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克拉苏构造带盐下超深层储层属于裂缝性低孔砂岩储层,构造裂缝普遍发育,分布复杂且对单井产量影响较大。目前针对该地区储层裂缝的研究已投入大量的工作,主要体现在裂缝的描述、表征和预测等方面,但由于该地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岩心资料少、成像测井多解性强,裂缝的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生产中仅应用了裂缝密度、开度等统计数据。笔者综合野外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从裂缝组合的角度出发,系统开展了该地区储层裂缝及其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构造裂缝存在主次之分,主裂缝规模相对较大,一般垂直于地层,多为张性或张剪性,次级裂缝一般是主裂缝的伴生缝。裂缝之间存在多种接触关系,主要表现为"T"、"λ"、"y"、"τ"字等形状。依据裂缝之间的排列接触关系,建立了该地区储层裂缝四种组合模式,即"平行状"、"扫帚状"、"调节状"、"雁列状"。结合各裂缝组合成因的差异和断背斜形成过程中的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了裂缝组合平面三类成因区,即调节成因区、褶皱成因区、断裂成因区,与之对应的是高产井部署的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  相似文献   
62.
吉林省敦化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星  崔天夫 《吉林地质》2010,29(1):9-11,17
吉林省敦化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敦化—密山断裂带及其两侧。本文以其分布状况、岩石类型、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火山岩相以及构造环境等方面论述该区新生代火山活动规律、岩浆演化等,并与区域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从而为该区新生代火山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际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63.
福建省气象灾害粮食损失量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星  郑锦绣  彭云峰  谢怡芳 《气象》1999,25(4):45-47
以无气象灾害时粮食生产应当达到的理想产量为基础,根据影响产量形成的因素,提出了一种评估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损失量的方法,并用这一方法对福建省近17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量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4.
65.
低渗断层区域在CO2注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破坏。为确保注入过程中断层区域的力学稳定性,根据多孔弹性及断层稳定性理论,建立断层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M区块含水层圈闭构造低渗断层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断层区域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CO2注入条件下,M区块断层区域达到临界失稳时间为16个月。低渗正断层周边应力场受到孔隙压力变化及储层膨胀的影响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波动,正应力场及剪切应力场变化对断层区域稳定性造成显著的影响。该结果为相似地质条件区块断层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刘蓉  张星 《测绘科学》2023,(4):240-250
针对现有视障行人出行辅助方法缺乏对环境感知和路径动态优化的有效结合,视障导航缺乏有效动态避障手段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场景语义感知的视障行人导航路径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双目视觉感知周边障碍物的位置及特征,结合场景语义信息和三维坐标建立视障人群与环境的局部感知地图模型,利用改进的人工势场算法动态规划视障行人安全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构建的感知地图模型在10 m内的平均坐标误差为2.49%。相比A*算法,改进人工势场算法的路径盲道利用率从7.85%提高到58.39%,最高路径碰撞系数从0.55降低到了0.24,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导航辅助能力。该方法能够有效增加视障行人导航方法的场景语义感知能力,提高视障导航路径规划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本文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采用水汽收支诊断和合成分析方法,对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3模拟的全球季风进行了系统评估,给出其较之前版本FGOALS-g2的优缺点,并通过与其大气分量模式GAMIL结果的比较,讨论了海气耦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GOALS-g3能合理再现全球季风气候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年平均、年循环模态、季风降水强度和季风区范围等,但模式低估陆地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高估海洋平均降水,模拟的热带地区春秋非对称模态偏强。研究指出FGOALS-g3模拟的陆地季风区范围偏小,这与模式模拟的夏季水汽垂直平流(尤其是热力项)偏小有关。年际变率上,FGOALS-g3能再现El Ni?o年全球季风降水偏少的整体特征,其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季风区的降水异常存在一定偏差,例如其模拟的El Ni?o年西非季风区降水偏多和西南印度洋的偶极子型降水异常,均与观测分布不一致,且模式中西北太平洋季风区降水较观测偏多。这是由于El Ni?o年,模式中西非高层无弱辐合中心,且海洋性大陆较观测偏暖,对流中心西移。相较于FGOALS-g2,FGOALS-g3对环流、季风降水的年际变率和季风–ENSO关系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