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西宁是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冬春季节尤为严重,特别是当春季受到强沙尘暴影响时,会产生5级以上的严重空气污染。这除了当地污染源过量排放和外来沙尘输送外,当地大气扩散条件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利用西宁市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的各种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降水pH值资料,计算分析了西宁地区月、季、年各种逆稳层日数和混合层厚度,结果表明,西宁地区月逆温平均日数和月平均混合厚度基本呈反位向。冬半年各种逆温出现的总日数一般在15~24d之间,而夏半年在7~12d之间,前后二者相差一半。月平均混合厚度夏半年高,而冬半年低;季节变化是冬季平均混合厚度最低,春、夏季较高,秋季平均混合厚度介于春季和冬季之间,年最低和最高混合层厚度的平均年变差为145m。月逆温平均日数多(少)、月逆温厚度平均偏高(低),而月平均混合厚度偏低(高)。pH值月、季平均值与月、季平均混合厚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混合层厚度高(低),湍流运动强(弱),空气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交换时间短(长)、扩散能力强(弱),pH值大(小)。  相似文献   
392.
介绍了江苏省地震监测中心研制的DUF—I型电磁波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393.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指的是一个大区域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极小值出现时间(简称低点时间),明显地与另一个大区域的低点时间不同,而每个大区域内部低点时间又基本一致,两个区域之间有明显的突变分界线(简称低点位移线),并且两个区域之间的低点时间相差在两小时以上.根据80次5.8级以上地震统计表明.85%以上地震发震时间在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41天的前后4天;在仅考虑预报占用时间时,该法对6.6以上地震的R值达0.60.  相似文献   
394.
长江源区径流年内分配时程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根据长江源区1956-2000年河流月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长江源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在1960年前后与1988年前后径流年内分配较为相近,1970—1976年与1993年以后径流年内分配较为相近.沱沱河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高于直门达站.  相似文献   
395.
利用青藏高原东部牧区26个气象站30年的大~暴雪过程资料,以雪灾形成的主导因子—持续积雪日数的长度作为灾情评估的等级标准,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冬半年持续积雪日数倚大~暴雪过程的累积降水量、过程平均气温、过程最大积雪深度和过程最低气温降幅4个因子的回归方程。经F检验,所有方程的回归效果达到十分显著或显著的水平,从而建立了大~暴雪过程雪灾灾情实时预评估方法。通过1996~1999年的试用,表明这种预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和业务化的潜力,可作为雪灾情报服务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96.
郑银河  夏露  于青春 《岩土力学》2013,34(Z1):197-203
经典块体理论在进行块体可移动性分析和稳定性计算时是分步独立进行的,默认不可移动块体是稳定的,对不可移动块体不再进行稳定性分析。实际工程中,某些阻碍岩石块体运动的“岩桥”可能发生破坏,使得不可移动块体发生滑动。当块体的规模比较大时,在重力作用下破坏局部岩桥的可能性会增高。文中提出一种考虑岩桥破坏的块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不再默认不可移动块体绝对稳定,计算块体稳定系数时,将阻碍块体移动的岩桥的抗剪切力纳入到块体的抗滑力中。该方法首先找出块体所有可能的滑动面和裂隙交线,识别块体沿每一个方向运动时需要破坏的岩桥,基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计算出块体沿每个方向运动时的稳定系数,然后,选取最小的稳定系数作为块体的实际稳定系数,最小稳定系数对应的方向即为块体最有可能的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397.
歧口凹陷西南缘是岩性油气藏发育区,尤其是沙一段下部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的层段.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沙一段下部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泥晶灰岩和泥晶云岩,其中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的物性最好,泥晶灰岩和泥晶云岩物性较差.优质储层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储层的类型和规模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为预测有利储集相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8.
海安地震台在地磁观测项目迁建过程中,对地磁观测墩体材料,尝试采用钢化玻璃替代弱磁性石材,取得良好效果,相关工作对今后地磁台站建设改造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99.
王敬霞  雷磊  于青春 《中国岩溶》2015,34(2):101-108
文章系统收集并分析了我国各盆地地层、大地构造、油田地质、水文地质数据,研究了我国各盆地碳酸盐岩地层空间分布和孔隙度特性,做出了《全国盆地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分级图》、《全国盆地碳酸盐岩厚度分级图》、《全国盆地碳酸盐岩孔隙度分级图》、《全国盆地碳酸盐岩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分级图》。逐一对全国各沉积盆地内800~5 000 m深度区间各地质时代形成的碳酸盐岩储层的CO2储存能力进行了计算。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制做出全国盆地E级碳酸盐岩储层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结果表,绘制出《全国盆地碳酸盐岩储层CO2储存适应性评价图》。对全国盆地CO2储存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剔除了不适宜CO2地质储存的沉积盆地,选出适宜的沉积盆地以供下一阶段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00.
为克服针对一次或几次天气过程研究城市化对边界层结构及降水影响的局限性,尝试研究北京城市化对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及降水的月平均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2006年8月份的主要天气过程,分析了气象站观测的10 m高度风速、2 m高度气温、2 m高度比湿和24 h降水的月平均分布特征,然后利用WRF/Noah/UCM模拟系统,进行了该月30个个例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及检验分析,并通过多组不同城市化情景的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了城市化对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及降水的月平均影响.研究表明:本文所用对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月平均的方法可以较合理地模拟出城市化对大气边界层结构及降水的影响,并再现观测到的各站风频差异.8月份,北京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高度白天约为800 m,近地面气温升高1℃以上;夜间约为200 m,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达到最大(1.4℃以上).白天,城市化使城市及下风向的一些区域风速略有减小;夜间,城市及周边区域200 m以下风速明显减小,且在100 m左右高度处风速减小最明显,减小达0.8 m/s以上.城市化白天使700 m以下比湿减小,近地面处减小达1.2g/kg以上,夜间使近地面空气比湿略有减小.城市化对城市区域平均降水量的影响随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初步模拟分析表明, 北京城市化已使上风向区域以及城区三环以内降水量减少,海淀和昌平降水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