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区域气候模式中径流计算方案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由曼宁方程推导而来的动力波方程来改进陆面模式BATS中的径流计算方案,并将改进径流方案后的BA偈模式应用到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中。利用1998年6—8月T106资料做边界场,对改进后的区域气候模式在中国东部地区进行检验。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案在夏季6—8月内模拟的径流值达到80—500mm左右,较原方案模拟的径流量(30—80mm)更加接近径流实况(50—500mm),体现了径流的大尺度平流效应。取单站(武汉)的模拟结果与原模式进行比较,发现模拟场的平均气温与实况场的误差较原模式减小了0.66℃,几次明显的降水过程也有很好的模拟。文中还分析了气温、降水、土壤含水量、蒸发等量的模拟情况。  相似文献   
32.
子波变换在全球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14,他引:48  
用墨西哥帽子波变换分析南,北半球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突变点,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在不同时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冷结构和突变点,南、北半球气候变化有较大差异。说明子波变换方法是气候变化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3.
定点观测气候序列的均一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气候资料产生非均一性的原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气候资料均一性研究的方法以及一些国家利用这些研究方法对本国或区域气候序列均一性问题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气象观测站观测站址、仪器变化等因素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我国气象资料均一性检验的一些结论,讨论了与气象资料均一性研究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4.
我国旬降水年变化特征的区域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全国多年平均旬降水资料,通过旋转EOF分解,将全国各地旬降水的年变化特征划分为6大类别,在地理分布上归属为8个区域,各区域的降水除了夏季多,冬季少的共同特征外,还有其地域性特点。各区域特征时段降水量间的显著统计相关有一定的中期天气预报意义。各区域特征时段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近44a来有不同的趋势变化,部分区域可用特征时段的降水变化特征表示年降水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5.
36.
基于DEM的山区气温空间模拟方法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气温作为一种农业资源是由太阳辐射到达大气形成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地地表的地形特征密不可分(特别在山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作为一种地表形态的描述方式,在利用空间信息进行各种专题分析研究和规划决策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研究提出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支撑,在常规统计模型(CSM)的基础上,利用地形的坡度、坡向因子进行山区气温空间小尺工模拟的修正模型--地形调节统计模型(TASM),并在环青海湖地区进行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形调节统计模型优于常规的统计模型,从而为山区任一地域单元气温空间分布的快速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对山区气温资源的专题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由于青海湖地区的草地蝗虫对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敏感性 ,因此气候的空间分异明显地决定了蝗虫的空间分布。根据该区蝗虫优势种的生命史及关键时期相应地选取 5种气候指标 ,即蝗虫发生当年 1月的负地温的积温、5月下旬的积温、6月下旬的积温、5 - 7月的湿润指数以及上年 8月的湿润指数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的支持下 ,建立了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发生信息的GIS样点数据库及 5种气候指标的空间分布式数据库 ,并分别进行蝗虫发生与这 5种气候指标的空间叠置分析 ,以提取草地蝗虫发生信息的各气候指标数据库。T -检验表明 ,此 5种气候指标对蝗虫空间分布的影响均极为显著。最后 ,以这些气候指标为自变量 ,建立了用于该区草地蝗虫发生预测的气候学模型。  相似文献   
38.
简要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 a来在气候与气候变化方向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气候学科在辐射气候、山地气候、应用气候、气候诊断与预测、统计气候、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及其未来预估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9.
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6,他引:26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其上空500hPa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重建得到青藏高原19502000年连续、可靠的台站地面月平均气温序列。利用重建后的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年及各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进行区域划分,分析了近50年青藏高原全年及各季节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年、春、夏、秋季与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区域分别可以划分为4个区、2个区、4个区、5个区和4个区。青藏高原近50年气温总体上升,但同时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大部分区域的平均气温变化和高原总体升温相似,春季和冬季升温明显,特别是春季和冬季的Ⅰ区。夏、秋季升温趋势不明显,夏季Ⅰ区与秋季Ⅲ区还表现出较小的降温趋势,降温幅度分别为-0.26℃和-0.11℃。  相似文献   
40.
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事件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事件(EHTE)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增暖将使EHTE发生的概率增大。当夏季逐日平均最高气温在现有的基础上升高3.0℃后,EHTE发生的概率将由现在的0.13增加到0.2~0.3,即夏季出现级端最高气温≥35℃的天数将由现在的12d左右增加到20~3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