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小麦产量与底墒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巩义市1968-2000年7月-10月上旬的降水资料和近35年的小麦产量资料,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得出墒水对小麦产量作用显著的结论,并提出充分利用底墒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52.
张志红  李红艳  陈家煜  雷墉 《岩土力学》2016,37(9):2467-2476
渗透特性是表征黏性土层防渗能力及防污性能的关键控制因素,黏土衬垫渗透系数的正确选择对保证垫层的防污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柔性壁渗透仪,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混合重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侵蚀饱和黏性土的渗透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将可溶性铜、铬离子混合与铜、锰离子混合溶液作为渗液,黏性土渗透性均随着掺入离子浓度比例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且相同试验条件下,铜、铬离子混合溶液作为渗液测得的黏土渗透系数值大于铜、锰离子混合溶液作为渗液测得的渗透系数值。混合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削弱了黏土垫层作为工程防污屏障服役的能力,并对黏土层的水力传导性起到了劣化作用。试验土样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渗液特性的改变影响了土样内部的微观结构,随着渗液混合离子质量比的增大,土样中出现了凝聚体且有效输运孔隙通道增大,与宏观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相吻合。研究结果能够为有效评估黏土防污屏障的防渗隔污能力及研究堆场渗液在黏土垫层中的运移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冻土可钻性理论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冲击载荷下的弹性波理论对冻土可钻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分析了影响冻土可钻性的主要因素 ,即温度、波速、冲击韧性和凿碎比功 ,进行了冻结粘土在 7个不同温度下的可钻性试验 ,结果表明利用凿碎比功来确定冻土的可钻性 ,数据稳定 ,和钻眼相关性好 ,能较好的反映冻土可钻性。试验得出的结论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江西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雷达回波参数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西省2007-2008年人工增雨作业记录和南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选取了621个人工增雨作业样本,运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获得江西省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的低层反射率、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等参数指标,并建立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判别方程。  相似文献   
55.
一次降水过程云液态水和降水演变特征的综合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红  周毓荃 《气象》2010,36(3):83-89
利用IP/WVP-3000地基微波辐射计、多普勒雷达结合卫星及地面雨量计等多种遥感观测资料,对2007年6月30日北京地区的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的云液态水和降水的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分析表明:降水开始前,辐射计液态水含量有明显增加,地面降水的产生滞后于液态水含量增加一段时间,利用这种现象,可用于提前预测云系正处于降水产生的发展阶段,应用于人工增雨作业。在相同时间对同一位置进行探测的雷达和辐射计资料显示,雷达回波垂直分布趋势与辐射计液态水的垂直分布趋势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此外空中液态水分布,特别是低层液态水的分布,与地面降雨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新疆三工河流域山地、平原区气候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分析三工河流域近40a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0年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平均温度以0.27℃/10a趋势上升,和全疆变化一致,低于北疆地区;流域山区增温趋势较慢,平均每10年以0.14℃的趋势增温,但冬季增温显著,暖冬趋势明显。(2)三工河流域平原区1987-2000年比1961—1986年平均降水量偏多35%;三工河流域山区,20世纪80年代降水增加较显著,90年代降水量减少到70年代水平。(3)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和山区气温、降水,同一气象要素呈现正相关;三工河流域平原区温度与降水没有明显相关性:山区温度与降水表现出负相关性。(4)三工河流域山区温度和降水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没有达到突变水平,工河流域平原区降水,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在1984年发生了由低向高的突变,温度在1995年发生了由低向高的突变。近36a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干旱指数下降趋势显著,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在1983年发生了由高向低的突变;山区干旱指数下降较慢。  相似文献   
57.
伊犁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的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乌孙山北坡、科古琴山南坡为例,分析伊犁山地南北坡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0-50 cm范围内,高寒草甸、草甸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寒草甸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下降幅度最大;②伊犁山地土壤腐殖化程度高,氮矿化能力强。大部分海拔的土壤碳氮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河谷南坡碳氮比降低速率要大于河谷北坡。③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以及土壤含水率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与pH值表现出较好的负相关性,特别是20-50 cm处。植被类型分布和人类活动影响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8.
冬小麦冬前正积温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方法,即均值生成函数、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对郑州冬小麦冬前正积温变化趋势进行预测。1989-1998年历史年代回代结果平均绝对误差28.6℃,平均相对误差3.9%;1999、2000年预报与实测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59.
自 2 0 0 1年 6月 1日起 ,一级辐射站推广使用了“FSC - 1型辐射数据采集处理仪” ,仪器运行情况良好 ,但如果要处理特殊情况 ,必须避开数据采集更新时刻。例如 :强降水时要保护辐射表 ,先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传感器加盖”框 ,框内显示“∨” ,再把 5只辐射表加盖 ,屏幕显示 5个值为零。当雨小时辐射表去盖开始正常采集 ,再点击计算机屏幕上的“传感器加盖”框 ,框内“∨”消失 ,一分钟后 5只辐射表 (总表、散表、直表、反表、净表 )显示正常值。若在数据采集更新时刻的前 3秒钟内进行上述操作 ,会因时间不够而造成数据丢失或记录不正常…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利用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单站寒潮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