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赵春雷  赵成刚  张卫华  蔡国庆 《岩土力学》2014,35(11):3056-3064
为了真实地描述饱和密砂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变形行为,需要引入考虑剪胀阶段组构变化的宏观参量。在已有的基于状态参量的本构模型基础上,引入反映组构变化的剪胀内变量,简称组构-剪胀内变量z。以相变线PTL作为参考线,采用基于相变的状态参量判断砂土在初始时刻和任意时刻体积变形的变化趋势,并通过z对剪胀比d的影响,考虑反向加载过程中塑性变形的累积,建立了一个针对饱和密砂的循环加载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根据试验现象将已有模型中的塑性剪切模量区分为首次加载模量与再加载模量,能较好地模拟排水情况下砂土循环加载的胀-缩变化过程。最后,针对密砂的三轴排水情况,利用文中模型进行预测,并把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总体反映砂土循环加载的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22.
地震资料预测压力方法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介绍和评价了地震资料预测压力的各种方法,认为目前提高地震资料预测压力精度的根本方法是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和获得有针对目标区块的经验公式;同时详细分析了获取压力预测速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能的陷阱;提出利用声波时差等测井资料和实测压力资料获得单井压力模型,并应用单井压力模型指导速度拾取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本排除各种非压力因素造成的速度异常.  相似文献   
23.
介绍一种能直接从网页获取地震目录的应用软件,实现对任意地震信息网站上的任意地震目录自动下载。该软件向HTTP服务器发送请求获取服务器传回包含数据的网页源文件,最后提取源文件的目录信息,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核心功能主要是实现原来人工操作搜索地震目录,并对接收来的文件进行分析,分离其中的数据部分,以达到自动下载和整理地震目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今年4月以来,二六四大队恒力公司连续两个月月产值达120万元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一倍,实现翻番,创下恒力公司创建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25.
长江三峡工程库首区胡家坪M_S4.1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系统收集有关资料并对地震现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2008年11月22日发生在秭归县归州镇香溪村胡家坪 M_S4.1级地震及其发生的地质-水文地质与地震活动背景条件,介绍了地震灾害. 并进一步讨论了相关的地震前兆异常、地震成因等科学问题,认为该地震是在水库水体荷载与库水下渗的共同作用下沿仙女山断裂发生的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 并认为震前有一定的前兆异常,这个地震的发生除了水库蓄水作用之外,可能还与汶川地震对该区应力场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6.
基于VB/MATLAB的前兆资料小波分析程序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研究近年来国内前兆资料小波处理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基于VB/MATLAB的地震前兆资料处理软件,可在VB应用程序里直接调用MATLAB小波、去噪等函数,使分析处理更方便、快捷,同时以实例说明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7.
九江-瑞昌5.7级地震定点潮汐形变的异常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形态法、矢量图和潮汐分析方法,利用EIS2000软件,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距震中200km范围内的黄梅、麻城地震台2003~2005年的倾斜、应变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上述台站的倾斜、应变资料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  相似文献   
28.
贵州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碳酸盐岩帽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贵州新元古代陡山沱期不同相区碳酸盐岩帽的岩石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不同相区具有不同的同位素和岩石组合。铜仁地区当时处于浅海,其“碳酸盐岩帽”下部相的薄层白云岩,变形构造发育,δ^13C表现出高的负异常可达-12.48‰,而到上部相的厚层白云岩,δ^13C明显向正异常反向迁移,但还是处于-3.0‰~-1.0‰之间;当时为次深海的台江五河地区δ^13C明显偏负,在碳酸盐岩下部相底部为-8.278‰~-6.651‰;清镇地区当时为泻湖,其中陡山沱组底部碳酸盐δ^13C值为-3.718‰~-0.209‰,从下向上表现出Ca逐渐增加。可以看出,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导致其同位素数值有差异,但还是表现出全球都有分布的冰期后负异常的特点。岩石特征的研究发现虽然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岩石特征,但在3个地区均发现冰川沉积与碳酸盐岩沉积之间具有过渡特点的沉积特征,说明二者间并非是突变关系。由此对“雪球地球”假说提出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9.
采用固定台站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2017-06-16巴东MS4.3地震序列16个ML1.8以上地震的视应力、拐角频率及震源破裂半径等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地震视应力值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序列视应力值与震级正相关,地震震源谱的高频成分不丰富,拐角频率和视应力值均远小于非水库区的构造地震,震源区地下结构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