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你明亮的眼睛永远闪烁在我的记忆中……”——摘自陵园—苏军女护士的碑文  相似文献   
22.
毛乌素沙地蒸散量的遥感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表蒸散量的准确估算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本文以毛乌 素沙地腹地---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应用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平流- 干旱模型, 结合1km 分辨率 的NOAA/AVHRR、MODIS 反照率资料和气象资料, 对乌审旗1981~2003 年的地表蒸散量进行了 估算, 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乌审旗多年平均年蒸散量为252mm, 变化在 200~310mm 之间, 从西北向东南递增; 多年平均年蒸散量的相对变率在10%~24%之间, 从西北 向东南递减; 逐年蒸散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都是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递增。(2) 以2002 年为 例, 按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划分, 蒸散量最大的是水体, 耕地次之, 再次是草地和林地, 沙地 最小。(3) 蒸散量年际变化大, 最大年份在300mm 以上, 最小年份在200mm 左右; 从年内变化看, 蒸散量呈“单峰”正态分布, 一年内蒸散量主要集中在6~9 月份。(4) 通过误差分析可以看出, 乌审 旗蒸散量的模型估算值比实际测量值偏低, 大约低9%左右。  相似文献   
23.
本文结合北京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及信息化项目建设,对地下管线外业普查、数据建库、三维建模及应用等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发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提高了地下管线普查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24.
采用2002年-2012年首都圈台网事件目录和2008年12月-2011年11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布设的微震台网记录的地震事件目录,分别运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和Geiger定位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对北京西北地区的活动地震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西北地区分布两条NW向地震断裂带和两条NE向地震断裂带及两个地震密集分布区,地震活动密集分布区均位于NE向地震断裂带与NW向地震断裂带相交处及地处山区平原过渡区,可能是东北旺断裂与南口-山前断裂活动的反映。该地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范围主要为5~30 km,主要分布在上地壳和中地壳。  相似文献   
25.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8级地震,地震对青川县造成了巨大破坏,同时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本文以碾子村五社崩塌灾害点为研究评价对象,在工程地质条件、危岩体分布特征、变形破坏模式的研究基础之上,计算了研究区典型危岩体的稳定性及破坏概率。在野外滚石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专业软件模拟了失稳块石的运动轨迹,得到了落石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跳高及动能,并进一步确定了崩塌的影响范围。在野外调查和收集当地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对崩塌的易损性及风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根据灾害特点及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6.
将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GB-InSAR)和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hotography, UAV)的综合遥感方案应用于崩塌体应急监测。引入迭代最近点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首先实现TLS点云和UAV影像离散点云配准;然后,利用几何映射方法实现GB-InSAR二维形变图与TLS点云三维匹配;针对崩塌体应急缺少人工目标辅助校正几何映射偏差的问题,综合目视解译以及峰值相关性分析提取各数据间的同名特征点,根据同名特征点计算空间坐标变换参数,建立变换方程来完成误匹配纠正。利用所提的匹配方法处理模拟数据及某滑坡崩塌残余体实际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实测匹配精度达像素级,满足应急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27.
基于闪烁仪观测低丘山地人工混交林通量印痕与源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Meijninger提出的适用于大孔径闪烁仪(LAS)法的印痕模型,利用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华北低丘山地30年生栓皮栎-侧柏-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生长季2009年5~9月通量等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该森林生态系统的通量印痕及源区分布.结果表明:①以90%通量贡献区面积为测算对象,不同风向条件下,在大气不稳定时,东南风向时源区面积最小,为1.1547 km2,西南风下最大,为1.5237 km2;在大气层结稳定时,西北风向时源区最小,为1.7271 km2,西南风向时最大,为3.5289 km2.并且在大气不稳定时的源区面积均小于稳定条件下的面积.其中,大气层结稳定时面积最小的西北风向时的源区面积比不稳定时面积最大的西南风向时的源区面积还要大11.8%.②以90%通量贡献区面积为测算对象,晴天条件下,由于湍流交换的逐渐加强,上午源区面积由8:00的1.1483 km2减小到11:00的0.4518 km2.中午之后,湍流交换逐渐减弱,大气趋向稳定层结,源区面积由14:00的0.4779 km2增加到17:00的0.7137 km2.通量源区面积的日变化趋势与大气稳定状况和湍流交换变化趋势大致一致.③以80%通量贡献区面积为测算对象,受大气状况、风向及下垫面性状的影响,各月通量源区各不相同.2009年5~9月期间,各月源区面积分别为1.834、1.680、2.043、1.671、1.380 km2.  相似文献   
28.
在干热岩水力压裂中,低温水接触高温地热储层诱发热冲击会加速储层裂隙萌生与扩展,强化干热岩储层的压裂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热冲击效应的起裂压力预测公式,该模型将热应力作用和力学参数劣化作用耦合到起裂压力的计算中.建立了考虑热冲击效应的热-水-力-损伤耦合模型,开展Morris全局灵敏度分析,研究了不同岩石初始温度、弹性模量、均质性指数、初始渗透率对水压裂隙扩展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压裂隙的起裂是热冲击导致的抗拉强度劣化、冷收缩产生的热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三者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岩石初始温度的升高,热应力和抗拉强度劣化的贡献越大,表明热冲击效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得更加强烈.弹性模量、泊松比、热膨胀系数和表面换热系数的增加会降低起裂压力.表面换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是干热岩水力压裂过程中起裂压力的灵敏参数,并且与其他参数的相互作用较强.在EGS项目选址时,选择初始温度较高、弹性模量较大、初始渗透率较大和均质性指数较小的干热岩储层,有利于构建更复杂的裂隙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