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By using a nine-layer global spectral model involving fuller parameterization of physical processes, with a rhomboidal truncation at wavenumber 15,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in terms of two numerical schemes, one with long-term mean coverage of Arctic ice (Exp.1), the other without the ice (Exp.2).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ctic region is a heat source in Exp.2 relative to the case in Exp.1.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ar heat source simulated, there still exist stationary wavetrains that produce WA-EUP and weak PNA patterns in Northern winter. That either the Arctic or the tropical heat source can cause identical climatic effect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anomaly of the Arctic ice cover will directly induce a south-propagating wavetrain, and bring about the redistribution of the tropical heat source / sink. The redistribution is responsible for new wavetrains that will exert impact on the global clim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ear out further that the polar region in Exp.2 as a heat source, can  相似文献   
213.
基于VB6的GPS数据实时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GPS测量数据的实时处理,更好地为各种自动化形变监测服务,必须首先解决GPS测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问题。基于此,在研究VB6.0中MSCOMM控件属性及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串口通信程序,成功实现了GPS接收机与微机间的实时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214.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样品经王水溶解后,加入KMnO4溶液氧化,草酸除去过量KMnO4后的体系,直接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Bi。方法使Au、Pd、As、Sb、Se、Te等元素的允许量大为提高,减少了不同测定体系中共存元素对Bi测定的干扰。方法的检出限(6s)为0.042μg/g,精密度(RSD,n=12)为1.88%~5.57%。经国家一级地质标准物质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  相似文献   
215.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16.
GPS坐标转换中高程异常误差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勤  王利 《测绘通报》2001,(6):12-14
针对GPS坐标转换中利用公共点求转换参数,推导了由含有较大误差的高程异常值获得的大地高误差对坐标转换参数的影响,以及由此对转换坐标的影响的有关公式。并利用这些公式分别计算研究了在我国不同区域高程异常误差对坐标转换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17.
地壳垂直运动的均衡理论及其分析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勤  范一中 《测绘学报》2001,30(3):233-237
介绍了地壳垂直运动均衡理论并根据全球通量均衡假说建立了壳垂直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具有第二边值条件的Laplace方程),在球面近似下运用该模型拟了渤海湾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形变场并编制了等值线图,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8.
基于整周模糊度概率特性的有效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陈永奇 《测绘科学》2003,28(2):16-19
准确确定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是快速高精度GPS定位的关键,已有的检验GPS整周模糊度有效性的方法几乎均是基于其为非随机常量建立的,因而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在研究整周模糊度概率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LABMBAD算法的整周模糊度概率分布函数的检验方法。实际演算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统计概念明确。  相似文献   
219.
纳米物质测量的液态捕集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刘应汉  孔牧  孙忠军  张华  张勤 《物探与化探》2003,27(6):455-457,464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已知矿区井下进行了纯水和不同浓度的盐酸、硝酸和王水等液态捕集剂的捕集吸附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液态捕集剂中元素含量随浓度变化的规律.在已知隐伏矿区,选用3%硝酸、3%王水为捕集剂的纳米物质测量试验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20.
赵南  张勤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2,60(3):318-325
文中从理论上论述了气候系统的基本态—季节循环的非线性不稳定特征 ,研究了年际气候变率特别是ENSO与季节循环间非线性相互作用 ,并通过Oxford海 气耦合模式数值实验具体展示了上述理论分析。理论与数值实验表明 ,海 气耦合系统可经过年周期态失稳→新周期产生→与季节循环锁相→混沌这一系列分岔过程产生类似ENSO的无规则运动。这一规律为正确认识ENSO的动力机制及客观确定简化海 气耦合模式中的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