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含氮污水净化的数学模型及其实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水层中氮污染已经是相当普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含水层中水流运动、对流-弥散作用、物理化学吸附和生物化学反应等对污染物运移的影响,特别是阐述了含水层中NO3^-、NO2^-、NH4^ 三种形式之间的转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导致的物质转化过程定量描述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GT-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各种工艺条件,按照该工艺提供的工艺参数处理电镀含铬废水,可以使处理后的排水中的铬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潍河下游地区海咸水入侵动态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以潍河下游的莱洲湾南岸地区为研究区 ,阐述了海咸水分布规律。针对海咸水运移过程中的水动力学特征和化学动力学特征 ,推导了水动力化学动力耦合的盐分运移对流弥散方程 ,水动力过程考虑了浓度变化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化学动力学过程考虑了含水介质表面吸附 (解吸 )作用对盐分运移的影响。采用改进的非线性特征有限元法 ,求解高浓度溶质运移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该模型更真实地刻画了海咸水入侵系统。通过对海咸水入侵规律进行模拟 ,指出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淡水资源 ,要防止海咸水入侵 ,必须科学开采地下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15.
曹以临  张永祥 《中国岩溶》1991,10(4):253-261
本文采用系统方法,把淄河流域复杂的断裂岩溶含水系统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利用系统输入和输出的谱分析,认识系统特征,确定频谱响应函数,计算出系统参数,定量评价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6.
济南泉域岩溶系统碳循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鸿汉  董英  张永祥 《中国岩溶》1998,17(4):319-324
本文采用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济南泉域岩溶系统碳循环进行研究。在对整个岩溶系统分区的基础上,建立其碳循环模型,以探讨碳循环机理及其对环境空气CO2 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吊水壶岩溶区碳循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吊水壶岩溶区淌泉子泉域的现场观测研究表明,岩溶作用带的碳循环强度与其相邻圈层的碳循环强度密切相关。表层带岩溶泉水的HCO-3 与上部圈层的CO2 浓度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根据观测资料计算,本区的CO2 吸收模数为0. 458g /s· km2 ,由此估算出北方40万km2 的碳酸盐岩CO2 吸收量为5. 77× 1012 g /a ,全球2200万km2 的碳酸盐岩CO2 吸收量为3. 18× 1014 g /a,占全球CO2平衡中丢失总量的3. 74%。   相似文献   
18.
多重网格有限元法在水质预测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多重网格—有限元法进行模拟、预报。多重网格法是求解大型科学计算问题的有效且可以证明是最优阶的方法,但目前很少有人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且在理论上也局限于二维问题的讨论。本文首次利用多重网格法求解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耦合问题,从而拓宽了多重网格法的实际应用范围;与实际观测值对比有较高的拟合精度,有效地避免了数值弥散和振荡;且具有计算速度快、收敛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潍河下游地区海咸水入侵动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鸿汉  张永祥 《地理科学》1996,16(3):224-231
以潍河下游为研究区,采用趋势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海咸水入侵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定量研究,指出产生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淡水资源,必须科学控制地下淡水资源开采量,以防治海咸水入侵。  相似文献   
20.
韩非  张永祥等 《地质论评》2001,47(1):102-108
莱洲湾南岸地下水在咸水入侵条件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山前冲洪积平原至海岸带共存在6种类型的地下水。本文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区域分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水文地球化学调查与室内试验,结合同位素测定资料与PHRQPITZ的模拟结果,对各种类型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做了深入探讨。指出在咸、淡水过渡带发生了阳离子交换。此外还揭示出卤水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石盐、泻利盐的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