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1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于2017—2018年3月、5月、8月、10月在乳山海水增养殖海域进行了水文、气象、化学、浮游植物等要素的综合调查,文章分析了该海域初级生产力和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2017—2018年调查区域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波动范围为9.2~3 504.0mg/(m2·d)(以碳计),各年度均为8月最高,3月比5月、10月略高,5月和10月相当。3—5月乳山湾东汊和乳山东与文登交界处要高于其他区域,8月近岸外海整体较高,从近岸区到远岸初级生产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10月的初级生产力普遍偏低。2018年3月和8月初级生产力与温度、pH值、无机氮、N/P值和盐度等相关环境因素有一定的显著相关关系,而在5月和10月相关关系则都不显著。此次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出陆源输入、季节变化等生境改变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2.
本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道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HE染色、米利根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其组织学结构及神经定位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初步探讨了仿刺参肠道的神经分布。HE染色结果表明,仿刺参肠壁由外向内分别为: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内部结缔组织层和肠腔上皮层;和后肠相比,其中肠内壁常形成高而窄,且方向单一的褶皱,在结构上扩大了吸收面积,与其主要起消化吸收作用这一功能一致。米利根染色表明肠壁的纵向肌肉、肠腔上皮层和体腔上皮层均有神经成分存在,棘皮动物神经特异性抗体1E11的定位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其免疫活性广泛而强烈,阳性位点集中于体腔上皮层、肌肉层和内部结缔组织层,且在肌肉层中表达最强,推测其可能参与肠道的再生过程及长期夏眠萎缩后的肠道快速修复过程。本研究为仿刺参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仿刺参特殊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神经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3.
204.
地层速度模型精度对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结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常规的速度建模方法是根据声波测井资料建立初始层状速度模型,根据拾取的射孔信号初至通过反演进行速度模型优化,结果受射孔信号信噪比及初至拾取误差的影响较大,不适用于地面微地震监测.为了提高地面微地震速度模型的精度,提出了将多道射孔信号的叠加能量作为目标函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地面微地震速度模型优化方法,并通过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无法拾取初至或初至拾取不准对速度模型优化结果的影响,有效实现了速度模型的优化,明显提高了地面微地震监测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05.
辽阳石洞沟DSQ型水管倾斜仪NS分量自2017年2月19日开始出现N倾短期加速、EW分量自2017年3月27日后出现E倾短期加速、NE分量在2017年4月5日后出现E倾短期加速异常变化。从仪器观测稳定性、降雨资料和周边干扰调查等方面对资料异常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排除人为干扰、降雨干扰、山洞附近环境干扰、仪器主机、数据采集器和放大器等问题,认定NS向为2017年2月19日更换N端防雷设备造成短期加速影响,而EW向和NE向为前兆异常,但由于仪器脚底螺丝生锈较为严重,导致该仪器的异常信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6.
短时强降水的多尺度分析及临近预警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郝莹  姚叶青  郑媛媛  鲁俊 《气象》2012,38(8):903-912
利用安徽省1995—2010年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了不同强度的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典型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背景场特征,建立了短时强降水的三种概念模型,总结出有利于其发生的大尺度影响系统。通过分析物理量得知,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大气水汽充沛、湿层深厚,厚的暖云层保证了云粒子在降水系统的下沉气流里较少的被蒸发,而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高的KI指数值有利于高降水效率的产生。短时强降水的雷达反射率因子有"低质心结构"和"高质心结构"两种结构特征。而径向速度场上的中小尺度风速切变、辐合、气旋式辐合则是强降水回波在某地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强降水发生前半小时边界层急流显著增强,也是短时强降水临近预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7.
杨士超  张博  曹凤娟  王亮  邵媛媛 《地震》2019,39(3):158-165
利用辽宁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 计算了2012年盖州青石岭震群和2014年盖州西海域震群的谱振幅相关系数, 结果显示, 盖州青石岭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为0.72~0.90, 2016年之后稳定在0.75, 相关系数略低, 震源机制解一致性较低; 盖州西海域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为0.85~0.99, 2015年之后随着震群活动的减弱谱振幅相关系数稳定在0.85, 相关系数较高, 震源机制解一致性较高。 结合盖州地区视应力水平分析认为, 盖州地区谱振幅相关系数的变化与该地区应力水平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8.
近几年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矿山资源过度开发情况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制约了石家庄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全面了解石家庄市区存在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掌握这类问题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危害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评价,进而提出防范和治理各类生态地质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合理建议,为管理部门提供地质基础依据。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客观的反应了石家庄的生态地质环境实际情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9.
洞庭湖区南荻下游产业造纸行业于2019年整体退出,使得大量南荻无法被刈割利用而滞留于湖区腐解.为评估未刈割南荻残体腐解对洞庭湖水环境影响,本研究探究了沉积物湖水模拟体系内不同生物量南荻腐解过程水质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90 d腐解过程中,不同南荻生物量下(0~2 g/L)腐解体系上覆水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水质指标浓度均呈现"急速上升快速下降缓慢恢复"趋势,其中,COD和TP浓度均在腐解第5天时急速上升至最高值.腐解体系内南荻生物量对水质影响显著,相同腐解时间下,随着南荻投加量增加,上覆水溶解氧(DO)浓度越低,NH3-N、TN、TP、COD水质指标浓度越高.当南荻投加量为2 g/L时,上覆水COD、NH3-N、TN和TP水质指标浓度可分别高达46.00、4.11、6.84和1.14 mg/L,分别是空白组的2.60、1.58、1.42和8.14倍.当腐解时间为90 d时,南荻投加量为0~1 g/L条件下,腐解系统上覆水水质基本恢复至未腐解时水平;当南荻投加量增加至2 g/L,上覆水NH3-N、TN和TP浓度仍分别为未腐解时的0.59、0.35和2倍,DO仅为初始浓度的16.6%.总体上,南荻腐解可造成短期内营养盐及有机组分浓度显著上升,且其腐解对水质的影响程度随着其生物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以上结果可为造纸业退出后洞庭湖南荻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0.
秦岭—大别造山带西起青藏高原东北缘,东至郯庐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本文收集陕、豫、皖、赣、湘、鄂、渝等区域地震台网的16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连续两年地震背景噪声数据,用双台站互相关算法获得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提取相速度频散曲线,并根据面波层析成像反演得到秦岭—大别及邻区周期8~35 s范围内相速度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大别地块在14 s相速度分布图中呈现低速异常,与8 s相速度分布图中的高速异常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大别HP/UHP(high pressure/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影响仅存在于上地壳.25 s相速度图中,大致以太行一武陵重力梯度带为界,东部以高速异常为主,西部以低速异常为主,反映了地壳东薄西厚的结构特征.14~35 s相速度分布图显示郯庐断裂带南段东西两侧的显著差异,佐证了郯庐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行平移运动时,其南段可能切入壳幔边界.同时,郯庐断裂带南段可能存在一个热物质上涌的通道,熔融的热物质通过该通道上升,混入大别地区的中下地壳,造成了红安一大别造山带的差异隆升.南秦岭与四川盆地东北部表现为低速异常,是否与青藏高原物质东流或者南秦岭的拆沉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