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黎平  张扬  丁晗 《大气科学》2021,45(5):1099-1113
在Ka波段云雷达上升级改造建成的Ka/Ku(Ka和Ku波段波长分别为8.9 mm和2.2 cm)双波段云雷达2019年用于华南云降水垂直结构观测,以改进云内动力和微物理参数探测能力。为了利用该双波段云雷达研究华南降水微物理和动力结构,本文提出了基于双波段云雷达回波强度谱密度(SZ)数据和最优估计技术的云内空气垂直运动速度(Vair)、雨滴谱(DSD)、含水量(LWC)、雨强(R)的反演方法(DWSZ),雨区衰减的订正方法。利用2019年在广东龙门观测的一次降水过程数据,对比分析了云雷达反演的微物理参数与雨滴谱直接观测量,并检验了云雷达反演的低层空气垂直运动速度,利用反演结果分析了一次混合云过程的Vair与这些微物理参数的垂直结构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Ka/Ku双波段云雷达合理反演了微降水微物理和动力参数及其垂直分布,经过衰减订正的Ka和Ku波段回波强度偏差明显减小。该双波段云雷达数据可以用于分析0~30 dBZ回波强度的云降水垂直结构。本次过程为混合云降水,对流单体前部存在明显的上升气流,后部存在下沉气流;从平均垂直结构来看:Vair和粒子平均直径(Dm)在2 km高度层到达最大,粒子数密度(Nw)、LWC和R在2 km以下明显增强,粒子直径却减小,水汽凝结过程、雨滴碰并云滴是本次过程的主要机制。这一工作验证了Ka和Ku波段组合的双波段云雷达的可行性,为Ka/Ku波段云雷达技术的推广,单波段云雷达反演算法进一步改进,云降水精细结构分析等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CINRAD-SA双偏振雷达资料在降水估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超  胡志群  胡胜  张扬  李珊珊 《气象》2019,45(1):113-125
对基于水平反射率ZH和差分传播相移率K_(DP)的降水估测综合法R(C)进行了改进,并对广州S波段双偏振雷达2016年2次飑线和2次台风降水过程的Φ_(DP)使用小波分析进行滤波处理,在此基础上使用变距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K_(DP)的值。分别使用R(C)和R(Z_H)法对2次飑线和2次台风降水过程进行降水估算,将估算结果和雨量计小时雨量进行了对比,并将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对于飑线类型降水,R(C)法对5 mm·h~(-1)以上的降水估测精度要好于R(Z_H)法,且降水率越大,R(C)法优势越明显,当降水率≥20 mm·h~(-1)时,两次过程R(C)法比R(Z_H)法的平均相对误差(RE)降低了17. 2%,平均绝对误差(AE)减少了1.89 mm,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减少了1.66 mm;(2)对于台风类型降水,R(C)法对5 mm·h~(-1)以上的降水估测精度也好于R(Z_H)法,当降水率≥20 mm·h~(-1)时,两次过程R(C)法比R(Z_H)法的平均RE降低了33. 19%,平均AE减少了3. 95 mm,平均RMSE减少了4.05 mm;(3)对于飑线和台风两种类型降水R(C)法都明显改善了降水率较大时的R(Z_H)法低估问题,但R(C)法在降水率10 mm·h~(-1)时也存在低估,可能是由雨滴谱资料观测误差导致拟合的系数偏小或雷达硬件造成的观测偏差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科学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学科以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为核心,通过研制生态系统观测和模拟分析的技术和方法,探索解决区域性/大尺度生态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监测生态系统变化,认知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推动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地理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态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管理模式,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生态建设、应对全球变化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中国华北平原农业区、南方红壤丘陵林业区、青藏高原农牧区以及黄土高原区等典型区域开展生态系统管理技术与模式的集成与创新研究,着力解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大生态学问题,推动区域生态系统管理领域的科技进步。围绕生态系统生态学学科前沿,着重在① 生态系统联网观测、模拟与信息管理,② 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③ 生态系统空间格局与机制,④ 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⑤ 生态系统管理与生态系统服务等五大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开展生态系统生态学前沿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研究,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和国际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前沿。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团宝山花岗岩位于南祁连东段,侵位于古元古代化隆群中.为了解其侵位时代、岩体成因和产出构造环境,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方法对团宝山花岗岩岩体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其锆石U-Pb年龄为(776±8)Ma;该岩体SiO2、Al2O3和K2O含量较高,而FeOT、MgO和CaO含量较低,K2O/...  相似文献   
5.
日本十分重视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不仅制定了海上执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还不断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警备力量之一.分析日本对海洋执法力量的重视程度,包括海上保安政策、<海上保安厅法>和<海上保安厅组织规则>等;研究日本海上执法力量的组织机构、兵力部署及主要职责,同时分析日本海洋执法的新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可借鉴的经验,主要是要制定我国海上执法的相关法规、建立统一的执法队伍和加强海上执法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黄俊  孙顺凯  肖德龙  丁宁  宁成  张扬  薛创 《海洋学报》2010,32(9):6351-6361
采用理想磁流体力学模型,给出合理的二维(r, θ)质量注入边界条件,对丝阵Z箍缩早期消融等离子体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二维(r, θ)数值模拟研究,得到消融等离子体各参量以及磁场的二维时空分布.模拟结果表明,消融等离子体的运动包括四个主要阶段:首先向轴漂移,然后在轴线处滞止并形成先驱等离子体柱,随后先驱等离子体柱被压缩,最后缓慢膨胀.计算了不同丝阵半径和丝间距情况下消融等离子体到轴速度以及消融质量占丝阵总质量的份额,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通过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地震观测仪器的授时技术现状进行阐述,统计并分析测震观测仪器授时终端的缺陷,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北斗/GPS双模的分体式授时终端的设计,并通过硬件设计制作与软件功能调试,实现与地震数据采集仪器的成功对接.在地震台站试运行期间对所记录地震事件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授时终端的校时准确性,设计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曾经积极参与并主导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谈判与起草,但在《公约》开放签字时,美国突然拒绝加入。近期,奥巴马政府大力推动国会批准《公约》,包括美国国务院、军方和产业界在内的诸多力量积极支持加入《公约》。论文阐述了美国对《公约》的立场转变,总结了美国国内支持和反对加入《公约》的理由,详细分析了近期美国积极推动加入《公约》的原因,并对美国加入《公约》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技术建立了湖北省基础地理底图数据库和湖北省工业企业专题数据库,形成了可视化全省工业企业电子地图,实现地图浏览操作、数据综合查询、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并根据用户类别设置相应权限实现分级数据维护和查询,满足了政府管理人员的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多元化的工业信息管理需求,为招商引资和产业配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韦  张扬  盛一楠  闫猛  陈静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0):144-146
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SNMP,研究了系统设计的架构,针对阈值设定、监控控制、短信报警、监控数据查询和可视化性能报告等功能模块,阐述了具体实现的技术和方法.系统的使用提高了网络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湖北天地图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