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被认为是城市洪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区域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洪水演变的影响不尽相同,科学识别城市洪水演变的关键驱动要素、量化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对城市流域洪水演变的影响是城市洪水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高度城市化的北京市温榆河流域为例,以季节降雨量、气温、流域前期湿度、不透水面积比及流域内地下水埋深作为潜在驱动要素,对温榆河夏季不同概率的洪水建立GAMLSS模型,分析探讨城市流域洪水演变的主要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温榆河流域夏季不同概率的洪水在研究期均呈现出非一致性特性;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扩张和降水是温榆河流域夏季洪水变化的主要驱动要素,不同等级洪水的变化具有不同的驱动机制,高于概率70%的小洪水的变化主要受到流域下垫面变化的影响,而小于概率45%的低频洪水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高原各主要块体精确的内外耦合作用记录成为取得突破的关键。西秦岭地处高原东北向生长的关键节点部位,夷平面保留完好,具典型性,是研究区域内外力耦合作用的良好载体。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地貌因子提取法和目视解译法,对该区进行定量解译分析发现,山顶面与主夷平面分别残留于高山顶部和普遍分布在西秦岭山脉主体部分,夷平面东北向倾斜暗示高原在该区抬升幅度由内部向边缘逐渐减小。梳理和分析该区有关低温热年代学和构造变形证据,获得该区新生代以来造山期次主要发生在66~47 Ma、38~22 Ma、≤13 Ma,期间的47~38 Ma和22~13 Ma相对平静期为准平原过程。初步推断现存的山顶面在始新世中期(约47 Ma)开始夷平,主夷平面的发育始于中新世早期(约22 Ma),约13 Ma准平原形成。青藏运动导致这两级地貌面隆升到现代高度,最终奠定现代地貌格局。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黄金口背斜三叠系深部杂卤石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东北早中三叠纪具备成盐成钾条件,黄金口背斜地区发现深部富钾卤水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但是尚无对深层杂卤石的系统研究。近年,四川省启动了新一轮的找钾工作,并在黄金口背斜地区施工了钾盐探井,文章依托钻孔编录及测井资料,对该孔含盐系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系统采集了3500 m以深的杂卤石、石盐、硬石膏等蒸发岩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该孔杂卤石主要赋存于嘉陵江组五段二亚段与雷口坡组一段一亚段含盐地层中,可细分为4个成盐旋回,共发现杂卤石矿层8层,累计厚度33.5 m。该孔杂卤石主要呈薄层状产于硬石膏中,部分呈斑点状、团块状、薄层状产于石盐中,镜下呈半自形-他形粒状、板状、柱状结构,结合粉晶X衍射及扫描电镜观察,初步认为该孔杂卤石为原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宣汉黄金口一带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该区钾、锂资源的赋矿层位之一,也是该区重要的天然气储层.黄金口一带雷口坡组底界多以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特征来划分,而不是以区域上广泛分布的"绿豆岩"作为其底界划分的标志.笔者在该区的1口钾盐探井中发现绿豆岩,其厚度2~3 cm,镜下鉴定其为富钾长石玻屑凝灰岩.XR...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呼伦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于2019年3、5—10月对呼伦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及湖水水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120种浮游植物,隶属于7门72属.从浮游植物群落季节组成差异上来看,春季绿藻门种类数最多,其次是硅藻门、蓝藻门;夏秋季绿藻门种类数最多,蓝藻门次之;冬季硅藻门种类数最多,绿藻门次之.呼伦湖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蓝藻门的卷曲长孢藻(Anabaena circinalis)和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种类数在春季最多,秋冬季最少.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春季(123.52×104 cells/L)和冬季(16.41×104 cells/L)较夏季(280.80×104 cells/L)和秋季(380.63×104 cells/L)低,春冬季绿藻门细胞密度最高,夏秋季蓝藻门细胞密度最高.就浮游植物生物量而言,夏季(0.38 mg/L)最大,其次是秋季(0.26 mg/L)和春季(0.24 mg/L),冬季(0.13 mg/L)最小.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表明呼伦湖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叶绿素a、pH和营养盐浓度是影响呼伦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高镁低锂老卤溶液提纯碳酸锂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卤水提锂日益受到重视。深地资源勘查开发专项中的锂能源金属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在川东北宣汉地区布置了3 227 m深钻孔(ZK001),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深部是否存在富锂卤水。随钻流体(常用钻探循环泥浆气体)分析是常规井口流体实时监测的主要手段,但因Li化学性质活泼,气体组分难以全面反映Li的富集浓度,故本次对钻孔流体(包含深部卤水、随钻流体、钻孔洗井水)及钻孔周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分析,首次获得了川东北黄金口ZK001钻孔流体组分特征,初步归纳了钻孔流体中Li及其他主要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川东北黄金口各类型水样品Li质量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深部卤水、钻孔洗井水、随钻流体、地下水、地表水;比较ZK001钻孔随钻流体组分随深度变化特征,发现0~500 m深度随钻流体Li质量浓度相对较高,Mg/Li值较低,且流体Li质量浓度异常与深度成正比,Mg/Li值与深度成反比;ZK001钻孔3 000 m深度处采集的黄色卤水Na、K、Rb、Sr等有用组分达到卤水工业品位,Li质量浓度(10 556μg·L~(-1))接近边界品位(24 599μg·L~(-1))的一半,Mg/Li值为33.92。上述钻孔流体特征将为下一步钻探工程布置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黑龙江省频繁出现雨雪天气,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本次过程发生在大气环流异常的背景下:极涡面积大、强度强;欧亚中高纬地区呈两脊一槽:蒙古气旋较为活跃.低空急流输送水汽和低层上升运动是增强降雪强度的有利条件,这一分析结果对预报暴雪天气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我国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热量资源又是限制黑龙江省粮食生产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因此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热量资源变化对黑龙江省未来的粮食生产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了SRES B2情景下2021-2050年黑龙江省15℃界限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未来黑龙江省15℃界限温度特征表现为初日提前约5-15 d,终日延后5-15 d,间隔日数增加约10-30 d;≥15℃积温显著增加,农业种植区均增加500-800℃·d,积温带表现出大幅北移、东扩,并出现了新的积温带;1 600℃·d以上积温带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基本覆盖农业种植区,1 200·℃d以下的积温带面积收缩最显著,并在农业种植区完全消失;未来黑龙江省作物旺盛生长阶段显著延长,及种植界限北移、东扩,将进一步扩大未来黑龙江省水稻和玉米的产量的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19.
洪冉  张琴  庞博 《浙江气象》2013,(4):38-39,43
根据枇杷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塘栖历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塘栖枇杷生长期气温、降水量、日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趋利避害、科学发展枇杷生产的建议,并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0.
覆盖区活动断裂探测往往需要选择合理的物探方法以确定断裂位置,高密度电法具有数据采集效率高、探测精度高等优点,已在覆盖区活动断裂探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利用高密度电法在长白山玄武岩覆盖区进行断裂探测,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了NE向鸭绿江断裂带抚松段西支断裂在松江河镇北东侧第二松花江畔的展布形态,同时,利用钻探对断裂探测结果加以验证。视电阻率剖面表明完整基岩主要呈现出高阻值,断裂破碎带由于含水丰富则呈现为低视电阻率异常值。而断层内较为破碎,且富含水,故在视电阻率剖面上呈现明显低阻异常,这些结果能够与钻孔揭露地层实物资料较好对应。钻孔的断层样品14C测年结果显示,西支断裂在松江河镇兴隆林场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