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4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09年11月10-12日河南北部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FY2C卫星产品,对2009年11月10-12日河南北部地区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图上在中高纬地区形成稳定的"两槽一脊"环流形势,出现"南槽北脊"结构,低空急流显著发展,850 hPa盛行偏东气流,地面图上河套倒槽与回流形势同时发展,触发了这次暴雪天气;深厚的湿层和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重要启动机制,中低空正涡度平流中心和温度冷平流中心先于暴雪出现,对暴雪天气预报有指示作用;低层冷空气较强,高层暖湿空气较强,这种"冷垫"与"暖盖"稳定形势是这次连续性区域暴雪产生的重要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22.
河南省北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FY-2C射出长波辐射资料,采用物理量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11月10~12日出现在河南省北部的暴雪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稳定的环流背景下,低空急流、地面河套倒槽与回流形势同时强烈发展,造成持续性暴雪天气。(2)物理量诊断结果显示,深厚的湿层和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垂直结构的持续存在有利于低层垂直上升运动的持续加强,从而触发不稳定能量不断释放;中低层正涡度、中高层负涡度结构的稳定维持,为强降雪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冷暖空气稳定对峙是造成暴雪持续、增幅的重要原因之一。(3)OLR特征分析表明,OLR6 h低值中心与6 h最大降雪中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
鹤壁市单日降水量极值估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耿贝尔(Gumber)极值分布原理,对鹤壁市1965-2004年最大日降水量进行降水分布拟合,估算预报时段内可能出现的最大日降水量,得出50 a、80 a鹤壁市可能出现的最大日降水量分别为278.7 mm和301.9 mm;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得到鹤壁市最大日降水量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线性减少趋势.统计结果显示:鹤壁市最大日降水量有峰值增大、谷值减小的趋势,说明在未来一定时期,极端最大日降水量发生的可能性不断增加;最大日降水量集中出现在7-8月份,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24.
西风槽影响下鹤壁一次连续性暴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风槽影响下鹤壁出现降水强度一般不大.2008年7月中旬,受西风槽及中低层切变线影响,鹤壁出现了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西风槽、中低层切变线及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深厚的上升气流,具备了暴雨产生的动力条件;中低空偏南急流源源不断地向鹤壁输送水汽,东南风和西南风在鹤壁的风向辐合,使水汽在鹤壁汇聚和上升,具备了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K指数由18 ℃迅速增至34 ℃以上,具备了产生暴雨的不稳定条件.200 hPa高空出现反气旋性强辐散,驱动低层辐合形成加强,对强降水得以维持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涡、散场表现为高、低层辐散、辐合双耦结构,总温度场400-700 hPa(>68 ℃)高能舌由四川经河南呈SW-NE向向东北伸展,对这次强降水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降水落区出现在中低空能量锋区附近.  相似文献   
25.
利用FY2号卫星观测的2008年6-8月OLR资料和T213提供的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2008年夏季(6-8月)河南空中云系特征和水汽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实时OLR产品图像可以作为一幅天气图,进行数值化分析和处理.OLR值可以反映中高纬地区对流活动的强弱.2008年夏季,OLR的月平均分布与夏季月总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相对湿度月平均分布与河南省月降水量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6.
台风低压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淇、卫河流域“82·8”、“96·8”两场台风低压暴雨的物理量资料合成分析,揭示了该流域致洪暴雨天气的形势场、水汽场、动力场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27.
利用鹤壁1986—1999年夏秋季强降水资料,寻找出鹤壁市夏秋季强降水消空指标和预报指标。利用48h、24h夏秋季强降水预报指标和人工神经元B—P网络降水量预报结果,定量做出鹤壁市夏秋季强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28.
对影响鹤壁市汛期旱涝的主要物理要素进行相关分析,选取相关系数>0.4的冬季季风指数、北半球副高面积指数等物理因子,结合本地气候因子,通过逻辑推理,建立了鹤壁市分县汛期旱涝趋势预测概念模型.旱涝趋势模型对2001~2003年汛雨趋势进行试报,结果3年全报对.在2004年应用中,趋势预报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29.
在用经验统计方法和降水判别函数进行24 h和12 h晴雨预报的基础上,再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降水量级预报模型.经2003年汛期试用,预报准确率高于上级指导预报准确率,12 h预报准确率高于24 h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30.
利用1961~2000年40年淇、卫河流域的9个水文站和11个气象站资料,分析了暴雨的气候特征,暴雨、底水与洪水的关系,以及地形对局地暴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