩为例,开展海滩沉积与地貌演变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浙江岬湾型海滩发育的区域特性。通过2010—2012年4次地形重复测量对比和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东沙岸滩沉积地貌相带分布变化明显,沉积物自岸向海分别为砾石、中砂、细砂、粉砂、黏土质粉砂,海滩地貌呈现季节性调整,冬季为滩脊-沟槽地貌,夏季为平坦缓坡地貌,水下岸坡表现为冬淤夏冲。水动力(波浪、潮汐)、沉积物来源和人类活动是影响东沙海滩发育演变的主要因素。崩破波方式和较大的潮差,使东沙海滩呈现为无沙坝发育的消散性状态。丰富的长江入海悬浮泥沙来源,导致东沙海滩粗颗粒砂质沉积物分布范围变小,砂泥分界线向岸靠近。采砂、海塘修筑等人为活动减少和阻断了沿岸粗颗粒沉积物来源,造成海滩侵蚀明显。  相似文献   
126.
127.
本文系统报道长阳地区陡山沱组底部硅质结核中发现的疑源类微体化石,并在陡山沱组二段中首次发现 Hocosphaeridium scaberfacium.研究发现,长阳古城剖面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底界之上13.9-22.6 m处产丰富的疑源类化石,目前己发现大型具刺疑源类化石9属11种(含1个未定种),包括:Distosph...  相似文献   
128.
为加强对围填海开发的管理,提高围填海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基于遥感影像、统计资料与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数据,文章对1990—2015年以来河北省围填海规模发展状况、产业开发特征以及围填海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河北省累计围填海总面积达6.21万hm2,以港口、工业和城镇建设围填海为主,围填区实体项目所涉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制造业。围填海未利用面积占比达53.14%,其中计划用于制造业的围填海未利用面积较大。2015年河北省围填区域生产总值达296.23亿元,对全省GDP的贡献率达0.99%,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低于邻近省、市。分析认为,河北省围填海未利用率高、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因素包括腹地支撑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形势低迷及港口竞争优势不足等。当前河北省应重点从区域协同发展、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强围填海开发管理,不断优化围填海开发格局,带动沿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9.
冀津海岸带是国内港口和围填海工程集中分布区之一,高强度开发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中科院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在原有分类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养殖盐田用地、待利用地、滨海滩涂、浅海海域等4类利用类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因素。结果表明:(1)近40 a内土地利用总体动态度可达0.48%,土地利用强度不断上升,土地类型的主要转移方向为建设用地、养殖盐田用地及待利用地;(2)土地利用变化的峰值时段为2000-2010年,变化区域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在距离海岸带3~8 km范围内,即黄骅、滨海新区、曹妃甸围填海区域及乐亭沿海陆域。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地形、中心城市、GDP、人口、港口等因素是对土地利用强度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且人口及港口建设的驱动效应有所增强。土地财政依赖、过度超前规划是待利用地激增的主要政策性驱动因素,近10 a来的基本农田和滨海湿地保护政策降低了耕地和滩涂的缩减量。当前,冀津沿海地区应进一步提高待利用地使用效率,加强土地利用高强度变化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  相似文献   
130.
水库环保疏浚及板框脱水工程中余水水质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水库、河流污染后实施底泥环保疏浚工程的实例很多,但如何处理疏浚余水以及处理尾水排放应该执行什么样的控制标准,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溧阳市沙河水库环保疏浚以及配套的泥浆板框压滤脱水工程为例,研究了余水发生后的水质以及在各处理环节中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一规律探讨了疏浚尾水的排放标准.结果 表明疏浚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