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51.
岩石的组分、结构和颗粒排列,决定了孔隙的发育特征,但从结构-成因角度探讨碎屑颗粒含量及其排列样式对泥页岩孔隙分布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黔西北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泥页岩为例,基于薄片分析、XRD分析和扫描电镜等分析结果,根据碎屑颗粒排列方式,将泥页岩分为“颗粒分散状”和“纹层状”两种类型,提出泥页岩孔隙结构的概念模型,由此分析碎屑颗粒含量对孔隙发育的影响。对于“颗粒分散状”泥页岩来讲,碎屑颗粒含量低于52.4%时,主要发育黏土矿物微孔隙,孔隙度随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碎屑颗粒含量达到52.4%时,颗粒间全部为黏土矿物充填,孔隙度最低;当碎屑颗粒含量继续增加时,粒间孔隙大量出现,孔隙度也将迅速增大。对于“纹层状”泥页岩,颗粒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砂质纹层内的粒间孔隙不断增多,孔隙度也随之增大,逐渐向常规的碎屑岩储层转变。本模型有助于加深对泥页岩、致密砂岩和常规砂岩孔隙发育机理的理解,对非常规储层的预测评价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52.
正1研究目的冈底斯成矿带目前已发现以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和弄如日金锑矿床为代表的两期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西段新发现了罗布真金银多金属矿床(图1a)。该矿床在地质特征上与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相似。如果能够确定该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这将是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首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鉴于此,本文初步探讨罗布真金银矿床成  相似文献   
353.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国对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显著增加。加强国内战略性矿产勘查,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供给,成为了目前的紧迫任务。东特提斯成矿域内的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边缘,是解剖和理解新特提斯洋俯冲消亡、亚洲-印度大陆碰撞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本文在综合分析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地质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对冈底斯、雅鲁藏布江和喜马拉雅等重点成矿带战略性矿产的种类与主要类型以及近年来的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新生代以来大规模的壳幔相互作用与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导致了高原南部以铜、铬、金和铍稀有金属等为特色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高度富集,并认为该地区在我国急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资源配置中居重要地位,形成了驱龙-甲玛、朱诺、罗布莎、扎西康等多个大型矿集区,是建设我国未来战略性矿产资源接续基地的重点地区。通过对该地区各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的分析,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除开展矿集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外,还应该加强新类型与新矿种的寻找。  相似文献   
354.
355.
塔河油田奥陶系海西早期、加里东中期岩溶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河油田为我国第一个、第一大古生界海相大油田,奥陶系是最主要的层位,产量占塔河油田总产量的75%以上,海西早期、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岩溶的平面分布、缝洞充填物类型、古生物、锶同位素、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包裹体、荧光等可以区分海西早期岩溶和加里东中期岩溶;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起伏较大,对储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加里东中期岩溶古地貌总体起伏较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不明显。海西早期岩溶主要受构造、不整合面、古地貌和岩性的控制,其中构造是最重要的因素;加里东中期岩溶主要受构造、加里东中期Ⅰ、Ⅱ幕不整合面、岩性的控制,具有明显的断控和层控特征,最后对海西早期、加里东中期岩溶有利储层分布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56.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纪沉积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的形成是在新近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在第四系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气田,近年来在寻找构造圈闭难以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岩性圈闭的勘探成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必然选择.确定物源方向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通过分析现今水系分布、储层岩性、矿物组合、氯离子含量、重矿物、泥质含量、砂岩含量、地震前积反射等特征和通过野外踏勘、储层反演等手段,确定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物源呈明显的不对称性,主要物源来自南部的昆仑山,次要物源来自北斜坡东部锡铁山-埃姆尼克山.  相似文献   
357.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海冰在发生快速变化,海冰覆盖范围明显减小,厚度显著变薄,积雪/海冰—反照率正反馈机制在此背景下变得愈发重要。气候系统和单一海冰模式采用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海冰反照率参数化方案。首先对模式中的海冰反照率参数化进行了回顾,并结合对现有卫星反照率产品问题的分析,概述了前人对参数化的评估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气候模式中海冰反照率参数化方案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目前的反照率参数化对海冰融池和冰间水道等物理过程的考虑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发展受到观测数据可用性的制约。最后对参数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58.
页岩气的赋存形式研究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页岩气是以游离、吸附和溶解状态赋存于暗色泥页岩中的天然气,其赋存形式具有多样性,但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为主,溶解态仅少量存在。综述了页岩气的赋存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包括页岩气成因、页岩的物质组成(有机碳含量、矿物成分、岩石含水量)、岩石结构(孔隙度、渗透率)和温度、压力等。认识影响不同形式页岩气赋存量的地质因素,有助于利用容积法评估页岩气地质储量的水平,因为游离态页岩气的含量取决于页岩的有效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而吸附态页岩气的含量则受页岩的气体吸附能力影响。认为发展页岩孔隙结构表征技术,研究页岩气在粘土矿物表面和纳米孔隙中的吸附行为,可以进一步了解不同地质条件下页岩气的赋存形式,并为页岩气的资源评价提供更为准确的参数,因此它们将是页岩气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59.
GRAPES变分同化系统中动力平衡约束的统计求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GRAPES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模式面三维变分 (3D_Var) 框架中引入了一种描述不同控制变量之间动力平衡约束的新方案。新方案采用统计得到的流函数和模式气压变量 ( π ) 之间的回归系数代替原方案中的线性平衡方程,来表达旋转风和质量场之间的平衡关系;采用流函数和势函数之间的回归系数,补充表达了原方案中所没有的旋转风和散度风之间的平衡关系。与原方案相比,新方案算法简单,避免了垂直方向的反复插值,减少了插值误差的引入。通过随机扰动试验和单点试验可以发现,在地转关系成立较好的区域,新方案中旋转风和质量场的耦合程度与原方案接近一致;而在地转关系不适用区域,新方案可以有效减小两者的耦合程度。此外,由于新方案中添加了旋转风和散度风之间的动力平衡约束,边界层的风场分析也更加接近大气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360.
2010年夏季北极海冰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障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顺利开展,于2010年6~8月开展了北极海冰预报预测服务。预报试验基于MITgcm (麻省理工学院通用环流模式),以NCEP GFS(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全球预报系统)资料为大气强迫,初始化分别使用美国冰雪中心SSM/I(专用微波成像仪)或德国不莱梅大学AMSR-E(地球观测系统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北极海冰密集度卫星资料。对2010年6~8月预报结果的初步评估表明,预报结果同卫星观测资料比较一致。在发生快速海冰变化的太平洋扇区,预报结果优于惯性预报,表明模式具有较好的局地海冰数值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