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5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宁市引种金花茶的气候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雪萍 《广西气象》1998,19(3):35-37
依据的种金花茶的生态特性及引种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南宁市的气候条件退出,南宁市适宜种植金花茶的结论。  相似文献   
42.
利用广西双季稻区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和1986-2016年水稻物候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研究广西早稻生育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探明气候变暖对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西早稻关键生育期发生高温热害平均频率为35.4%,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桂南稻区的左右江河谷以及桂东南梧州市。(2)高温热害变化趋势各有差异,桂南稻区早稻高温热害总次数、总天数、强度均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而桂中、桂北稻区高温热害总次数、总天数呈微弱减少的趋势或者基本不变,强度则均呈微弱增加的趋势。(3)广西早稻关键生育期发生高温热害平均总天数为124.9d,平均总次数为28次,平均强度为4.5d/次。三个稻区高温热害总次数、总天数和强度桂南桂中桂北。(4)桂南、桂中和桂北稻区的年代产量波动变化大,尤其是桂南、桂中稻区进入21世纪以后产量波动更明显。大多数稻区高温热害多的年份,其早稻产量就低。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合理调整早稻播期及品种属性搭配、稳产高产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移动互联背景下推进气象媒体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气象媒体融合主要目的是实现服务的精和准。这就要求气象媒体首先实现业务在线化,在业务上实现"需求感知——服务匹配——反馈优化"的数据在线化的业务闭环。其次要大胆创新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服务自动化、智能化。第三,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专业气象服务相融合,将公共气象服务作为专业气象服务的延伸。为此,有必要进行移动互联背景下推进气象媒体融合研究,以期为实现精准气象服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4.
以隆林、乐业、靖西和右江区气象站为百色市代表站,基于各站1981~2016年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总云量等气象资料,运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和度假气候指数等4个评价指数,对百色市气候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综合THI、WEI、BCMI和HCI等4个指数的气候舒适性评估,隆林、乐业、靖西3地最为适宜旅游度假的月份为4~10月,右江区最为适宜旅游度假的月份3~4月和10~11月。研究结果可为百色市旅游综合开发和发展特色旅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根据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实际业务需求,依据卫星资料量化处理和自动站中尺度变压场分离方法等基本原理,设计卫星与自动站资料分析处理系统功能和结构,以"软件工程"原理实现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组织及管理,为此类软件系统开发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46.
利用1949~2010年广西88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资料和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广西热带气旋的数量、路径及其影响广西暴雨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广西大范围暴雨物理量环境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广西热带气旋个数有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存在着明显的2a、4a和10a周期振荡信号,年日最多暴雨站数有增多的趋势。热带气旋影响下沿海地区发生暴雨的可能性最大,桂北山区最小。热带气旋从沿海地区登陆进入广西,造成广西各站发生暴雨概率最高,其次为从梧州、玉林进入广西的路径,最少的为热带气旋在北部湾西行进入越南。热带气旋的中低层环流中心一般为强降水区域,中心滞留时间越长降雨量越大,极大风速始终位于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大范围暴雨区域位于急流的左侧。在热带气旋影响日最多暴雨站数发生时中低层风速及高度场在近30年的变化特征:广西的东北面存在一个呈西北-东南向的风速增高带,西南面为风速减弱带;西北面为高度场减弱区,黄海一带为一个显著增强区。  相似文献   
47.
华南地区1961-2014年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慧  廖雪萍  陆虹  陈思蓉 《地理学报》2016,71(1):129-141
根据华南地区110个气象站1961-2014年5-8月逐月降水资料,计算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经与降水量和灾情比对,LDFAI能反映出华南夏季的旱涝急转特征.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趋势系数计算,线性倾向计算,T检验,M-K检测等方法,对华南地区夏季LDFA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从整体上看,华南区域平均的LDFAI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其强度呈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存在2个偏强时期和1个偏弱时期.② 从区域变化特征上可以分为5个主要空间区域,通过对各空间区域代表站的资料进行分析,1区(粤北和桂东北)和2区(粤西和桂东南)夏季LDFAI呈下降趋势,且1区下降趋势显著并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下降的突变;3区(粤东)和5区(海南岛)LDFAI呈显著上升趋势,且3区在1980年发生了显著上升的突变;4区(桂西)LDFAI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③ 从年代际特征看,1区和2区LDFAI随年代下降,相应5-6月降水随年代增多.3区和4区LDFAI在1990s和2000s为较大值,该时段7-8月降水明显偏多.5区LDFAI随年代上升,相应7-8月降水随年代增多.  相似文献   
48.
综述生态气象灾害定义、类型和特点,分析广西4种主要生态气象灾害的气候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气象灾害现状与危害。气象因子是生态气象灾害产生、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强降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是导致广西生态气象灾害的主要气象因素。近年来,广西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气象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入侵仍在持续。  相似文献   
49.
就卫星遥感监测火情工作中存在的缺陷,结合农情气候特点,提供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此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为淮山新品种经济合理栽培和反季节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利用遮光处理和悬空栽培等试验方法,对"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等淮山品种开展了气象条件影响研究,找出光照、温度、水分与淮山某些生理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淮山块茎原基的形成、伸长、膨大存在光温敏感性;光照对淮山块茎生长点生长有抑制作用;"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3个品种耐旱性强,且均耐寒,能抵抗6℃低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