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地理学视角下的独立工矿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倩  张文忠  王岱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92-1101
独立工矿区是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 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 矿业职工及其家属为居民主体, 远离人口集聚区, 经济社会功能相对独立的区域。独立工矿区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供给地,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现在却成为当前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本文按照“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的思路, 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和既往研究成果, 结合现有界定标准和相关概念的差异, 对独立工矿区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应用经济成长周期、地域生产综合体和演化经济地理等相关理论, 分析了独立工矿区形成和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认为其本质上是资源丰富地区内部与外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协调的结果;独立工矿区未来需以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为目标, 立足其自身属性, 实现多元化发展或特色发展。最后, 对独立工矿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主要包括独立工矿区界定标准的量化、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地域功能演化机理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2.
陶晓丽  陈明星  张文忠  白永平 《地理研究》2013,32(10):1964-1976
城市公园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现行城市公园分类标准的回顾与探讨,提出城市公园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文化遗址公园、游乐公园、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生态公园。北京市六环以内城市公园共计148处,总面积7293.9 hm2,平均面积49.28 hm2,各个类型公园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城市公园至少具有四种重要功能:旅游休闲、生态价值、防灾减灾和教育科普。城市公园类型与功能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每个公园复合了多种功能,但是各个类型城市公园有不同的主导功能。文化遗址公园以旅游休闲和教育科普为主导功能,游乐公园相对单一的旅游休闲功能,综合性公园的功能比较全面,社区公园除科普功能较弱外,具有其它几项功能的中等水平,生态公园则以生态价值为主。对城市公园进行细化分类,识别主导功能,有助于科学指导城市公园建设,实现城市公园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23.
李博  张文忠  余建辉 《地理研究》2016,35(5):953-965
基于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增长率,并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方法,探讨在服务业发展与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中信息化水平的作用。结果表明:① 中国多数省份实现了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多数省份的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改进。② 服务业发展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受到信息化水平的制约。当地区信息化水平低于一定门限值时,服务业发展对于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推动作用较为有限;而当地区信息化水平超过一定门限值时,服务业发展将对当地全要素碳生产率发挥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4.
与基于面状地理数据的研究不同,以微观企业点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距离的产业集聚的研究方法,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从企业地址信息处理,到大量企业之间距离运算和处理,再到集聚参照设定,最后进行产业空间集聚分析的研究过程。以杭州市2013年工商登记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类型产业的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集聚趋势较为明显,而传统的零售业和制造业在城市空间上没有形成集聚。进一步分析企业规模对空间集聚趋势的影响表明,金融服务和商务服务业的集聚由较小规模企业主导,零售业的集聚由较大规模企业主导,信息服务业的集聚由中等规模企业主导,制造业的集聚整体上由中小规模企业主导。  相似文献   
125.
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空间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孟斌  尹卫红  张景秋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09,28(5):1318-1326
利用近万份的实地调查问卷,采用空间插值、空间相关性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市区宜居城市满意度的总体特征和空间自相关特性。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宜居城市满意度总体水平尚可,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并且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较强的尺度变化特点,而反映满意度的不同子指标的尺度也各有特点。对宜居城市满意度的空间差异性研究表明,满意度总体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在交通节点附近存在满意度的"洼地"区域,同时,一些特殊区域的存在,也使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的空间分布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26.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北京居住用地价格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深刻变革,土地无偿划拨使用逐渐向基于市场竞租的土地出让制度转型。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在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土地出让价格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基于特征价格模型(Hedonic Model)验证城市空间结构、地方公共产品提供等要素的影响,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土地出让及其相关空间数据信息,该领域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关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居住用地价格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北京市2004-2008年土地交易的微观数据,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地价估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生活、交通、环境设施便利性和工作便利性这4类外生潜变量对居住用地出让价格的影响程度,从而测度出房地产开发商对它们的偏好差异度。研究结论显示:生活、交通、环境设施便利性和工作便利性这4类外生潜变量对于居住用地价格有显著的影响力,且对于居住用地价格的影响程度大小存在差异性。工作便利性、交通设施便利性、生活设施便利性、环境设施便利性对居住用地价格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27.
张文忠  李业锦 《地理学报》2006,61(10):1037-1045
以居民消费行为与商业区位选择为研究目的,从消费者属性和商业环境双重视角,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居民消费区位偏好和区位决策行为。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收入水平、交通出行方式和购物出发点等居民属性特征显著影响着居民消费区位的偏好,居民对区位、商品价格、服务质量、休息场所、配套设施、停车场等商业环境满意度的评价水平明显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区位决策,但居民对交通条件、商业规模和商业氛围等满意度的评价水平对消费者区位选择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消费者要开发和建设不同类别的商业区,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另外,良好的商业区位、多元化商品价格、高质量服务水平、完善的休息场所和配套设施、充足的停车场设施等是吸引居民消费的重要条件,也应该是商业区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8.
大连居民的城市宜居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谌丽  张文忠  李业锦 《地理学报》2008,63(10):1022-1032
以2006 年大连市大规模调查问卷为基础数据, 运用数理统计和GIS 分析手段, 从“居住安全性”、“生活方便性”、“居住舒适性”、“出行便利性” 和“环境健康性” 五大类指标出发, 首先, 对大连的城市宜居性的综合水平和各要素进行了评价; 其次, 研究了宜居性评 价结果与居民的收入、家庭构成、学历、年龄、性别等社会经济属性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 按照居民的四类社会属性,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 研究了大连工薪阶层、年轻白领、低收入阶层和年轻打工族等四类人群对城市宜居性的评价差异, 其中, 拥有高收入和高学历的工薪阶层和年轻白领对大连的宜居现状满意;低收入阶层和年轻打工族收入偏低, 居住区主要位于市郊和老工业区等, 对大连的宜居性评价较低。  相似文献   
129.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及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设施是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与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构成。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主题有所差异,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区位选择、可达性、空间公平和社会经济效应等方面,国内研究更加重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布局、可达性、空间格局、社会分异、居民需求和满意度以及配置影响因素等内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析,论文认为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空间规律、社会公平、绩效评价和空间优化等方向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的理论总结与评述,以期促进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理论提升与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0.
健康社区建设是后疫情时代的重要趋势,在促进居民健康状况方面,只有针对各类生活方式进行组合干预才能将个体患病风险降到最低并保证居民身心的全面健康.论文选取了北京22个典型社区,利用2019年北京城市体检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了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区生活圈内的建成环境空间数据,借助多层线性模型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