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下垫面强迫对京津冀大暴雨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MM4对1992年7月23日发生在京津冀地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模拟得到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通过使用Mass模式所进行的几组试验以及用MM4所做的敏感性试验,说明了在该次大暴雨过程中下垫面的动力及热力强迫作用。指出:下垫面强迫所导致的辐合上升运动是这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02.
对区域数值模式(REM)的改进及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中尺度地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重要性,对REM先后进行水平、垂直分辨率的提高,并运用常规报文资料获得初始场,运用包络地形方法获得模式所需的地形资料,对1994年7月12─13目的大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仅提高REM的水平分辨率,对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但多报出了几个大暴雨中心。而对模式水平及垂直分辨率均提高后(称此模式为C模式),其降水场、形势场的预报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虚假降水中心消失,C模式的水平、垂直分辨率基本上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103.
花岗岩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研究花岗岩的演化对于理解现今地球大陆地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结晶分异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然而,由于花岗质岩浆黏度高,为非牛顿流体,结晶分异在酸性岩浆中有效与否仍有争议.本文侧重物理分析方法,以此审视花岗质岩浆在非运移过程——在岩浆房中及岩浆就位后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物理计算及分析,我们认为,花岗质岩浆高黏度的特性使得一般的矿物颗粒在岩浆房中受阻沉降速度极小(~10~(-9)~10~(-7)m s~(-1)),因而在存在岩浆对流时,颗粒的堆晶过程将受到影响,岩浆成分趋于均一;当岩浆房演化至晶粥状态(结晶度F~40~50%)后,岩浆对流基本停止,此时粒间熔体可通过颗粒的受阻沉降及压实作用挤出,汇聚成高硅熔体层.高硅熔体层可进一步形成高硅花岗岩、流纹岩.在岩浆房演化至不同程度时,晶粥体多期次的活化及岩浆的上侵可能形成成分变化的复式岩体.此外,以华南富锂氟花岗岩为代表的特殊花岗岩类,相对于一般花岗质岩浆具有更低的黏度和固相线,可能以结晶分异作用产生矿物组合及成分上的垂向分带.而侵入体中小尺度的成分变化结构不是重力分异的结果,流动分异或许起着关键作用.综合来说,花岗质岩浆能够发生结晶分异;高分异特征的高硅花岗岩及火山岩可能是酸性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而花岗岩可能是结晶分异形成的堆晶.  相似文献   
104.
武汉东湖和南湖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七步连续提取法,探讨了东湖子湖(郭郑湖、庙湖)及南湖柱状沉积物中的水环境特征、不同赋存形态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所占的百分比,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分析采样点水环境特征,发现郭郑湖和南湖间隙水中总磷含量均高于上覆水体,并有较强的释放趋势;而庙湖间隙水中总磷含量小于上覆水,有较大的沉积趋势.通过分析不同赋存形态磷的垂向分布特征,发现可交换态磷、铝结合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这几种生物活性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并且15 cm以下含量变化不大;而闭蓄态磷、碎屑磷和自生钙磷这几种相对惰性的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从不同形态磷的百分含量的变化幅度发现,南湖的变化范围最大,郭郑湖其次,庙湖的变化范围最小.各形态磷相关分析表明,郭郑湖总磷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无机磷,其次来自于有机磷;庙湖总磷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无机磷中的生物有效磷,有机磷对其贡献并不大;南湖无机磷和有机磷与总磷的关系都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105.
北黄海是我国近海勘探程度最低的海区,到目前为止只进行了地球物理调查工作,没有进行钻探。根据最新的重磁数据,详细地分析了北黄海海域的重磁场特征、构造特征、基底岩相构造和岩浆岩分布。通过重磁数据处理解释推测认为:两条NW向的次级隆起将海洋岛隆起与刘公岛隆起连接起来,同时将北黄海盆地分成3部分;研究区内断裂非常发育,即有切割较深的深大断裂,又有一般的基底断裂,还存在许多较小的断裂;基底为太古界—元古界变质岩;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以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为主。  相似文献   
106.
渤海海域及邻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环境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典型的中新生代断陷一坳陷盆地,具有拉张型盆地典型的双层结构,上下构造层间普遍发育裂后不整合面,而且在不整合事件之后出现沉降现象。在对渤海新构造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渤海区域新构造运动的时间,分析了渤海海域及邻区的构造背景;从区域重力场、火山活动、断裂活动、地震等方面对该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进行分析,并阐明了新构造运动对渤海区域的环境地质意义,表明该区域新构造运动活跃以及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氢氧化钠对不同生长时期小球藻液的絮凝效果,比较了絮凝沉降法和溶气气浮法的采收效果,并初步优化了气浮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在小球藻液中添加氢氧化钠能够取得很好的絮凝效果,添加700 mg/L氢氧化钠,沉降30 min即能达到90%的沉降采收率;同等氢氧化钠添加量下,溶气气浮法的采收效果要优于絮凝沉降法;确定的气浮采收最佳操作参数: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藻液的最佳氢氧化钠添加量分别为350 mg/L和600 mg/L,溶气水进水流速为60 L/h,溶气水/藻液体积比为25%。絮凝沉降法中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小球藻液采收效果相差不大,而溶气气浮法中同等采收条件下指数生长期的采收率高于稳定期,其采收浓缩倍数也略高于稳定期。  相似文献   
108.
声学多普勒测速计程仪(DVL)是利用多普勒效应研制的一种为水面、水下载体提供速度信息并计量航程的自主导航设备。对DVL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美国Teledyne RDI公司目前在产的4款DVL系列化产品特征和性能进行了阐述。针对当前研究的关键技术难点,如大深度多普勒计程仪体积受限、水面航船空化造成能量衰减导致作用距离降低、航船姿态摇摆和安装误差、非典型海底地形等因素导致解算错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工程实用角度展望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为高精度DVL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张维  邵德民  殷鹤宝  何珍珍 《气象》1994,20(12):46-49
该文讨论了大连、青岛、上海、福州、厦门和广州6个沿海城市的气块长距离后向输送轨迹。输送层假设在1500m上。计算了1985年1、4、7、10月份的轨迹。轨迹分析得出:①气块后向轨迹与天气形势和季节有关,且南北方有差异;②北方沿海城市的72小时气块后向轨迹输送距离要比南方沿海城市远些。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广东省风电行业典型单位开展的调查,风电行业需要气象部门提供气象资料和预警预报产品,为其风电评估、安全保障、科学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其中最需要的气象服务产品为风电专业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和风能资源的评估。通过与典型单位专家座谈、研讨,并进行了两轮的详细调查,得出广东省风电行业气象服务贡献率为2.55%,最终得出广东省风电行业2010年气象服务效益为0.1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