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01.
在节理岩体工程的数值计算及稳定性评价中,变形特征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原位试验受到各种条件无法进行时,经验确定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本文在大量收集目前国内外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的节理岩体变形模量经验确定方法,即尺寸效应折减与节理特征折减的二次折减法,并应用3个坝址与水电站的节理岩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验证,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2.
我国自然资源长期分头管理,调查监测工作分头组织,导致调查监测在对象、范围、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和交叉,调查结果存在相互矛盾等问题,不利于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本文基于3S技术,采用遥感监测技术手段获取周期监测数据源,利用移动GIS与GNSS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外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并及时调整数据库,通过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监测调查,表明建设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调查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三调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3.
跳端口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信息隐藏技术,在网络隐蔽通信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首先分析了跳端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利用Windows Sockets技术和VC++编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会话的跳端口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跳端口技术使数据报文扩散到网络背景数据噪声中,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黑客针对特定端口的攻击,同时系统的抗DOS攻击能力较定端口系统有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4.
利用ICTP新推出的高分辨率第三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进行了有、无地形高度两个数值试验.通过分析两个试验模拟的环流场和降水场等的差异特征来研究东亚地区地形影响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夏季高层流场差异场的特点是以高原为中心成反气旋/气旋性环流形势,这种结构特征对西风急流的季节性北进南退起主导作用.位势高度差异场呈北高南低的分布形势,大致以30 °N为分界线,冬季/夏季呈"北弱南强","陆地低海洋高"/"北强南弱"、"陆地高海洋低"的分布特征,这种配置对西风急流越过高原后强度的增强减弱关系密切.此外,地形对大气的辐射加热作用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性振荡也说明地形不仅能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来直接影响高低层的环流系统,也可能通过调节海陆热力差异来间接影响季风环流.  相似文献   
105.
将分数维分析方法应用于江苏海洋和内陆的局地温度、气压的气候要素时间演变的对比与分析?通过对盒维数法的变通改进,计算和对比江苏内陆和江苏北部海区近20a年平均及月平均温压气候要素时间序列的分数维,定量化地指示要素系统及演变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设计计算了分数维双向累积频率分布,从分数维频率分布图中提取系统年代际尺度的主要气候特征。依据频率分布的偏态结构,客观选择典型年份,并以流场为例分析系统年代际的典型平均空间背景场结构,得到在这两个年代中,前10a北方大陆气团较强,流场动力性较强,而后9a南方热带气团向北移动,流场动力性减弱。总之分数维参数定量化方法能够较确切地描述最近20a江苏局地海陆气候要素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6.
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强对流天气监测是其预报的基础.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建设了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对象包括积云、地面高温、雷暴、地闪、冰雹、龙卷、大风、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雷暴反射率因子、对流风暴(基于雷达资料)、深对流云及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基于静止卫星红外1通道资料)等不同时段的分布.发展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强对流信息提取和统计技术、直角坐标交叉相关雷达回波追踪(Cartesian 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CTREC)技术、雷暴识别追踪分析和临近预报(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TITAN)技术、深对流云识别技术、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和追踪技术,以及闪电密度监测技术等.强对流天气监测系统自动定时运行,其输出数据与MICAPS业务平台完全兼容.该监测系统在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8-2009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水平和垂直气候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热量源汇的整层积分为正值,即高原上空大气为热源,但在高原上空大气高层存在局部为冷源的分布.与周边地区相比较,高原对其上空大气的加热作用在三月份最为显著.春季3、4、5月青藏高原区域大气的加热存在一个自西向东逐渐扩展的过程.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为大气热源年变化较大的区域,且高原东部和西部大气热源表现出反位相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8.
张志刚  孙雪峰 《地下水》1995,17(4):155-160
本文针对我国北方井灌区普遍存在地下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以供水总费用最低为目标,研究建立了区域地下水、水面水联合利用的非线性规划管理模型。并将该模型在商丘管理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对当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引黄工程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首先阐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的特点,以"深圳盐田港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数据整理为例,从数据工程的角度阐述系统数据的整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0.
基于遥感图像分析的极区海冰漂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水体中石油污染含量的时空间分布是数字地球领域水体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利用遥感技术提取水中石油含量也是数字地球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2009-2013年进行的六次石油类污水野外配比实验数据,结合2013年6月-2014年4月晴天获取的中国辽宁盘锦辽河油田Landsat 8/OLI遥感数据,在对配比实验测定值、Landsat 8/OLI传感器模拟值和Landsat 8/OLI传感器过境值等三类遥感反射比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波段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含油水样与无油水样在绿色、红色和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反射比存在明显的差异,由此提出了水体石油污染归一化遥感反射比指数NDPRI (Normalized Difference Petroleum Remote Sensing Reflectance Index),该指数可用来判断水体是否存在油污染,进一步建立利用NDPRI来反演水中石油含量遥感模式.结果表明:(1)含油水样和无油水样在蓝色波段的归一化遥感反射比差别不大;(2)含油水样在绿色和红色波段的归一化遥感反射比明显低于无油水样;(3)无油水样在近红外波段的归一化遥感反射比呈现下降趋势,而含油水样的归一化遥感反射比随着石油类浓度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抬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4)含油水样,其NDPRI小于0.45,此阈值作为是否有油污染的判断值.最后,利用2014年4-8月污水厂获取的现场实测数据对模式进行验证,相对误差为13.5%,表明所建立的模式具有良好的石油含量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