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对2002年3月18~22日北京出现的强沙尘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沙尘天气影响下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特别是颗粒物污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是受新疆地区东移的强冷空气和蒙古地区低压的共同影响所致,沙尘天气来临前后,许多气象要素(如风速、能见度、温度、湿度等)发生急剧变化;在沙尘影响下,北京地区的颗粒物浓度迅速上升,在短时间内达到重度污染,随着沙尘天气的结束,能见度转好,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382.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4~2001年北京地区(20个气象站)逐月沙尘资料,重点对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沙尘日数的年际变化规律、沙尘日数的月变化进行分析;分析了近3年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天气特点及成因;对近48年的沙尘天气出现日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小波分析,浮尘天气有12~14年超长周期和2~4年短周期,扬沙天气有8-12年超长周期。  相似文献   
383.
小麦穗蚜发生发展与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菏泽地区19年麦蚜发生程度的调查和两年定点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小麦穗期蚜虫发生程度与冬季的气温和降水有密切关系。进而确定穗蚜发生发展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指标。  相似文献   
384.
文章介绍预报服务产品数据生成子系统的开发运行环境、输入数据内容、预报服务产品数据输出内容及格式、系统包括的主要预报服务产品以及系统结构、系统流程、系统处理功能、各种预报服务产品的配置说明等内容。  相似文献   
385.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对环青海湖地区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90年代后出现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始终呈减少趋势,且线性变率达-7.28mm/10a;各季及年蒸发量呈增大趋势,其中年、夏季蒸发量的线性变率分别为11.7、9.39mm/a。各季及年气温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暖现象;降水虽然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加和减少,但增加出现在80年代,而减少则出现在90年代;同样,蒸发也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大和减小现象,只是减少出现在80年代,而增大而出现在90年代。这种气候趋势和突变现象的发生,加剧了环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蔓延,致使草地退化、河流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86.
海安地震台在地磁观测项目迁建过程中,对地磁观测墩体材料,尝试采用钢化玻璃替代弱磁性石材,取得良好效果,相关工作对今后地磁台站建设改造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87.
王敬霞  雷磊  于青春 《中国岩溶》2015,34(2):101-108
文章系统收集并分析了我国各盆地地层、大地构造、油田地质、水文地质数据,研究了我国各盆地碳酸盐岩地层空间分布和孔隙度特性,做出了《全国盆地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分级图》、《全国盆地碳酸盐岩厚度分级图》、《全国盆地碳酸盐岩孔隙度分级图》、《全国盆地碳酸盐岩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分级图》。逐一对全国各沉积盆地内800~5 000 m深度区间各地质时代形成的碳酸盐岩储层的CO2储存能力进行了计算。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制做出全国盆地E级碳酸盐岩储层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结果表,绘制出《全国盆地碳酸盐岩储层CO2储存适应性评价图》。对全国盆地CO2储存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剔除了不适宜CO2地质储存的沉积盆地,选出适宜的沉积盆地以供下一阶段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388.
歧口凹陷西南缘是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尤其是沙一段下部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的层段.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沙一段下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和泥晶云岩,其中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的物性最好,泥晶灰岩和泥晶云岩物性较差.优质储层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储层的类型和规模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为预测有利储集相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9.
郑银河  夏露  于青春 《岩土力学》2013,34(Z1):197-203
经典块体理论在进行块体可移动性分析和稳定性计算时是分步独立进行的,默认不可移动块体是稳定的,对不可移动块体不再进行稳定性分析。实际工程中,某些阻碍岩石块体运动的“岩桥”可能发生破坏,使得不可移动块体发生滑动。当块体的规模比较大时,在重力作用下破坏局部岩桥的可能性会增高。文中提出一种考虑岩桥破坏的块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不再默认不可移动块体绝对稳定,计算块体稳定系数时,将阻碍块体移动的岩桥的抗剪切力纳入到块体的抗滑力中。该方法首先找出块体所有可能的滑动面和裂隙交线,识别块体沿每一个方向运动时需要破坏的岩桥,基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计算出块体沿每个方向运动时的稳定系数,然后,选取最小的稳定系数作为块体的实际稳定系数,最小稳定系数对应的方向即为块体最有可能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390.
为了研究岩体节理参数(节理间距和节理倾角)对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盘形滚刀破岩效果的影响,对实际条件进行简化,在改进的试验装置上进行压头作用下相似材料的变形、破坏试验。采集整个加载过程中压头的侵入深度和荷载数据,并采用相机实时拍摄,获得试件表面破坏的发展过程以及最终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当节理倾角一定时,随着节理间距增大,达到跃进点的贯入荷载值增加,侵入功以及主裂纹扩展能量也都呈增大趋势,当 =0°、90°时,抗侵入系数基本一致,当 = 30°、60°时,抗侵入系数逐渐增大。当节理间距一定时,随着 角度的增加,跃进点荷载、抗侵入系数、侵入功以及主裂纹扩展能量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 =30°时,各值都为最小值。根据试件破坏后形态分析发现,节理的空间特征对裂纹扩展模式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破坏区域的形成也有明显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