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大气科学   21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数值模式中气压梯度力的算法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钱永甫  王云峰 《气象学报》1991,49(3):321-333
本文在差微差一致性二阶精度的坐标变换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气压梯度力计算的新公式。同时,根据静力扣除法原理,提出了初值静力扣除法,用以计算有地形数值模式中的气压梯度力。将这两种新的方法与二阶计算精度的回插法和局地等温法(Corby格式)相比后发现:新方法(文中称为经典修正法)与回插法精度相近,但可节省计算时间,比局地等温法精度高。静力扣除法则效果较差,但其原因可能在于地转风垂直插值方法有误差。本文的试验模式是上海台风研究所的业务数值预报模式,文中对模式及若干技术处理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地气耦合系统中温湿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钱永甫 《气象学报》1991,49(4):538-547
本文提出了计算地气耦合系统中温度和湿度变化的一维数值模式,在土壤中,利用热量平衡和水份平衡原理计算土壤温度和湿度,在大气中,考虑了长短波辐射、云量和凝结等因素对大气温湿变化的影响。选择一种代表性土壤对模式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模式能较好地模拟诸多物理量的日变化过程。计算表明,大气和土壤的初始温湿分布,对结果有较大影响。本文的原理可应用于大气环流模式中陆气相互作用过程的参数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一个有限区域七层原始方程诊断模式,利用己知的多年1月平均高度场,对方程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水平和垂直运动场。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用此方法得到的诊断风场比地转风场更接近实际,特别是急流区。另外发现高原地区冬季的平均流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从高原对气流的影响,可以把对流层分为三种不同情况,850mb以下为摩擦影响层;700—300mb为绕流影响层,400mb以上高原对气流除了绕流分支作用外,爬坡作用明显增加;可到了125mb这种机械障碍物作用己明显减少。2、高原地区的垂直运动与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尤其是高原南坡的上升运动有一大降水带与之对应,最大值可达5×10~(-3)mb/秒。3、从经向垂直环流图的分析发现,紧贴高原南坡出现一个局地哈德莱环流,它与高原南部的哈德莱环流是分开的两支。它进一步证实了高原地区确实存在一个独立的季风系统。  相似文献   
14.
包络地形对气候模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永甫  董梁 《高原气象》1995,14(2):129-140
本文用p-σ混合坐标系球带模式研究了不同包络度地形对冬夏季气候模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大包络度的地形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候模拟结果,尤其是在冬季。气候模拟特征由海陆和地形的共同作用决定,地形包络度的影响是次要的。包络度值要取得恰当,否则反而不利。不同地区可用不同的包络地形。  相似文献   
15.
A primitive equation model with a zonal domain and a p-σ incorporated vertical coordinate system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envelope degree of orography on the simulated properties of bothwinter and summer climates.Results show that the orography with a larger envelope degree can im-prove the simulations to certain extent,especially in winter.It is found that the simulated propertiesof climate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co-effects of the land-sea and the orographic distributions,and the envelope degree of orography has a secondary effect.However it should be taken properly inorder to improve simulations:otherwise,it would be harmful.Different envelope degrees of orogra-phy can be adopted in different areas.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1977年对p-σ混合坐标系处理大地形的模式(1975)的若干改进,以及在直角坐标系中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改进的九层 P-σ模式和 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从 5月 1日到 8月31日共 123天的再分析资料对该年的东亚夏季风进行模拟,发现基本的大气环流形势(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均能模拟出来,但南亚高压模拟偏强,西太平洋副高模拟偏弱。由时间相关系数分析可以发现,该模式对于短期气候模拟(约2个月)效果较好,对于长期积分,则气候飘移较明显;由空间相关系数分析发现,模拟的较差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及其相邻的中南半岛西北部等地区。降水的模拟是较差的,五、六月份能模拟出雨带的大致移动,七、八月份模拟的降水明显较观测场偏北。由敏感性试验的分析结果发现,嵌套边界条件的改善对于降水的模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包络地形和重力波拖曳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华强  钱永甫 《大气科学》2001,25(2):209-220
用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的数值试验,研究了包络地形和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对1991年5、6月份中国区域内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模式中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式对气候系统和要素的模拟效果,使模拟结果更符合气候实况。包络地形对模拟结果也有一定的改善,但对于细网格的区域气候模式(RCM)来说,其效果不如重力波拖曳明显。不论是地形重力波拖曳还是包络地形,在模式积分的初期,它们的作用并不明显,随着积分时间的增长,它们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高层温度场和高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种方式对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中1958-1997年300hPa月均温度、100hPa月均高度资料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300hPa温度资料可靠性高于100hPa高度资料;详细考察近40a高层温度场、高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Morlet小波进一步分析两要素场的周期变化发现,温度场和高度场的EOF第1模态具有很好的空间整体民生和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10a左右和3a左右的周期为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20.
文中对 1 998年 1月 1日到 8月 31日共 2 4 3d的南海季风试验再分析资料的地面感热场和潜热场进行 EOF分析 ,由感热的第一特征向量场发现 ,中南半岛地区、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和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感热通量大值区 ,而海洋上是小值区 ,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明显 ,这种海陆感热对比是促使季风爆发的大背景。由感热的时间经度演变图可以看出 ,中南半岛所在经度范围内南北连续的感热分布对南海季风的早爆发具有重要作用。由温度平流项的分布可发现 ,中南半岛的加热作用明显早于青藏高原地区 ,使得中南半岛对南海季风的早期爆发有重要作用 ,而青藏高原对于南海季风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的海陆分布的差异 ,使得两个地区的温度平流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