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青海河湟谷地气候及干旱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利用1961—2002青海河湟谷地11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等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区气候要素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干旱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河湟谷地各季节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比60年代偏高了0.4~0.8℃,冬季增温最显著。年平均降水量90年代比60年代偏少17.2 mm。地表蒸发量80~90年代比60~70年增多。90年代青海河湟谷地秋季和春季降水量减少,使得秋季和春季干旱发生的频次增加,导致河谷地区的径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72.
青藏铁路沿线1373年以来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青藏铁路沿线(格尔木\_拉萨段)近600 a的历史气候代用资料,统计了各资料的年代序列,并用相关、功率谱、谐波、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地面温度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初为偏冷阶段,20世纪后期为偏暖阶段,升温从18世纪中期开始,一直维持到20世纪末。该地区年平均地面温度和气温16世纪、19~20世纪相对偏暖,而15世纪、17~18世纪偏冷,20世纪的增温程度超过了19世纪的水平。自然波动周期为4~5个。  相似文献   
73.
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通过对1961年以来黄河上游地区气候变化的分析,发现黄河源区进入80年代中后期以后,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非常明显,特别是1998年的年平均气温竟达到-2.1℃,是40年来年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进入90年代,春季和夏季温度急剧回升.黄河上游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及秋季降水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其年际间的波动趋于缓和;冬季(12~2月)和春季(3~5月)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夏季(6~8月)降水量变化趋势却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同时,分析了38年黄河上游径流量及其与流域降水、气温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干旱气候对黄河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地区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减少趋势进入90年代后尤为明显.这一变化趋势与黄河上游地区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有着一致性,说明汛期降水量的减少是黄河上游流量减少的最直接的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74.
从沙埝油田地质条件和地面条件的复杂性出发,在该油田产能建设中针对性地应用了石油勘探开发综合技术。重点介绍了三维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储层横向预测技术、油藏工程研究技术的应用及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经济效益的情况。说明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技术是油田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5.
利用1959~1997年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流量资料,用EOF、REOF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降水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并对黄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估算。分析得出:龙羊峡年入库流量的丰枯主要与黄河上游地区的年降水量有关,春季流量的丰枯主要与上一年秋季的流量、春季的降水量有关,夏、秋季流量的丰枯主要与同期的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76.
青海湖区降水序列及其变化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青海湖区1958-2005年8个降水观测点月资料, 整理出5条(A~E)年、季降水序列, 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突变特征. 结果表明: 5条序列年、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大多数年代比较一致, 并且E序列代表青海湖区降水量比较可靠. 多数序列表现出20世纪60年代春季多雨, 70年代秋季多雨, 80年代春夏秋季多雨, 90年代冬春夏季多雨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60-70年代少雨、 80年代多雨和90年代少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比较明显, 多数序列年度和冬、夏季降水量增多的趋势与新疆、河西中西部、柴达木盆地相同. 春季降水量在8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气候突变, 年度和其它季节没有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7.
随着科技的发展 ,传统的地图制图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形成了地图制图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这些变化涉及制图数据来源、制图生产过程、地图表现形式乃至地图功能诸多方面。文章根据作者实践谈谈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78.
周兵  陆晨  李青春 《气象》1991,17(1):39-42
本文从夜间强降水天气分析着手,采用天气形势、单站指标等消空方法,应用线性分析的统计学理论,建立了北京城区7、8月份夜间强降水预报方程。分析发现,本地潜在不稳定条件σ_L~*和水汽条件是很好的消空指标,且与预报因子间存在着差异。历史拟合率或回报率与实际预报的检验表明,预报方程总的预报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9.
80.
目前对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铀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明显争议.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RD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该矿床后生蚀变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该矿床不同类型砂岩中矿物蚀变作用类型有: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粘土化、碳酸盐化和铀矿化,其中黄铁矿化包括胶状黄铁矿化、草莓状黄铁矿化和粒状黄铁矿化,粘土化主要包括水云母化、高岭石化和伊利石化,碳酸盐化包括方解石化、铁白云石化和菱铁矿化.红色砂岩和黄色砂岩以赤铁矿化、褐铁矿化、水云母化、高岭石化、伊利石化和方解石化为主,但黄色砂岩中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及水云母化程度略低;灰色不含矿砂岩以微弱赤铁矿化、黄铁矿化、高岭石化、伊利石化、铁白云石化和菱铁矿化为主;灰色含矿砂岩中以黄铁矿化、高岭石化、伊利石化、铁白云石化、铀矿化和菱铁矿化为主;原生灰色砂岩以黄铁矿化和菱铁矿化为主.钱家店铀矿床演化历史和矿物之间的穿插关系分析显示,成岩期矿物蚀变以菱铁矿为代表,形成于中性-弱碱性环境;成矿早期矿物蚀变以赤铁矿、针铁矿、黄铁矿、水云母和高岭石等为代表,形成于酸性环境;成矿晚期矿物蚀变以伊利石和铁白云石为代表,形成于弱碱-碱性环境;成矿期后矿物蚀变以方解石为代表,形成于碱-强碱性环境.因此,钱家店铀矿床经历了成岩期中性-弱碱性环境→成矿早期酸性环境→成矿晚期弱碱-碱性环境→成矿期后碱-强碱性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