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改进任意时期天文辐射总量的计算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岩性油气藏是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其中双阳组是莫里青油田勘探主要目的层。通过分析岩芯、录井、测井及试油测试资料,双二段由上至下可以分为5个砂组,各个砂组均主要发育水下扇和扇三角洲沉积砂体,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缘同生断裂控制下的靠山凹陷附近。同时,莫里青断陷发育较厚的暗色泥岩,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达到了好烃源岩的标准。双二段各个砂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在剖面上主要呈"泥包砂"特征,其近烃源岩分布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小而肥的透镜状砂体油气藏。试油结果表明,产油量大于1 t/d的井80%分布在双二段的四砂组,是双二段主要油气产层。该岩性油气藏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靠山凹陷的伊22和伊39两个井区附近的水下扇砂体中。  相似文献   
93.
目前,对电离层闪烁特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低纬度地区,而在极区,特别是在南极地区,由于测量数据稀少,所以研究十分有限。借助安装在南极South Pole站和Mc Murdo站的GPS闪烁监测仪,获取到实测的电离层闪烁数据,同时结合IGS网站提供的同址GPS观测数据,分析了2011年9月24—25日磁暴发生前,9月26日磁暴发生时以及9月27日磁暴发生后GPS L波段信号电离层相位闪烁和GPS TEC时空变化特征。分析显示,这次磁暴对电离层的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在电离层扰动剧烈期间,相位闪烁活动及其强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显著增强。研究结果发现,在强电离层闪烁期间,实测的相位闪烁指数σ_Φ与由GPS观测数据推算的TEC变化率指数(ROTI)的变化非常相似,两者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从而证明,在如南极等缺乏独立电离层闪烁观测值的地区,GPS ROTI可以作为表征电离层闪烁的重要可选参数,进而可以借助全球分布的GPS观测数据来分析和研究电离层闪烁特性。  相似文献   
94.
为确保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成果符合《广东省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标准》的技术质量要求,依据规范设计质检规则库,基于质检规则并利用ArcGIS Data Reviewer搭建式开发了农村地籍调查项目数据库质检软件.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该软件可以灵活定制质检方案,以适应数据采集、预处理、入库等不同阶段对质检规则变化的要求,通过项目实践应用,证明该软件可显著提高作业效率,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
应用濒海陆基水池中8个围隔生冬系实验袋研究污染物对浮游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Cu,Pb,Zn,Hg的混合物对草食性桡足类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增到高值,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低浓度沉积物对草食性桡足类的生长发育同样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增到高值,抑制作用也更为明显,两类污染物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生态系的结构,肉食性桡足类对污染物的反应并不明显,但幼形类住囊虫(Oikipleura sp.)对低,高浓度混合重金属则较为敏感,而对低、高浓度的沉积物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应迹象.  相似文献   
96.
大嵛山岛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林金美 《台湾海峡》1995,14(1):57-61
本文鉴定了1990年5、8、11月和1991年2月采自福建大存山岛海域的48价浮游植物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15种,其中蓝藻2种、硅藻90种、甲藻22种和金藻1种。其月平均细胞总量为89.54×104个/m3。年高峰出现于春季5月,达236.65×104个/m3,次高峰为夏季8月,达113.19×104个/m3,最低谷出现在冬季2月,仅有3.75×104个/m3。  相似文献   
97.
一个旨在墨西哥湾北部大陆斜坡监视气体水合物“露头”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利用放置在海底的一个“多感器”监测站进行工作。这个传感器集地震、声学、电磁学和光学于一体,资料在现场数字化后通过光纤电缆传送到海上的平台,然后通过卫星传送到岸上的设备。最初的气体水合物露头地震检测技术始于1998年6月,是密西西比峡谷调查航次的一部分,在密西西比峡谷的海底或海底下已经知道有气体水合物出现。早期进一步的工作在1999-2000年财政年度进行,包括穿过可能有水合物出现站位的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位于Viosca海丘区),以及利用三组分地震检波器(由地震计、加速计及一种垂直排放的水听器组成)所作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8.
福建西洋岛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分析了于1990年5、8、11月和1992年2月采自福建西洋岛海域的72份样品。记录浮游植物127种,其中蓝藻1种、硅藻105种、甲藻20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总量为51.42×10^4个/m^3。其年高峰出现于夏季8月,达137.05×10^4个/m^3,低谷出现在冬季2月,仅有6.96×10^4个/m^3。  相似文献   
99.
利用1961-2012年CN05.2的日平均温度、日最低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将3种温度资料冬季相邻两天的降温情况分为弱降温、一般性降温和强降温3类,并分析了这3类降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的弱降温和一般性降温发生频次最大的地区位于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山脉一带,而强降温发生频次最大的区域则为长白山山脉一带;这三类降温的高频发生时段均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随后开始减少,到21世纪初为发生频次最少时段。对日最高温度而言,弱降温和一般性降温高频发区为42°-45°N,呈带状分布,其北部和南部均为一般性降温发生频次的低发区,呈现"低-高-低"的频次分布特征,而强降温的高频发生区则位于长白山山脉一带;同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年代际变化特征一样,日最高温度3类降温均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频次最大,其后发生频次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100.
筱美 《辽宁地质》2010,(5):46-46
金属尾矿的综合利用率目前平均不到10%,到2015年全国尾矿综合利用率要求达到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